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轮值CEO、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首刊于第一财经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一年来,这片热土正用“大手笔”和“绣花功”来擎画“彩虹桥”的时代画卷。而作为“一核两带”布局中的核心,虹桥中央商务区在“一区五新”总体框架下,究竟取得何种瞩目成就?又有哪些尚待补足之处?一周年之际,华略智库特别推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系列评论,本期为您带来第一篇。
2021年2月,国务院发文批复,原则同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空间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构建“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一核”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下称“虹桥中央商务区”),“两带”是以虹桥中央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其中,虹桥中央商务区包括核心片区以及长宁、闵行、青浦、嘉定片区,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
根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虹桥中央商务区将构建“一区五新”总体发展框架,即构建以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承载主体,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联通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新门户、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通道、高品质的国际化新城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一年来,虹桥中央商务区紧紧围绕“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通道”“大都市”“大引擎”,加快塑造核心功能,《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政策已有23项落地,其中16条仅在虹桥中央商务区适用的政策落地率达80%,“一区五新”的功能框架加快显现。
2021年,虹桥中央商务区所在的长宁、闵行、青浦、嘉定四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75.6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上海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加快形成
一年来,虹桥中央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出台了《关于支持内资总部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设立了“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服务中心”,聚焦本土跨国公司、央企第二总部、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等,加大对落地营运、能级提升、人才发展、国际商务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了一大批资源配置能力强劲、体现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部。
目前,虹桥中央商务区已经集聚了具有总部功能的企业近400家,包括罗氏、壳牌、伊顿、统一、联合利华、美的、安踏等世界500强、外资地区总部、上市公司和长三角企业总部。
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设立了会展产业园,引进了国际展览、英富曼、云上会展、中贸美凯龙等10家会展行业领军企业,集聚会展及会展相关企业164家,形成会展场馆方、会展主办方和会展配套服务企业全产业链,为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虹桥中央商务区还积极引进商务新业态新模式,比如2021年的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中,来自虹桥中央商务区的EDG电竞俱乐部斩获冠军,并将依托“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打造领先的电竞商务区(EBD)。
我们也要看到,虹桥中央商务区距离一流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商务中心区蓝皮书: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7(2021)》,2020年虹桥中央商务区的增加值密度仅为8亿元/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的4.8%、广州天河CBD的3.3%、深圳福田CBD的2.0%、北京CBD的3.1%;虹桥中央商务区的税收“亿元楼”仅有7栋,而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拥有税收“亿元楼”110栋,并且涌现了税收“百亿楼”。
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加快培育
一年来,虹桥中央商务区率先承接并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依托虹桥保税物流中心(B型),创新试点保税展示交易模式,设立了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引进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中国马来西亚商会、新加坡企业中心、中国瑞士中心等31家代表组织和机构,占上海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国际贸易促进机构在沪代表处总数的1/6。
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出台了《关于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加快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其中作为“6+365平台”的绿地全球贸易港,已吸引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家客商入驻,设立了61个国家馆,引进进口商品9万余件。
此外,虹桥中央商务区还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全力推进全球数字贸易港建设,培育了临空经济示范区、北斗数字基地、北虹桥国家文化数字出版基地等九大平台,规模以上数字企业达到2200多家,集聚了携程、爱奇艺、科大讯飞、锅圈、壹米滴答等一批数字领域领军和独角兽企业。
不过,虹桥中央商务区的国际贸易平台功能还有待深化。比如,新产品在进入虹桥之前通常是由商家自己委托第三方完成工商认定,原有的商品标签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国内对于新商品认定的属性,在流通过程中就存在合规性风险。
又比如,由于中外市场准入标准不一致,有很多在境外可以销售的新产品,由于国内市场准入标准的研究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等原因,无法及时进入虹桥,错失发展良机。
联通国际国内的综合交通新门户加快塑造
