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符罗飞:为民写生,罕见的心灵画家

符罗飞 《新官上任》 1946年 广东美术馆藏

他是广东现代画坛上,真正具有天才气质的艺术家。一生经历之坎坷,在那个动乱年代的文人中并不多见。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善良、正直、充满伤时忧国精神和道德激情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缩影。

他就是符罗飞(1897-1971)。

出身贫苦农家,11岁下南洋谋生。

1897年8月13日,符罗飞出生于海南文昌东郊镇建华山乡南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他取名符福权。七八岁时,他就和民间艺人四叔学艺画门神、壁画,为他后半生的美术事业埋下了种子。

符罗飞 《晚归》

立轴 设色纸本 四十年代作

1908年冬天,大清朝已风雨飘摇,海南岛刮起了北风,对于文昌沿海的穷人来说,正是下南洋谋生的季节。11岁的符罗飞回头再看了家乡一眼,就跟着四叔乘帆船下南洋了。一年后四叔返乡,留下身无分文的符罗飞独自在马来西亚闯荡。他最初在裁缝店照看婴儿,后流浪爪哇、婆罗洲、印尼各岛,做过裁缝、泥水工、补鞋匠、柴工、打铁工、伙计等。

符罗飞 《出工》

1940年代 纸本水墨 68×35 cm

据符罗飞在自传中回忆:“14岁那年,我在一家车厂做伙夫,不但要做饭还要兼顾拉风箱和打铁,常常体力不支、顾此失彼,东家和工头打骂也是经常的……”这种长期在社会底层受剥削的经历,给符罗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种爱憎分明的品格在他日后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流露。

符罗飞 《夜工》

1947年 纸本水墨 100×33.5 cm

不堪压迫的符罗飞辞工后,开始在船上做水手。一战期间橡胶价格高,他又到吉隆坡乡间当割胶工,直到患了痢疾才转到面包店做工,期间还做过机械工和鱼贩,备尝辛苦。

弃笔从戎失败,无奈削发为僧

符罗飞 《自画像》

1940年代 纸本水墨 82×42 cm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对符罗飞造成了深刻影响,他放弃了发财后衣锦还乡的念头,产生了求学的想法。

符罗飞 《没收地主财产》、《猎德村土改斗争地主大会》

镜片 速写纸本 1951年作

这时,符罗飞在马来西亚得到当地一位爱国侨领、巴生海南会馆创始人符建章先生的帮助,在当地的中华职业学校做杂工并旁听学习,这是符罗飞首次接受正规教育。不久,恰逢暨南学校在南京复办并在南洋招生,符罗飞得到符建章资助回国,考取南京暨南学校读师范科(免学费)。由于读书勤奋,符罗飞深得校长赵正平的喜爱。

符罗飞 《杨柳树下》

立轴 水粉纸本 四十年代

求学期间,符罗飞深感国家落后,受“富国强兵”思想影响,以为“挎上刀剑就能解决人间不平”,决意东渡日本学军事。在赵正平介绍下,由一位督军保送他到日本,入读长城士官预科学步兵。但不久他就患上了肺结核。一年后,符罗飞不得不退学回到中国。

符罗飞 《田头午饭》

立轴 设色纸本 四十年代作

英雄梦碎,贫病交加。心灰意冷的符罗飞索性遁入空门,到杭州西湖边的广化寺落发出家。但寺院里依然有不平,有等级压迫,不是避世的桃花源。因此,没几个月,他就还俗了。

革命身份暴露,逃亡国外追寻艺术

符罗飞《自画像》

这次,陷于困顿的符罗飞,再次得到赵正平的帮助,被安排到江苏省教育会暨南招待所工作,因此有机会考入上海美专半工半读,接受正式的美术教育。

符罗飞作品

1926年秋,由于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潮,符罗飞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法租界的一名交通工运宣传员。上海爆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符罗飞的身份暴露。为了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他逃往新加坡。此后,符罗飞希望在艺术上继续深造,便怀着无限憧憬,踏上了去往法国巴黎的路途。

符罗飞作品

1929年冬,符罗飞途经意大利时,因哮喘病发作,不得不留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但很快,他就被这个文艺复兴发源地所吸引,遂在当地一所陶瓷工艺学校学习。

符罗飞作品

受意大利王室青睐,蜚声欧陆画坛

与无数画家心目中的艺术圣地巴黎相比,那不勒斯是一个冷僻的选项。迫于生计,符罗飞来到当地一家餐馆打工,并将自己的作品挂到了墙上,没想到却与人生中的“伯乐”不期而遇:前来就餐的意大利东方学院中文系主任燕奴子,留意到这位年轻人的才气。

符罗飞 《众生相一》、《众生相二》

镜片 速写纸本 四十年代作

在他的引荐下,符罗飞走进了那不勒斯皇家美术学院的绘画系,翻开他异国生涯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在读期间,符罗飞技艺精进,曾两次跳级,两年后便领到毕业证书。他的作品也得到了意大利王室的青睐:1933年,符罗飞在那不勒斯举办个展,皇太子还亲自为他主持开幕礼,并带头购买作品。在王室的推介下,符罗飞声名鹊起,蜚声欧陆画坛。

