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88年,由笛箫制作家、两岸知名音乐文化人、2016上海高校高峰高原新型学科专业(课程)民族管乐团队专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特聘教授林谷珍创立的琴园国乐团,至今已步入而立之年。三十年一路走来,这个原由一群喜爱传统音乐的社会人士、学校教师及年轻学子所组成的民间音乐团体,自1995年开始由林谷珍一手策划二十二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打响了名堂,成为两岸以及海内外中国竹笛音乐文化的重要推手。
林谷珍精心策划的这些音乐会,把中国多位竹笛名家系统地介绍给台湾观众,让宝岛乐友不用走遍大江南北,就可以了解到近六十年中国笛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促进了两岸笛界的交流,为不少名家忠实地留下了影音资料,其中笛艺大师陆春龄、赵松庭、孔建华、高明、涂传耀、俞逊发都已西去,如果没有林谷珍的努力,人们也不能足不出户,随时欣赏到这几位大师的珍贵演出。他更创新地把「导聆」引入这个系列,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去感受各位艺术家与作品的意涵。
在2018年这个对琴园国乐团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时刻里,乐团主办了“琴园三十”—首届台北国际笛管艺术节。从三月底开始历时近五个月的活动中,计有在松菸诚品表演厅举行的艺术节开幕音乐会「竹语天籁」,邀得日本尺八名家柿堺香、龙笛名家西川浩平、中国笛箫名家张维良、台湾青年箫演奏家许腾允、林小枫以及长笛演奏家胡志玮等担纲演出。
七月份是整个笛管艺术节的焦点所在,一个月内共四场音乐会依次举行。包括由琴园国乐团三位吹管、弹拨、拉弦声部长许腾允、刘芛华、林正欣主奏的「三.乐」音乐会;汇聚台湾「台北木笛合奏团」、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新加坡「笛卡贝拉竹笛乐团」、香港「津乐竹笛演奏团」的「和鸣—国际管乐乐团联合音乐会」,更有首届「琴园杯」竹笛大赛暨名家研习讲座,吸引了海内外过百位竹笛专业学生以及业余竹笛爱好者的参与。
四场音乐会中,7月21日晚上的「群英会」与7月22日下午的「古意长安」两场音乐会乃笛管艺术节的重头戏。二十二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的因缘,林谷珍与当代多位笛坛名家成为了知交好友,也促成了李镇、余占友、马迪、张延武、詹永明、杜如松、荣政七位来自大江南北的知名竹笛演奏家在台北中山堂同台演出「群英会」。音乐会的门票早已售罄,现场座无虚席。在林谷珍的导聆与竹笛大赛获奖者的表演后,七位名家逐一登场。詹永明携「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演绎的《西湖春晓》与《婺江风光》,余占友演绎的徽派笛乐经典《百鸟音》,荣政台北首演龚华华创作的《楚江开》,杜如松展现恩师赵松庭的代表作《幽兰逢春》,马迪与张延武分别自创自演的《秦川抒怀》与《踏歌》,李镇以双笛膜低音大笛演奏的《草原的思念》精彩纷呈,确实是群英论笛,各擅胜场。我们看到的是一根竹管牵两岸的深厚情谊,七位笛坛大家不计回报义助琴园,无分你我。最后更七位同场加奏一曲《姑苏行》,同心同德,更显情深义重。
翌日下午在台北两厅院演奏厅举行的「古意长安—马迪作品暨青年演奏家联合音乐会」则展现了笛乐薪传之深意。据林谷珍在导聆时指出,这场原是马迪的个人独奏音乐会,但他心系传承,艺德高尚。为了给弟子们一个展示的优良平台,他自己全场只演奏两首竹笛独白《西望长安》与《古意长安》,并由他悉心培养的学生卢耀波、邱峰、顾宇、阴梦菲演绎多首具有浓郁长安风格的笛乐佳作,其中卢耀波更亲自演奏本人创作的两首得奖作品《塬上诉》与《祁连音画—舞沙》。四位高徒均不负恩师马迪之厚爱,表现优秀。
在七月密集的活动过后,八月上旬举行的「箫遥琴思—杨伟杰、沙泾珊联合音乐会」乃笛管艺术节的闭幕演出,也将为整个艺术节划上圆满句号。
林谷珍与琴园国乐团三十年来在笛坛默默耕耘,致力于民族音乐的传承、推广与弘扬,乐团至今海内外巡演已达数百场。连续十六年举办的「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把大陆老中青数代的名家请到台湾,为他们留下了高质量的影音纪录,有些至今已成绝响。林谷珍与琴园国乐团把一管清音的竹笛文化低蕴挖掘出来,同时也提高了两岸竹笛艺术的人文精神。
文:杨伟杰
来源:国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