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日凌晨,“中东小霸王”伊拉克三军齐出,在一天之内吞并了邻国科威特,由此引发海湾战争,拉开了后冷战时代历史的序幕。
关于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原因,其中一个是因为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损失惨重,又从科威特借了超过140亿美元的债务。
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还不起债了,想要让科威特免除债务,但科威特不答应,于是萨达姆一怒之下,下令吞并了科威特。
但是两个国家之间,而且还是一个国际焦点地区的国家,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其中不乏美苏这样的超级霸主。
伊拉克为什么敢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吞并科威特以赖账呢?在这件事背后,还有怎样的原因呢?
赖账只是目的之一
要弄明白当年伊拉克,是不是因为想“赖账”,吞并科威特的,首先就得从动机方面去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末,持续了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因为双方都损失惨重,实在打不下去了,暂告一段落。
在这场狂日持久的宗教战争中,伊朗方面和伊拉克方面同样损失惨重,但彼此还是有所区别的。
简单来说,在两伊战争之前,伊朗的经济情况就不那么好。
因此虽然战争中损失很大,但经济情况反而恶化的有限,因为已经很穷了,没办法更穷。
但伊拉克就不一样了,仗着自己国家小,石油储量丰富,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之前,经济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
1980年,伊拉克GDP就高达500多亿美元,跟我国不相上下,而当时我们人口10亿,伊拉克人口只有1300多万。
与此同时,1980年伊拉克外汇储备,高达300多亿美元,而7年之后,1987年,我国外汇储备还不足50亿美元。
由此可见,在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很富裕。
可是到了1988年,两伊战争打完时,伊拉克GDP还是500多亿美元,我国却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了,8年时间,我们GDP增长了3倍,伊拉克守着那么多油田,反而原地不动。
更重要的是,还因为战争欠下巨债。300亿外汇储备用光了不说,反而欠了700亿的巨额债务。
这700亿美元的债务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沙特和科威特的。
其中科威特一家,就足有140亿美元,这笔钱约等于当年伊拉克GDP的三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虽然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但在两伊战争中,很多采油设备倍炸毁烧毁了,导致伊拉克的石油开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这也就意味着,伊拉克在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还清这笔钱。
相反,科威特这个面积只有伊拉克25分之一的国家,却拥有伊拉克80%的石油储量,而且开采设施齐备。
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伊拉克欠下科威特巨额债务不说,更关键的是自己因为战争,短期内没办法恢复石油出口带来的利润,偏偏邻居科威特富的流油,还是自己最大的债主之一。
在双方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伊拉克产生一些强盗的想法,实在是太正常了。
再加上萨达姆这个人比较强势,他打心眼里认为,伊拉克和伊朗打仗,是为了阿拉伯人抵消波斯霸权,科威特和沙特这些阿拉伯国家,都是这场战争的受益者。
出于这个想法,萨达姆就想让沙特和科威特,与伊拉克一起分担战争的损失,比如免除在战争期间,借给伊拉克的债务。
他的逻辑是:伊拉克和沙特,科威特,都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分子,现在我们伊拉克为了替大家应对来自波斯的威胁,出钱出人出力,跟伊朗打了一架,你们其它国家就出点钱,已经很占便宜了,怎么还让我还钱呢?
但沙特和科威特,显然并不这么看。
他们在战争中支持伊拉克打伊朗,借给伊拉克钱,纯粹是认为如果中东世界必须出一个霸主的话,那么同属阿拉伯世界的伊拉克,显然比伊朗更好。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他们虽然支持伊拉克,但从心底里,认为这是中东两个强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才不是萨达姆说的那样,什么伊拉克替阿拉伯世界打伊朗。
总之就一句话,亲兄弟,明算账。咱们关系再好,欠我们的钱你也得还,想赖账我们是不同意的。
1990年8月1日,双方关于债务等问题的谈判破裂,第二天伊拉克就对科威特开战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觉得,当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就是为了赖账。
从以上这些史实爱看,“伊拉克赖账说”,是有一定事实支撑的。
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在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以前,美国早就表明态度,如果伊拉克这么做了,美国必然干预。
而当时站在伊拉克背后的苏联,已经是日薄西山,无法跟美国抗衡了,更重要的是,苏联本身也不支持伊拉克吞并科威特。
这种国际背景下,伊拉克还要硬顶着美国的压力,为了赖掉140亿美元的债务,不惜被美国针对,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那么,除了赖账之外,伊拉克还有那些,“不得不”吞并科威特的理由呢?
出海口之争
其实,伊拉克想要吞并科威特,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上世纪60年代,伊拉克就数次想要吞并科威特,只不过碍于国际压力,没能成功而已。
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正式独立为一个国家,当天伊拉克就在双方边境集结大军,宣称要给科威特上一堂“历史课”,逼科威特同意并入伊拉克。
只不过在英国,沙特,叙利亚等国的干预下,没能成功而已。
那么伊拉克为何从科威特建国的第一天开始,就想着要吞并人家呢?萨达姆是个“强人”这我们都知道,可难道此前伊拉克所有的领导人,都是强人不成?
