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战斗力爆表,1分钟发射百万发子弹,中国曾出价上亿购买?

2004年美国五角大楼发布了一份《主要军事技术》名单,在这份名单中聚集了几乎当前世界所有先进技术的高科技武器,而在《名单》的第8位,一个名为"金属风暴"的武器赫然在列,引起了世界军事领域的广泛关注。

据传这型运用"金属风暴"技术的新式武器功能性十分强大,在发射过程中速度快到可以一分钟打出上百万发子弹。它真的有别人说得那么强大吗?制作时还包含什么其他的特殊能力吗?喜欢这篇内容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以便于后续的点赞、评论、收藏,多多支持,谢谢大家。

金属风暴的研发历程

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最初由澳大利亚金属风暴公司总裁迈克·奥德怀尔发明。据传金属风暴最初的创意来源于1862年前后美国人加特林发明的机械式转管机枪,而金属风暴则是一型在加特林原理基础上,跟进的电子式的轻武器机枪。

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在当时尚属新兴技术,发射快,子弹多,从功能上看,十分适合装备的陆军部队,可以提高战斗力。按照国外武器研发传统,由公司或者个人命名武器名称,随后才有了金属风暴系统的正式名称。

2000年前后,金属风暴技术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世界军事武器领域的广泛关注,很快便引起了澳大利亚官方和美国官方的重视,并相继向金属风暴公司发出共同研制武器的邀约。

2000年3月,在经过多方接洽后,金属风暴技术的所有者奥德怀尔决定接受美国军方的合作建议,由美国国防部拿出了1025万美元的专项资金注入金属风暴公司,该公司则作为主要研发力量,在3年的时间,将现有金属风暴发射技术升级,研发出一型适合现代战的单管或多管的狙击步枪。

同年4月,由金属风暴技术生产的第一支完全应用电子发射技术手枪问世,金属风暴公司随即对外演示了这款手枪的使用方式。据传,这型手枪是专门为特种警察和军队制造的。

2001年4月,金属风暴公司又拿到了澳大利亚国防部为其提供的研发资金,研究一款单兵作战利器。在这项合作中,澳大利亚军方要求以金属风暴技术为依托,结合AUG突击步枪的形态,将上下两管的火力进行完美融合,据传澳军方对此项研发寄予厚望,并打算在新技术问世后取代现有陆军武器F88步枪,成为主流的步兵武器。

此后的几年,在金属风暴技术基础上发明的相关武器——拥有4根发射管用于边境防卫的"烈焰风暴";安置在M4枪管下方,应用于破门任务的MAUL多发枪挂发射器;安装在突击步枪下方可装填榴弹、空爆弹发射器的3GL榴弹发射器相继问世。

2006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航展,金属风暴公司向人们展示了运用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技术制造的"赤背蜘蛛"轻型遥控武器系统,这型改进武器系统将广泛应用在车载武器中。

航展结束后,澳方媒体向外爆出了一条信息:金属风暴发射系统的发明人称,此前中国曾开价1亿美元购买其相关技术,一时间更是将金属风暴技术的优越性推向了风口浪尖。

金属风暴原理

虽然在一般的普及宣传中看到的金属风暴发射技术十分炫目,伤害也高,但实际上这类武器的发射、制造原理并不十分复杂。

首先需要按照枪管的构造,将一定数量的弹丸依次装填,在每个弹丸中间用等量、均匀的发射药装填,按照先是弹丸再是弹药的排列顺序,以串联的方式进行整齐排列。

其次,为了便于发射任务的联动性,在枪管中、弹丸后的每一部分的发射药中都设置了一个包含微动电子脉冲技术的点火节点,用枪体的电子控制处理器来根据实际作战需求来调整弹丸的发射顺序和发射间隔。在发射过程中,用电子控制处理器控制发射药部分的电子脉冲点或节点,点燃最前排的发射弹药,用燃烧后的瞬压来推动弹丸沿着枪管高速飞出枪口。接下来的弹丸也以同样的原理进行推出发射,在发射药点火后的压力下,每发弹丸都伴随着一端膨胀,随即立即锁死枪管,承受内部压力,以便控制枪管内部由于高温、高压产生的火药燃气泄漏使下一发弹丸突然射出。

