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看完这几场辩论赛,我对自己的汉语水平产生了怀疑

曹操,史上有名深度偏头痛患者,华佗的针灸效果还没有陈琳的一篇檄文来得快。语言的魅力有这样大?就是这样大!

这还只是静默的文字而已。若加上演讲者的唇鼓舌动、激昂情感、肢体语言,那杀伤力就是上了N次方了。我们没能见证《战国策》中,辩士们舌粲莲花,谈笑间制止/掀起一场战争是何等的威风,但这几天正在福州举办的第18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绝对能让你在这三伏天里如冰水兜头而下、畅快淋漓。




语速快!举证快!交锋快!

真是快到让我怀疑人生!

我听得清他们说的每一个字,可我的大脑CPU处理能力赶不上他们的条陈、分辩、质疑、总结的一整套程序。就好像,和他们一同在山脚出发,几步之后,我只能目送着他们呼啸而去,“得漂得漂得咿的漂”,漂到了山顶,留我在原地凌乱……


“司马迁为什么会有写《史记》的念头?那是继承他父亲的遗志,是责任促使他成才。司马迁、史可法,在关键时刻,都扛起了家国的责任来……”

“以天下为己任,这不是我的选择、我的梦想吗?对于司马迁这样的人来说,有份外之事吗?责任是外界对(个人)的一种社会期待,一种基本要求。不能把某个人对自己操守的极致都被您方囊括在内……”

正方台湾东海大学:

青年成才的动力来源于责任

反方吉林大学:

青年成才的动力来源于梦想


我被辩手们密集的语言拍昏了。粗略估算,最快的时候,也就是自由辩论最激烈的时候,有辩手能一秒蹦出六个字!要知道,“中国好舌头”华少语速为7.44字/秒。

真心佩服对方辩手还能从这汹涌澎湃的“语浪”里,析出观点、找出话缝来加以驳斥!信息量如此之大、交锋火力如此密集,你来我往,啧啧啧,不自觉就调动了观众的十二万分注意力。一场比赛下来,真如曹丞相看完檄文那般大汗迸出、畅快无比!


流动的整体意识

1993年,新加坡,那场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辩论依然在现今的华语辩论粉丝圈中留有余韵。当时的评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对冠军队复旦大学的评语就是“流动的整体意识”——在我的理解里,也就是说四位辩手配合严谨高妙,除了做好自己的发言外,承接好队友的观点,并进行完善,同时以接力的方式完成对对手漏洞的穷追猛打。

很开心,今天看到了这样精妙配合的段落。


“自媒体无论是从传播者还是受众的角度看,都是主观加感性的,满足的是情感需求,这如何能够离需要理性判断的客观事实越来越近?”

“的确有不负责任的言论存在,这就需要对自媒体进行管控。但自媒体给我们提供了多样的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提升了人们探索真相的能力……”

“自媒体上众说纷纭,只能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对方辩友请告诉我,自媒体上的信息那么多,你们如何厘清真相?”

“请对方辩友告诉我,美国说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传统媒体在美国政府的指使下,大肆报道这类虚假新闻,这就是民众需要的真相吗?”

“我们不否认有传统媒体掩盖真相,我们也可举出无数的例子说自媒体如何造谣、制造虚假新闻,这样举例没有意义,我们不否认自媒体存在对于抒发人们情感的价值,但请对方辩友回答我们:这种人类主观情感表达如何能接近需理性分析的客观事实?”

……

正方台湾政治大学:

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

反方重庆大学:

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以上仅为海小峡使出洪(口)荒(吐)之(白)力(沫)后,记下来的一段交锋,挂一漏万之处,请大家多包涵。辩手们的发言当然远比这些文字更精彩,你来我往、火花四射不胜枚举:有自己预设的逻辑,不被对方的思路带走;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不无视对方的问题;有极强的团队精神,互相搭台、协同作战。这样的辩论怎么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