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世界第二!华政这支队伍被副市长称赞!


近日,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亲切会见了 参加第4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的上海获奖队 。陈群向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们表示祝贺,并向支持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老师和家长表示感谢。

这其中,就有以世界第二的成绩

向世界宣告中国学生创造力的

华政人!



在决赛中,共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 16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支队伍 参加, 6000多名 极具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轻人齐聚这个创新大会。华政代表队参加的“Opposite(挑拨离间)”表演项目从中脱颖而出,以 长期题排名第一、总分第二名 的优异成绩,获得 世界亚军!

小编已被燃哭!

下面让我们跟随团队一手手记

深入了解华政OM的世界!

先来认识一下参赛选手

我校这支代表队来自 华政OM创意联盟 。 它成立于2014年,自成立以来从未缺席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五年内获得国内外大小奖项共计二十余座,2018年4月又被授予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称号。



参赛人员名单

领队 王晓华老师

教练 汪靠斌老师

律师学院 施奕

国际法学院 李曼昀

国际法学院 陈桦

传播学院 李欣悦

商学院 应泽亚


我们的比赛过程又燃又酷!

OM的准备过程周期很长,如果从国赛算起,可以追溯到两三月份。由于进军世界赛的条件之一就是在国赛获得全国一等奖,所以从国赛开始我们就全力以赴。为了获得更好的名次,我们每个队员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从绘制巨大背景板到穿裙子反串, 我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 能!




得到美国主办方的邀请函之后,我们开始为期一个月的 疯狂“肝道具”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我们不仅要写出全新的剧本、确定角色、制作道具、安排服装,还要考虑到航空、运输、组装、成本种种限制,任何一环出了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比赛无法进行。在如此紧迫的时间之下,我们学习、工作两手抓,一栋明法楼, 白天地面上书声琅琅,晚上地下室胶枪电钻, 争分夺秒地准备比赛

赴美前一天,我们不仅要加班加点完成道具的收尾工作,道具打包也令我们大为头疼。为了符合航司规定,每一个包裹的长宽高都有 严格限制,同时又要保证布景质量,成形的道具都要裁成小块,用泡沫塑料层层打包,任何一个道具的损失都会令舞台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参加过世界赛的OM社员纷纷伸出援手 ,十几个人一起在明法楼地下室熬了一宿,直到天亮后把所有参赛队员送上大巴,站在清晨的风里和我们挥手告别。




到了美国,我们的任务依 旧十分繁重。 在短暂地参观之后,我们又一头扎进地下室,奋力做起了道具的组装和修复工作。 作为表演组参赛的我们,道具却一点都不比其他组别少,每一个情节都配备了大大小小、辅助情节推进的道具,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作为文科专业出身的我们,却在学长的帮助下 成功用电机做出了摩天轮和往复装置 。反复的实验和测试耗费了很多时间,却也为我们比赛效果大大增色。




赛前最后一晚我们又一次通宵排练,英文台词的反复磨合,大小道具的演练,歌曲、舞蹈、人物性格、戏剧冲突和严格的时间控制要求,风格表上的每一个采分点我们都要进行 反复确认,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国内学校的竞争,更有来自美国、波兰等 强敌的压力。终于到了最后一刻,所有道具和服化道都做足准备,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件一件地运向赛场。



北京时间5月24日23:15分,密歇根当地时间上午11:15分,我们的世界征途正式开始。 首战,我们面对的是 即兴题挑战

天空微微下着小雨,我们也无暇回宿舍拿伞。一行人顶着雨,冲着来到了即兴题场地。与以往竞赛准备区紧张安静的氛围不同,在赛场的准备区,头戴牛仔帽的工作人员带领着参赛队员 呐喊尖叫 ;在赛场的出口区,颜料罐头喷气声夹杂着比赛结束后的兴奋。 OM的赛场里总是充满着 欢声笑语