在第一轮射击彻底结束后,先降压,然后才可执行下一轮的点火发射,以此类推。按照这种原理研制的枪支武器,射速十分惊人,可达到最高每秒1.6万发子弹的发射速度。

最后,为了适应内部结构的创新,在金属风暴在发射技术的应用下,需要对发射的枪管内部构造进行改进。为了加速制动,需要摒弃传统的机械操作部件,采用全电子系统控制发射,这种特殊的装置既不需要扳机来辅助制动加压,也不需要弹夹存贮弹药,而是将弹丸直接装填在枪体中,以提高反应速度,当然为了稳固性等需求,还是要留下握柄的。

正因金属风暴的发射原理摒弃了传统的机械式,所以才被称为第三代军械电子系统。金属风暴的这种发射原理可以在各类枪械中广泛应用,从单管手枪到最具创意的36管枪械,都可以根据金属风暴的发射特点来实现操作任务。

金属风暴威力

虽然金属风暴的发射与制造原理十分简单,配置的弹药只是普通的常规弹药,但丝毫不减其威力,枪体的构造简单,摒弃了传统枪械上的运动部件、弹匣以及供弹等构件,只留下了外部的后坐控制系统、目标获取系统、架座等传统枪械部分,因此极大地简化了武器结构,使得更多的有效部件来增强其震慑能力。

金属风暴发射技术的枪械采用预装填的弹药的方式来减少发射时间,用电子脉冲点火更加稳定高效,再结合电子控制处理器控制下的枪管发射组合,使枪体可以同时实现超高射速发射、变射速发射、齐射发射等高效发射方式。而以电子制动发射代替传统的机械制动可以极大的提升射速,让发射任务可以更加高效地执行。

以金属风暴发射原理制造的枪械,仅是单管枪械的射速就可达6万发子弹/分钟,多管枪械最高射速更是可以达到160万发/分钟。在条件得当的情况下,只需不到1分钟便可击毁一辆全副武装的坦克。

金属风暴发射系统在使用上也十分的灵活,可以按照作战需求的不同,随时调整组合枪体的结构形式,重新组成武器系统。既可以单管连发,也可以将多枪口、多口径、多弹种进行随机组合,为武器的使用提供多样性选择。同时金属风暴发射系统降低了枪管的使用价值,在发射任务结束后,枪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可按照实际需求选择丢弃或者重新装填使用。

此外,金属风暴系统由于不设置过多的机械部件,更便于射手集中精力控制武器达到提高射击精度的目的,在发射过程中,按照预定程序和目标情况,以超高射速持续发射多枚弹丸,可迅速对打击目标形成密集的弹网,进一步降低对方的防御能力,金属风暴可以达到传统武器无法比拟的威慑力。

金属风暴弊端

虽然枪械类武器在金属风暴技术的加持下,可以极大提高射速和杀伤力,但这些无法比拟的优点同样也造成了金属风暴系统的致命技术缺陷。

虽然按照设定要求,金属风暴的主要作用为防御大型目标和打击武器的冲击,但这注定了金属风暴需要设置固定点位进行扫射拦截,在这个过程中,以固定打移动本身就有困难,再加上移动目标的不确定性,这也就造成了金属风暴在射击精度上的功能大打折扣。

发射结束后,金属风暴系统的抢写在子弹的装填上具有极大的困难,不可以直接换弹夹也就意味着后续发射难以为继,因此在作战效率上,根本不具有持续的操作性,一旦面临紧急的作战任务,金属风暴的弊端就会使己方迅速陷入被动状态。

金属风暴系统的另一个缺点是,在高射速的设定下,对枪管的损耗极大。由于材料的原因,枪管所承受的压强有限,再加上高达没分百万的射速,单是高速摩擦产生的温度就难以承受,更别提内部制动装置反应时产生的能量,这些都会对枪管造成持续性损伤。

在人们了解了金属风暴系统的构造及工作方式后,随着弊端的显露金属风暴系统也渐渐跌下神坛,甚至在军界还流传着对金属风暴的调侃,"金属风暴还没开枪,后方就得加紧装填准备后续的枪管运到前线。"这也说明了金属风暴的致命短板,几乎已经被大家熟知,而这种不可控性,更加降低了金属风暴在战场时的可靠性。

正是因为这些致命原因的存在,造成了虽然金属风暴发射技术从20世纪初就问世,也很快与美国军方达成合作,但至今无法在美国军界得到普及的局面。这样看来,美国这轮生意从目前看,似乎有些亏本。

目前金属风暴发射系统的相关技术因为多方面原因尚未有在全球军事界普及的信号,但金属风暴系统的缺陷并不足以覆盖他高射速,高伤害的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的发展,金属风暴可以在以后拥有很多的改进、应用机会,或许真的有可能成为传说中的"神器"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