机会在哪里?
每次城市的变迁和发展都会给部分人带来发展的机会,会带动一部分人改变命运,改革开放让深圳从当年破落的小渔村变成了聚集全球财富的国际大都市,让很多原本并不富裕的原著居民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翁,也让广大南方的青年有了追梦之地,很多人在这场城市的变革中改变了命运。
同样的还有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温州等城市,个人的命运和城市的发展是高度捆绑在一起的,先前开拓的人为后来人创造了条件,但是也先占据了很多机会,先富带动后富变成,先来的人吃肉,后来的人喝汤。
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看似拥有一切,其实真正面临选择时却发现一无所有。
最近看见陈丹青在一次访谈中说到:
陈丹青:我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选择貌似很多,但实际上大多数都没他们的份儿,他们是不太有资源去做这种事情的。这个社会最难的一批人就是边缘的穷苦地带来的,这么一群人非常非常多,不太有资源,但正当年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人,失去土地的人没有教育,但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没有爹妈支持的人,他的选择其实真的很少。
所以,真正的悲剧是现在的一个假象,是什么,选择都在,就是没有多少选择,我认识这样的年轻人,你们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他都可以在网上看到,但他发现没他的份,或者他要走进这个太难啦,我完全理解,因为我曾经是那样。
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年轻人要在这个社会立足,光靠一代人的努力远远是不够的,很简单的就是有资源有钱的人,他们的后代可以事先接触更好的资源,得到更多的机会,这样留给那些白手起家的年轻人的机会,基本是别人剩下的了。
社会机会就这么多,哪里竞争都会增大,这几年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就是“内卷”,人们只有通过设置不断的门槛和限制来阻挡和筛选一些人,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只能留给那些有话语权的人,然而那些早做准备占领先机的人,有实力,有雄厚的财务实力,他们离机会也更近。
热衷考公时代来临,说明什么
我爸在前十年左右就和我说,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以后考公务员和老师的会越来越多,可没想到果真如此。
胡润有个观察,很敏锐。
他说,十几年前,中国大教育行业的首富是俞敏洪,因为英语能力被人认为全球化人才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五年前,张邦鑫取而代之,成为中国教育首富,学而思就是满足中国家长让孩子在国内进好一点的学校的需求。两年前,张邦鑫被中公教育的李永新超越了,公务员培训成了帮你找工作里最炙手可热的行业。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故事。"胡润说,这就回到两干年前了。从教育的需求变化,可以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新的理解。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经济差了机会少了,大家都在找铁饭碗,以前是出国留学进外企,再到去互联网大厂,而如今兜兜转转回来才发现自己适应不了不稳定的外企,也吃不消996的工作制度,公务员、体制内才是最香的,一份安稳比什么都好。
然而在美国,3%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在法国,是5.3%;在新加坡,只有2%。在日本,就业倾向公务员排在榜单第53位;在英国,公务员甚至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而在中国,76.5%的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
当然普通人就为了体面糊口,无可厚非。公务员成为社会的追求,关于这个话题梅德韦杰夫曾经讨论过,让人后脊梁发凉。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更多的人想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去分蛋糕,这样只会培养一批只想自己多分点蛋糕的人,就会打击那些在把蛋糕做大的人的积极性。
社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创造增量机会,而不是存量机会的相互绞杀,对于个人来说同样如果有增量机会,也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正面临的这个社会是前所未有的繁荣,什么网红经济、5G产业、大数据等,虽然看到越来越多高大上的新词汇,但是却没有多少热闹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我们发现即使出现新的机遇,最先把握的还是那一批人,每一个圈层都在巩固自己的利益,谁也不愿意让出自己的蛋糕,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几个口袋支撑的年轻人来说,只能不断死磕自己,通过不断学习,考试打怪升级获得机会,这条路会走得很艰难,但是也还有机会。
有眼光的人关注我,我是湘湖百晓生,本文观点仅供交流,不代表任何严肃立场,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也欢迎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