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茶馆》:芸芸众生,世间百态,谁能逃出命运的轮回?

《茶馆》是老舍笔下最出名的一部话剧,它讲的是世纪之交,北京城内在裕泰茶馆发生的一些事。皇城根下,八旗子弟和黑帮老大斗狠;江湖世界,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出入;街头巷尾,贫苦百姓与妇孺老幼经过……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在这间小小的茶馆轮番上演。到头来,时代的巨浪袭来,每一个人都成为这巨浪里的一只蝼蚁兀自沉浮,不知生死。

人生来去,不过匆匆几十载,何必太过执着?生来的,带不走,连生前挣下的,都存不下,何必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失去的,终将以某种方式回来;你夺来的,终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失去;命运不过是一场没有终止的轮回,从来不会让某个人真正失望。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是生于北京的满族正红旗人,但不也是从小贫苦,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得人资助方得入私塾?老舍成年后,改字舍予,便是看透人生的予取,知道唯有舍才有得,就算在这一世里失去,但在另一个世界,人们也会让你重新获得。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在文革前夕,受尽侮辱,被剥夺“人民艺术家”称号,后自沉太平湖,但文革平反,使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实至名归。

《茶馆》自1958年问世以来,被译成多国文字,不断被搬上荧幕,曾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日本、新加坡等国巡回演出,场场爆满,连演不衰,是什么使这部剧如此受人追捧?

一、写出了老北京最纯朴最真实的市井生活

老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经济文化繁荣,三教九流都聚集在这里。除了北京当地人家,皇亲贵胄、朝廷工作人员、跑江湖的、逃难的都在这里汇集,而茶馆鱼龙混杂,接待各种不同的人,掌拒迎来奉往,玩转所有的人际关系,生意才能做到风升水起。

因此,茶馆既是达官贵人的闲散去处,也是江湖人士的落脚处,既是朋友故人的私会场所,也是生意人拉生意的所在。老舍在这间裕泰茶馆就写到了旗人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大监总管庞太监及走狗宋恩子和吴祥子、江湖人士刘麻子、唐铁嘴及说评书的邹福远和卫福喜、贫农康六父女及要饭的母女……

茶馆里外每天三教九流的人川流不息,各色人等一一亮相,还原的是旧时老北京最真实的人情风貌。大家虽然在这问茶馆相逢,但各自的悲喜并不相通,他们来到此地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构成一幅老北京生动的浮世绘。

世纪之交的戊戌年间,一场政变带来时局动荡,王朝的末世余辉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成为人们最深刻的记忆。还原这一刻的历史风貌,是对一个过去时代的缅怀,也是对一个即将到来的动荡时代的展开。

二、写出了乱世中无所归依的生活状态

戊戌政变失败、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城、民主共和、军阀混战、八年抗战,政局动荡,一个旧的社会体制被推翻,一个新的政局又未被真正建立,当权的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像走马灯似的,朝纲朝令昔改,国家内忧外患,世间民不聊生,良民无所适丛,而投机派却找准机会趋炎附势、升官发财、搜刮民脂民膏、压迫百姓。

多少荒唐事发生在这乱世,而迎来送往的裕泰茶馆则亲历了这一切,见证了这一切。改革派失败,守旧派得世,就有了庞太监娶妻买子的闹剧,就有了人贩子刘麻子的穿针引线,就有了京郊贫农康六的卖女求生。

国家危在旦夕,大家却要装作天下太平一派祥和,茶馆里到处贴着“勿谈国事”的标语,提醒大家明哲保身少惹麻烦。当权派的无能与专横,让人们敢怒不敢言,北京城到处都有他们布下的眼线和特务,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惹来牢狱之灾和杀身之祸。

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总寄希望于改良,希望生活渐渐好起来,可到头来“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人们生活每况愈下,国家不仅内忧外患无法解决,且愈来愈糟愈来愈乱,鸦片白粉流入中国,白花花的银子全进了外国人的口袋,再加上天灾人祸,人间天堂秒变地狱。人们想工作却无法工作,想努力奋斗也无从奋斗,连只想好好活着也无法好好活着,人的生命如草芥。

兵荒马乱,百鬼出洞,有理想的人也只能每天求神拜佛修身养性了。崔久峰干过革命作过国会议员,可他也心灰意冷,对秦二爷请他出山也是屡屡回绝,他说:“作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不过自误误人而己!”“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

连曾经一腔热血的革命者也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普通民众的心更是分崩离析,惶惶不可终日了。乱世里,人们的心无所归依,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和活着该干点啥了。

三、写出了战争中人们生活理想的幻灭的现状

无论你是哪国人,对于战争带给人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有可能变成一具毫无生命迹象的死尸,为之奋斗不息的生活,可能瞬间就会土崩瓦解,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却无从开始。然而,战争带给人们的改变和震撼还远不如此,更严重的是它摧毁了人们活着的意志,让人们理想幻灭,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还不如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来得实际。

秦二爷一生主张实业救国,他变卖私产,凑钱办工厂,打算靠实力拯救国人,但最后工厂没收,被捣毁成一堆破铜烂铁,大半辈子心血付诸东流。这样一个满腔热血的实业家临了也不得不说出一番令人唏嘘的话:

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希望越大,往往失望越甚,我们理解秦二爷的一番愤慨之词,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掌柜又如何呢?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

王利发一生仅有的一间茶馆,也要被官府霸占了去,那他这一生的勤勉和小心翼翼又算什么了?!谁来他都巴结逢迎,少说话多做事,不就是为了讨个活口吗?可到头来,让他在茶馆做个看门的也不能够,他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用一条白布把自己吊死在梁上。

这就是那要命的世道!常四爷担心国家命运,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下了狱,八旗子弟也只落得个卖花生米,难怪他要说: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就连靠手艺吃饭的明师傅,能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卖了家伙,去监狱做伙夫,难怪评书师傅邹福远会说:

咱们死,咱们活着,还在其次,顶伤心的是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咱们对不起祖师爷!常言道:邪不侵正。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

好个连根儿烂!这是人们理想的幻灭,对生存现状的绝对绝望。解放战争前夕,人们的忍耐已到了极限,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全世界人民的感受是相同的,人们平时确信的东西,因为战争一切开始不变得确定。我们为什么活,我们活着能干什么,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问题。大家开始怀疑人生,觉得有了金钱就应该及时享乐,因此摧生了赌场和毒品的泛滥。

然而,堕落的虚无主义毕竟代替不了现实的上进,总有人迎难而上,寻找一种可以更好生存下去的方法,于是各国开始谈判,开始签署停战协议。侵略解决不了问题,战争解决不了纠纷,它只会带着双方一起走向毁灭。

世界需要新生,中国需要从沉睡中醒来。来一场大火吧,摧枯拉朽,烧掉这万恶的世道,来一场暴风雨吧,冲刷尽这满目疮痍的世界,为这片土地带来些生机吧。生命总有荣枯,却逃不过命运的轮回。末世里那些彷徨与失落、纠结与怀疑,不过是生命的过程,失去的一切总会以另外的方式回来,执着于自己的执着,坚守着自己的坚守,人生总会熬过冬季,迎来新的春天。

《茶馆》写的是一个末世的结束,一个新世界诞生的前夜,在这漫长的寒冬里,人们在黑暗里无能为力,虽然也有燥动也有不安,但总要沉住气熬过这场不能跳过的冬眠,才能更有热情迎接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