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麦肯锡:2020年中国机器人需求将占全球四成

“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需求将占到全球总需求的四成。”8月16日,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物联网负责人Karel Eloot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称,“机器人的大量使用,将使中国制造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全球竞争力。”

他同时表示,中国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机器人使用程度相当,但在机器人使用密度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的增长潜力还有4.5倍。”Eloot称。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即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

在Eloot看来,所有的制造业工作中,有六成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特别是可预测性较强的体力劳动方面。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工业自动化进程正在加快,2016年,全球每万名人类员工中平均配有工业机器人74台,这一数字在2015年为66台。

2016年,欧洲的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中部署99台,美洲为84台,亚洲为63台。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五个国家分别是韩国(631台)、新加坡(488台)、德国(309台)、日本(303台)、瑞典(211台)。

中国以68台的成绩排名23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IFR也表示,中国机器人密度的增长,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

按照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以上。

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总销量14.1万台,同比增长58%,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但Eloot也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非常复杂的挑战。在中国现有的800多家机器人公司中,大多数公司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缺乏位于价值链上游的企业。中国机器人在人才供应和知识产权方面仍有不足,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专利拥有量不到1%。

“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并不只是机器人的问题,还涉及到诸多内容。”Eloot称,全世界范围内数字化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下一步将进入规模化。他认为,在大规模推广机器人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将政府自上而下的方向把握,与企业自下而上的试验相结合。

新松(300024.SZ)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也在演讲中提到,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机器人产业进入了“机器人2.0”时代。随着机器人与大数据、AI、IOT和云计算的融合,机器人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新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随着机器人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已经很难出现全面掌控产业链的“全能冠军”,但会产生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单项冠军”。

他表示,各国应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理念,结合机器人全球产业链分工布局和各国价值链比较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促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检测认证、人才培养、资格互认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