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东南亚第一神车“卖身史”,曾经的国家希望,如何被资本毁掉?

1、

曾经的东南亚第一神车,

吹出来的“民族之光”


造汽车,曾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准。


即便是在今天,多少中国的资本大佬想法设法造汽车,圈钱造势号称要做中国特斯拉,到最后惨淡收场,更何况是在八九十年代的东南亚国家。


但是,正是在那个年代的东南亚,在其他周边国家还在埋头开制衣厂,赚低端制造业钱的时候,马来西亚,这个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竟然生产出一款自主品牌的汽车。


1985年,一款名为“普腾Saga”的轿车正式推向市场,作为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它的发布会排面也是相当大。


在众多记者的簇拥下,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亲自驾驶着这款汽车走过人群。而普腾汽车的真正缔造者,就是马哈蒂尔。



1981年,马哈蒂尔刚上任总理的时候,就提出了“国家汽车”概念,经过了几年的筹措,终于有了普腾的诞生,此后更是对它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扶持和政策偏袒。


就连普腾汽车的logo,可以直接采用马来西亚国旗的元素,彰显了它的地位。



可以说,普腾汽车代表着马来西亚工业化转型的成果和信心,更代表了这个国家民族品牌崛起的希望。


果然在整个国家的扶持下,在头几年里,普腾汽车取得了令马来西亚人骄傲的成绩。


在上市的第一年,就完成了10000台车的销量。由于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再加上马来西亚政府推出的各种补贴政策,普腾汽车很快就占据了国内汽车市场80%的份额。并且还出口到了周边的新加坡、文莱、斯里兰卡等国家。


1988年,普腾汽车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


在英国的汽车展上首次亮相,就获得了质量、设计与制造、人体工程学上的多个奖项,打开了出口英国市场的大门,并在6个月内创下了当时英国市场新车的销量记录。


1996年,普腾还花巨资收购了英国著名的跑车品牌“莲花汽车”,在当时,普腾就是活脱脱的东南亚神车。


可是这个马来西亚人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却在2017年将自己49.9%的股份和旗下“莲花汽车”51%的股份卖给了吉利汽车,连名字都改成了“宝腾”,“卖身”到了中国。


曾经马来之光,国家希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真相是:从一开始,普腾汽车就是一个温室里的“民族品牌”,甚至是一个吹出来的“民族品牌”。



2、

温室里的“民族品牌”


普腾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与日本三菱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得来的。


普腾汽车在与三菱公司签署合约的时候,三菱公司无论怎么都不肯转让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普腾汽车,不过是换标的三菱。



只不过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宣传,故意向公众隐藏了这些信息,把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贴牌工厂,推到了国家战略的位置,捧成了民族品牌的典范。


当三菱公司与普腾汽车的合约到期之后,普腾汽车的困境就凸显无疑。


随着汽车质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普腾汽车的销量开始断崖式下跌。即便是在马来西亚政府全力支持和补贴的情况下,依然难以挽回颓势。


病急乱投医的普腾,又花重金去收购了英国的跑车品牌“莲花汽车”,希望能够借助对方的品牌和技术,帮自己渡过难关。但“莲花汽车”自己也是日落西山了,这两家合在一起,有点难兄难弟的感觉。


后来普腾和莲花联合推出,寄予厚望的车型GEN-2,一样在市场效果不佳。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东南亚,马来西亚的经济遭受到了重创。为了尽快恢复国家经济,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改变之前的经济策略,他们签订了新的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了进口汽车的关税。


这对于在温室中长起来的普腾汽车来说,要走到丛林里和进口汽车竞争,毫无优势可言,被进口车按在地上摩擦。


2003年,一手打造出普腾汽车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结束了22年的任期,没有他的庇护之后,普腾汽车更是进入到自己最黑暗的时期。



连年的亏损和市场地位的下滑,让普腾汽车成为了马来西亚的负资产,新上任的总理纳吉,对普腾并没有特殊的感情,面对要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的普腾,他只想尽快甩掉这个包袱。纳吉政府对普腾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找不到外资合作,就不再给普腾一分钱的补贴。于是才有了2017年卖身中国吉利的事情。