OM的赛场总是充满意想不到 。走进比赛的准备厅,我们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在“跳舞”。身穿不同T恤、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大朋友小朋友们,随着DJ的音乐肆意扭动。不约而同,舞池里的大家开始跳起了同一套舞蹈。我们也冲进了队伍之中, 感受着OM的文化与活力

而后,我们被带离了准备室,走入了一条无声的走廊准备开始比赛。与我们所设想的不同,进入房间看到半教室的瓶瓶罐罐和桌上各式各样的材料: 这是一道动手题 。题目要求我们运用桌上所给材料,尽可能多地用一条链连接地上所给的罐头。不同大小的罐头所代表不同的分值,若连接完所有罐头则可额外获得十五分。



桌上的材料大约有近十件,我们所使用到的材料有: 白纸、毛线、便签纸、剪刀、雪糕棍。 我们用白纸做纸绳,将毛线分股,用便 签纸有粘性的部分作为连接性材料,折断雪糕棍作为便签条用尽后的连接性材料。

我们商讨连接的方式,我们规划连接罐头的顺序,我们分配各自运用的材料并各司其职。在这个过程中, 团队中的每个人尽心 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团队协作顺畅而高效。



历时近两个月的准备,当地时间26日上午8:36分,我们迎来了最终之战。我们将15件道具全部搬上舞台,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我们的道具总数量荣获 表演组最多道具的称号

此次我们的队籍标志以Switch游戏机为外形,以一个摩天轮电机模拟“游戏人物选择页面”作为此次风格的科技型评分。这与我们此次表演的主题十分切合,也真是还原了以游戏为大背景的游戏体验过程。此外,我们也再现了游戏平台steam的机械轴杆,营造故事背景, 并深受评委的好评

在表演开始前,我们也出现了一些 突发状况 ,例如队籍标志的突然脱落,steam手臂的轴轮卡线,画布无法自如滚动等等。但这些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表演状况,我们在做出相应的尝试努力之后,选择先开始表演,并在后续裁判提问的过程中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

尽管通宵不眠,即使状况连连,台上我们的演出依旧获得了 美国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在赛后的提问环节中,评委们先就解题明细表中提及的得分点逐个询问后,表示认可我们此次的表演展出。



“这些游戏就是我们儿时童年的回忆。 ” 一位评委指着我们剧中的游戏角色说道。他们对于我们整个故事背景的创造性、人物设置的怀旧风,以及道具氛围营造的表现程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们过程中如道具较为分散、背景板与剧情衔接有些延迟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指导。临走前,裁判这样说道:

“I really like this play!”

“Remarkable way of using shutter to change scene!”

“The effects were amazing! The group chat was fantastic!”

“The wheel was super….”

“The shutter forest was sensational.”

我们获得了长期题总分第一的好名次!


“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台上说了什么! ” 赛后回顾比赛的视频,其中一个队员说道。是啊,在经过一晚上的反复排练,这些台词、道具、场景或都已刻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台上紧张的我们无暇思考,身体本能地做出熟练的反应。 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备战的真实情况




进一步了解OM

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1978年发源于美国,旨在考验青少年的创造精神与团结精神。该比赛倡导: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该比赛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标准答案,每个解题方法都是独特的。

OM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题目分为两类: 第 一类是长期题 ,在六个月之前公布赛题,根据赛题给出一段8分钟以内的艺术表演,表演的主题涉及车辆、结构、通讯、环保等,表演要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并展现出一定的幽默风格。 第二类是即兴题 ,比赛中根据现场要求团队协作完成指定的任务。参赛队员们分别在“再次营救”“随机应变”“古典……莱昂纳多的工作室”“投掷结构”“挑拨离间”和“博物馆”等赛题的比赛中,展示各自的创新、团队精神及动脑、动手能力。



在手记的最后,队员们这样说

或许多年后我们已记不清当初比赛的场景,但我想,我们会记住:

那些一起通的宵

一起做过的道具

一起待过的中&美地下室

这群共同奋斗的同学和老师们!

源 | OM大赛团队

教务处 法律学院

素材整理 编辑 | 郑润泽

责任编辑 | 叶子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