一年来,虹桥中央商务区加强对外交通建设,持续打造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两小时轨道交通圈,沪苏湖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沪宁合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上海地区首趟中欧班列从铁路闵行站开出,特别是沪苏通铁路创新推出了30日定期票、20次计次票新型票制产品,方便上海、苏州、南通三地商务差旅和通勤旅客便捷出行。
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强化区域交通联络,机场联络线、嘉闵线、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和17号线西延伸工程开工建设,崧泽高架西延伸工程试通车。
此外,虹桥中央商务区还尽力挖掘现有航空资源,虹桥机场城际空中快线密度进一步增加,东方航空与国铁集团联合推出的空铁联运产品覆盖面不断扩大。
但也要看到,虹桥中央商务区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从对外交通看,虹桥中央商务区交通枢纽设计的城市交通量为110万人次/日,目前交通量达到115.6万人次/日(最高峰达到145.6万人次/日),已经超过设计容量;虹桥机场航班时刻资源已经饱和,国际航线增设难度较大,第三跑道迟迟不能落地。
从区域交通看,虹桥中央商务区轨道交通站点密度偏低,虹桥机场、火车站的接送客车流与过境车流、通勤车流混杂,慢行交通不够完善,“最后一公里”仍然偏长。
从组织协同看,虹桥中央商务区与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之间的交通协同不够,多式联运体系尚未构建,中欧班列尚未形成合力,还缺乏统一的交通信息平台。
全球高端要素配置的新通道加快建设
一年来,虹桥中央商务区加快集聚人才资源,“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正式开通,特别是加快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规划,总量1700余套的乐贤居(二期)即将建成使用,另外5300余套的虹桥人才公寓也正在建设。
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加快集聚科创资源,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正式运营,健康医药、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要求,青浦片区“长三角数字干线”启动建设,长宁片区“数字长宁”体验馆试运行,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开通使用,平均访问时延性能提升11.6%、平均丢包率性能改善73.6%。
此外,虹桥中央商务区还加快集聚金融资源,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虹桥分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首批虹桥中央商务区内的企业开立了自由贸易账户。
同时也要看到,虹桥中央商务区的要素配置通道仍有待进一步畅通。比如,对于会展企业而言,从业者通常并不具备太高的学历与专业职称,目前人才政策仍然存在门槛较高、范围过小的问题,不利于会展企业吸引优质人才。
又比如,东南亚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习惯于使用快递代收货款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方式(COD:Cash on delivery),即货先送到后,客户把钱给第三方物流的送货员,再由物流平台结转给电商平台,对于虹桥中央商务区出海到东南亚的快递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就存在资金跨境流通和税费问题。
高品质的国际化新城区加快打造
一年来,虹桥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特别是前湾地区将建设主城区最大的滨河公园——前湾公园,引入苏州河水形成1000亩以上水域、2500亩以上绿地和30个社区公园,总计超过3500亩的蓝绿空间,再连通吴淞江生态廊道,结合蓝绿空间形成9公里的滨水慢行道、10公里的内圈慢跑道和18公里的外环骑行道;在此基础上,通过TOD开发,打造成为“国际会客厅”。
图:虹桥前湾将打造“国际会客厅”
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不断加强优质服务资源供给,全市首家外商投资建设的演出场馆——虹桥百老汇剧场群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演艺集群,光大安石虹桥中心、首位奥特莱斯等消费地标建成开业,前湾印象城、蟠龙新天地等服务载体加快推进。
此外,虹桥中央商务区还加快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临空园区智慧化提升、E通虹桥商务园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智慧会展、北斗园区智慧平台功能提升等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也要看到,虹桥中央商务区在建设国际化城区方面依然任重道远。比如,虹桥中央商务区产城融合水平有待提升,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的研究,目前该地区已经集聚45万的常住人口,但就业人群中仅15%在本地居住;教育服务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15分钟生活圈尚未实现全覆盖。
又比如,根据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虹桥主城副中心的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但是其功能分区、城市设计、整体风貌等问题仍然有待深化。
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构建
一年来,虹桥中央商务区探索打造特色化专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长三角的能力,特别是设立了全市首个“中央法务区”,加快汇聚一批知名度高、专业性强、在业内有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搭建集公共法律服务、专业法律服务、法治研究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逐渐构建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法律服务发展新格局。
同时,虹桥中央商务区积极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为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提供“虹桥经验”。
此外,虹桥中央商务区还持续提升长三角城市展示推介的“最美窗口”,“苏作馆”上海国展中心旗舰店建成开馆,将建设成为苏工苏作精品走出苏州、面向全球的“一号店”。
笔者也注意到,虹桥中央商务区在推动长三角产业联动、企业互动、资源流动方面还需要深化探索。比如,苏浙不少地区都在虹桥中央商务区设立了“反向飞地”或“双创基地”,但是如何协调利益分享机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路径。
又比如,虹桥中央商务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贸易平台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与海外的日资、韩资、台资企业相比较,长三角出海的中资企业彼此缺乏沟通渠道,没有很好地抱团形成业务链,尚未形成海外的“内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离岸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