当普腾被卖的消息传来,前首相马哈蒂尔大怒,他怒斥纳吉出卖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但他也无力回天,愤怒过后只能无奈落泪,他说,就算以后普腾取得了什么成绩,大马人也不会再感到骄傲了。


马哈蒂尔的伤心,不仅仅是为一个普腾汽车,更是为马来西亚整个国家的命运感到难过。从1981年执政开始,马哈蒂尔就许下了宏愿,要在“2020年让马来西亚成为发达国家”。


可是2021年都过去了,马来西亚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和邻国新加坡对比之后,更显得失败落寞。


遥想当年,马哈蒂尔和李光耀这一对东南亚双子星,各个胸怀大志,指点江山,对把自己国家从贫困中带向富强胸有成竹。而马哈蒂尔拥有的资源,要比李光耀更为丰富,也更有信心,可几十年之后,整个东南亚,只有新加坡一个发达国家。



马哈蒂尔究竟做错了什么,马来西亚在走向富强的路上,究竟走了哪些弯路?



3、

资本如何毁掉一个国家的希望?


马哈蒂尔为国家制定的经济战略,其实是非常符合国情的。


1981年,马哈蒂尔成为总理的时候,马来西亚的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当时马来的大亨,都是橡胶大王、糖业大王、粮油大王等等,想要成为发达国家,当务之急就是进行工业化转型。



其实当时东南亚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了这个问题,也都在想法设法进行工业转型,但大多数国家都执行了错误的战略。


比如菲律宾,在还没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工业优势之前,就完全开放了自由贸易,导致外国企业顺畅进入,将还在襁褓里的菲律宾本土企业扼杀。


而马哈蒂尔显然要比菲律宾的领导人高出一筹,他筑起了高关税壁垒,全力扶持本土企业成长。他的计划是,等到马来西亚的工业体系逐渐完善,生长出了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再改变策略,全面加入自由贸易,完成工业化的完美转型。


正是在这样的国策之下,诞生了被补贴和高关税壁垒培养起来的国产神车。但令马哈蒂尔没有想到的是,或者他想到了但无法控制的是:资本家们在拿到了高额补贴之后,就像是喂饱了的老虎,丧失了下山捕食的动力。


既然躺着就能赚钱,为什么要奔跑?


更何况,和研发技术相比,把钱投入到房地产、金融市场,赚得更快更多。


在逐利的天性下,马来西亚的资本家们拿着从政府那里的补贴,和优惠政策的贷款,杀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造成的结果就是:房地产和金融堆起了虚假繁荣的泡沫,GDP数据年年上涨,躲在温室里的民族品牌越做越大,在国内市场成为垄断巨头,各个方面看起来,国家经济都是欣欣向荣。大家欢欣鼓舞,觉得照这个趋势,不用到2020年,马来西亚就能成为发达国家。


但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戳破了这些东南亚经济体虚假繁荣的泡沫。


为了尽快走出金融风暴的影响,马来西亚不得不重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结果发现:举国之力培养起来的民族工业,在与外国企业公平竞争中毫无还手之力,发展了几十年,原来民族工业不过是资本家们用来实现垄断,快速敛财的工具,在背后更有权钱交易,贪腐内幕,整个工业系统成为了特权阶级的私产。


比如为了配合普腾汽车,又建立了配套的下游产业,专门建了一个钢厂,结果这个钢厂的负责人爆出巨大贪污,连年亏损,最后政府不得不拨款几十亿美元来救。


另外,70%零部件交给本国制造厂生产,为了打压华人在经济上的优势,其中的80%又由政府扶的土著厂商承包。


这些土著厂商显然对赚快钱的兴趣比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技术的兴趣大得多,结果这些用落后技术生产出的零部件,成为了普腾汽车的毫无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资本们都赚得盆满钵满,但马来西亚的工业转型,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希望却因此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