符罗飞 《夕阳归牧》

立轴 设色纸本 四十年代

3年后,他成为第一位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中国画家,送展的3幅作品全部入选,被评为“罕见的心灵画家”。

符罗飞 《窗前》

镜片 设色纸本 四十年代作

办“救国赈灾”画展,蔡元培亲笔题词

就在符罗飞事业一帆风顺,家庭幸福美满的时候,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意大利作为轴心国成员民族情绪对立,符罗飞逐渐与一些有纳粹思想的人断交。他更因拒绝创作反苏宣传画,愤然从东方学院辞职。

符罗飞 《风雨行军》

立轴 水墨纸本 抗战时期

1938年5月,符罗飞不顾意大利师友的挽留和劝阻,舍弃意籍妻儿,随身携带一支左轮手枪,登上“绿爵号”油轮回国。但他在意大利时创作的油画作品,却被作为艺术珍品留在了意大利不准带回国内。

符罗飞 《雷雨夜行军》 1939年 纸本油画棒 67.5×60.5cm

符罗飞回国后的第一站是香港,但没有看到他预想的抗战氛围。他决心以举办画展的方式表明自己回国抗战的决心,遂潜心于抗战题材的创作。《奔命》中母子惊慌、悲愤的神情;《流亡》里累倒在禾草堆上的难民一家;《血债》里含愤惨死的母亲与孩子惊恐万状的双眼;均以对比强烈的手法渲染爱憎分明的情绪,将一切苦难的矛头,都指向了制造战争的元凶。

1938年10月7日至13日,符罗飞画展消息在香港《大公报》连续刊出

1938年10月7日,香港《大公报》头版刊登了一则醒目的长篇广告:符罗飞画展即将在港举行,画展以“救国赈灾”为题。更让人震撼的是,广告结尾的一长串介绍人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政商名流、文化领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蔡元培。蔡元培先生亲为题词:“以中国制的笔,作西洋式的画,意到笔随,心精力果”。

蔡元培题词 1938年

这些“香港制造”的作品,是符罗飞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标志着他告别欧洲的古典学院,走向中国的十字街头。

为民写生,罕见的心灵画家

1962年6月25日符罗飞教授(中)在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美术研究室与青年教师马次行(左)、赵孟琪(右)讨论教学工作。

在港短暂停留后,他随即进入内地,在桂林举办了一次抗战画展。“艺术已经是属于大众所有”,符罗飞也渐渐觉悟到时代的呼声,艺术家的使命也应转变为“表现大众痛苦、颂扬大众的工作”。

符罗飞 《农妇和牛》 1940年代 广东美术馆藏

1946年,符罗飞带着一批全新的作品回到广州,观众立即迸发出井喷式的好评。这一年,湘桂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大灾荒,符罗飞闻讯立即深入灾区,他在荒芜凄惨的乡村小路上奔走,以近百幅素描、速写记录下饿殍遍野的真实惨状。

1949年新中国书局出版符罗飞画集《饥饿的人民》

这批被称为“饥饿的人民”的组画,并没有任何“美”的法则作为修饰:一双双深陷的、圆睁的、绝望的眼睛,一张张痛苦的、愤怒的、无助的面孔,观者无不触目惊心。

符罗飞 《一元一粒米》 1940年代 广东美术馆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洗去了国恨家仇的血泪斑斑,符罗飞笔下的色调忽然明朗起来。他继续挥笔“为民写生”,画题却换上了民众的愉快、幸福的新生活:像《北站机务段》《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描绘的工矿新貌,《收甘蔗》《车运肥泥》反映的生产丰收,越来越多地在他的笔下出现。

符罗飞 《三代同逃难》、《逃难的教授》、《最后一班疏散火车》

在经历了大半辈子的漂泊后,符罗飞最终在广州安定下来。这里离他的故乡海南岛很近。

符罗飞 《海南文昌村景》

镜片 水彩速写纸本 1958年作

在儿子符和强的回忆里,父亲“早年那些哼着琼剧在花园里松土,种花草,喂鸡的情景已经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1971年7月,已预感到来日不多的符罗飞很想再次回乡,却因病无法成行。他特意嘱咐儿子和平、和强替他回家乡再看一眼。12月1日,符罗飞因中风病逝于广州,终年74岁。


符罗飞的人生,写满了惊叹号。他出生在海南穷苦渔民家庭,却在西方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接受了正规的美术教育,其一生所画所写,尽是为底层最穷苦的民众呐喊。

符罗飞不同时期的自画像


他一生两次入党、三次离乡、四下南洋、旅欧数年,出家还俗,扛枪挎剑,最后终于在画笔和艺术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图文来源:第一收藏1c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