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新厝布自然村,这里住着三百多名傅氏子孙。傅氏始祖说公,发祥於商朝,是商武丁名相。说公第六十九世孙傅实公为唐尚书仆射。自唐广明元年(约公元880年)后,傅实公入闽定居於今南安市丰州镇。新厝布傅氏先祖成渊公是几经传衍的开闽始祖傅实公之二十七世裔孙。
新厝布傅氏子孙,世代相承,牢记祖训,弘扬祖德,厚德谦恭,人文荟萃,子孙兴旺,后裔遍布国内外,最早外出的是三十世的瑶公,在清朝乾隆年间东渡台湾。清末民初,时局动荡,生活日益艰难,百姓纷纷过番出洋、离乡背井以谋生路,新厝布傅氏亦然。当时下南洋是吾乡人之首选,因此新厝布傅氏有许多子弟远赴时称南洋诸岛的东南亚一带劈荆斩棘,落地生根。现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族人,且人才辈出。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傅梓辉和傅荣周。
为祖国筹款抗日的傅梓辉
(插图:傅梓辉)
傅梓辉,庠生,又名辉良,菲律宾版筑傅赖同宗总会发起人兼第一任会长,菲岛侨领。他自幼聪颖,过目不忘,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而后潜心学习岐黄之术,博览药书,医术渐进,对中医药颇有研究,在乡梓施医赠药,乡人无不称颂,二十岁左右赴菲律宾发展,在马尼拉开设神农中药房医馆,仁心广施,饮誉菲岛,并常年奔波于中菲两地,从中国进口中成药,为当地侨民提供经济且方便的医药服务,减轻负担,造福一方。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梓辉见祖国陷入危机,毅然在菲岛积极的为祖国筹款抗日,在其四处奔走呼吁下,菲岛华侨响应者众,影响甚大,也捐助菲岛的抗日活动,并参与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筹款活动。其次子在其影响下和当时许多南洋诸岛的热血青年一样回祖国参与抗日战争,共赴国难,最终在无情的战场上为祖国捐躯,壮烈牺牲,忠贞可彰。
1942年3月,菲律宾沦陷。由于积极参与筹款抗日,身份特殊,梓辉在菲岛沦陷后,行事极为低调,然而因医术精湛,不时会有日军慕名求医,甚至骚扰,梓辉多不予理会。某日,一群日军突然将其强行带走,以救治一个病危的军官,并警告如果军官不治,会将他枪毙,且拘留在官邸数日直到该军官病情好转才被释放。一抵家门,惊悉儿子阿智在他被拘留期间因失救而病逝,因医治入侵者而痛失爱子令他终生难以释怀。
梓辉虽身在异乡却乡情依旧,甚重族谊,热心公益,在当地贡献良多,常为族人排忧解难,甚受当地族人敬重,1939年登高一呼,联合当地赖氏宗亲,组织旅菲版筑傅赖同宗会,众望所归出任首届会长。其子林泉(又名玉山)、殿英(Mariano Chuyaco)、督英(Johnny Chuyaco )、奇英(Paulino Primo Chuyaco)等克绍箕裘,先后参与族会活动,殿英更被公推担任第四十一/四十二届理事长,任内倡办“世界赖罗傅联谊代表大会”,并于1982年在马尼拉举行第一届代表大会,首开先河,传袭至今,两代人在菲律宾对敦亲睦族之公益事业积极热心,贡献甚巨。
(插图:梓辉于1948年返乡省亲之际在厦门南普陀挥毫题刻保存至今)
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傅荣周
(插图:傅荣周)
有一种情愫是永远挥之不去的,而且随之岁月的推移而更加浓烈,那便是对故国家园最深厚的情感。这可以用来形容记述旅居印尼侨胞傅荣周家族素有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傅荣周自上世纪50年代起把自己赤诚的情怀献给了桑梓,在家乡留下了乐捐公益的感人事迹,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对家乡的公益事业一往情深,关心群众生活,慷慨捐资,帮助家乡恢复生产,修水坝,建仓库,建学校,建水库,建医院,装电灯,开荒造田,添置抽水机站,修祠堂……家乡哪里有公益事业,哪里就有傅荣周的足迹。正是“惜别乡关渡远洋, 晨钟暮鼓慈心肠, 为圆桑梓发展梦, 集腋成裘报故乡”,傅荣周热心公益事业,造福桑梓之义举,事迹累累,功勋卓著,深得海内外乡亲的尊敬和爱戴,并得到泉州市政府授予金质奖章。
深情怀桑梓,不老故乡情。傅荣周自幼阔别故乡数十年,于上世纪50年代首次省亲故里,对乡亲关怀无微不至,回家第二天即挨家挨户拜访乡亲并送红包(每户送20元,五保户和个别重点经济困难户送上百元)。乡亲们无不为之感激万分!这一义举成为逢年过节连续送了五年;而五保户和重点经济困难户,则成为惯例之慈善义举。如此施恩布德之举,系史无前例之典范。还有慷慨捐资3万元,帮助两个生产队修复水坝和建粮食仓库二座220平方米。
殷殷赤子心,悠悠故乡情,热心办医院,为群众造福。1960年间,金淘地区有十三万七千人口,金淘侨联会为金淘人民着想发起建“群众医院”的倡议,立即得到印尼侨胞热热响应傅荣周积极带头捐资10万元外,还积极参与筹建资金发动工作的重要成员之一。
乐育英才,捐资办学,福泽桑梓,万古流芳。1966年间傅荣周独资捐建原筑岩小学前座校舍教室四间和正中礼堂,总面积225平方米,捐资5万元。
热心公益情无限,故国家园处处留足迹。1970年傅荣周再次回家,闻讯家乡建起二座蓄水10万立方米水库,因缺欠经费,二处的灌溉渠道未开通,他又再一次慷慨解囊,捐资4万元,在完成3.8公里的渠道配套后,还有节余1万余资金,在新文坑水库边的山地,开山种茶十余亩和办起畜牧场,养牛20多头,开展多种经营。
掌掌赫子心,永驻千秋业。1973年间捐资5万元,用于中溪埔移溪造田增加耕地面积23亩,造福桑梓后代。
故园永驻游子心。1979年间,傅荣周再次省亲故里,看到邻村夜间灯光焕发,而朵桥村夜间一片黑夜。他的热心又涌上心头地想,万事缺钱莫举。次日当村干部上门拜访,他就主动问起,村民用上电灯之事。在他回到印尼后,真的不负众望,汇来全部计划经费5万元。架设高压2.8公里,低压线路3.2公里及配套设备安装到用户,让全村3000余人用上电灯无不为之感激万分。
敬祖尊宗,情怀依依,处处奉献。1988年热心捐资2.5万元修建朵桥祠堂。1990年捐资5万元助修丰州锦堂八世祖惟明公祠堂。傅荣周,甚称为家乡公益尽心,为祖宗尽孝。
永不停息桑梓情,热心奉献无止境。1993年原筑岩小学全部校舍600多平方米,遭遇爆降冰雹,屋面损毁严重,影响学生上课。傅荣周闻讯之际,心急似箭立刻汇来捐款4.5万元,获得及时修复,复课。
海内外新厝布傅氏子孙秉承先祖以忠、孝、诚、信,忧国忧民,俭朴奋进的优良传统族风。在各种工作、事业上弘扬祖德,继承族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孝敬长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宗族、为先祖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