当然不是,这一切的根源,还得从英国这个全球著名的“搅屎棍”说起。
19世纪末期,也就是我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那些年,在西亚也有一个庞大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这个延续自公元1300年左右的帝国,最强盛时,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把地中海当成其内湖。
而伊拉克和科威特,曾经都只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省,这个省的名字,叫巴士拉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了战败国,势力自然是大受损失,在其影响之下的伊拉克和科威特,也都变成了战胜国英国的殖民地。
但是殖民地和殖民地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科威特的位置,正好就在波斯湾出海口上,英国人靠海军称霸全球,这个波斯湾的出海口,自然就成了英国最先殖民的地方,基本上是被英国直接控制的,其地位有点像是东南亚的新加坡。
而伊拉克呢,国土范围比较大,大部分地区在西亚内陆,因此英国人对其殖民,是间接的,也就是扶持代理人的方式进行的。
这两种殖民方式的不同,慢慢地就形成了科威特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的不同。到了1921年,伊拉克正式成立时,科威特还在英国人的掌控之下。
当时伊拉克自己也被英国间接殖民着,自然不可能抗衡英国,因此只能与科威特在1932年,签署了边界协议,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势力逐渐退出中东,伊拉克得到当时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支持,成了中东地区国力较强的一个国家。
但是,伊拉克有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波斯湾的出海口,在科威特手中掌握着。而科威特和沙特,都是亲近美国的国家。
这就给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从科威特建立开始,伊拉克就想要吞并科威特。
表面上的理由,是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曾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巴士拉省,而巴士拉省的首府,在伊拉克。因此,伊拉克一直认为,科威特是自己的一部分,吞并它不叫吞并,应该叫“收复故土”。
但问题是,科威特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处在科威特背后的沙特和美国,更不这么认为。在伊拉克已经表示出一种对美国的敌意之后,如果让它真的吞并了科威特,掌握了波斯湾这个出海口。
那么,利益受损的就不仅仅是科威特了,沙特的石油出口,都得受伊拉克威胁,美国称霸全球的石油美元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正是因此之故,才爆发了后来的海湾战争。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当年科威特之所以要冒着跟美国开战的风险,吞并科威特,除了想赖账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伊拉克和沙特,科威特等国之间的出海口之争。
而这,又引出了另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中东诸小国之间的出海口之争,为何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出兵,但出兵以后,又不彻底击败伊拉克,反而见好就收呢?
美苏石油定价权之争
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从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开始,到美国果断出兵,萨达姆被迫接受调停,战争宣告终结。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能够直接体现,当年伊拉克为何要入侵科威特的本质原因。
首先,就是美国为何要如此果决地出兵,干涉中东一众小国之间的争夺?
其次,则是美军在出兵以后,为何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伊拉克问题,而是萨达姆接受调停以后,中止了战争?
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关键点在于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之间的出海口之争,说破大天去,也跟美国关系不大。
但与科威特绑定的沙特,对美国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了。
可以说,自从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全球霸权体系,就建立在石油美元体系之上,而石油美元体系的关键,则是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产油国,对于油价的控制。
美国通过沙特,间接地掌握着全球石油能源的定价权,因此才能在石油战争中,拖垮苏联,称霸世界。
可一旦让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其直接掌握的全球石油储量大增不说,还控制了波斯湾这个出海口,严重影响沙特的石油出口。
此消彼长之下,全球石油能源的定价权,就可能被伊拉克抢过去了,而伊拉克的背后,是苏联。
而这,是美国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以后,美国果断地采取了出兵的措施,几乎是一分钟都没有耽搁,目的就是避免失去石油定价权。
还可以作为佐证的,则是萨达姆宣布接受调停之后,美国也没有继续趁胜追击这件事。因为按照后来历史发展的趋势,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还是把萨达姆赶下台,彻底控制伊拉克了。
说白了,从美国的利益出发,留着伊拉克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对于美国中东布局,是非常不利的。2003年是这样,1990年自然也是这样。
这种背景下,美国还能忍受伊拉克,在已经出兵打败萨达姆军队之后,没有趁胜追击,而是只“收复”了科威特就完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苏联。
海湾战争中,苏联虽然不支持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但那是碍于国际舆论和自身的实力,并非是想抛弃伊拉克,也不是不想要石油定价权。
因此,在美国出兵之前,苏联就表示,伊拉克如果退除科威特了,那么苏联就会继续保护伊拉克。
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乘胜追击,势必要跟苏联发生冲突,因此,才没有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伊拉克问题。
但这也证明了,海湾战争除了伊拉克和科威特,沙特之间争夺波斯湾出海口的利益分歧之外,还有美苏争霸,关于全球石油定价权的斗争。
只不过苏联在这场斗争中输了,所以一直位居幕后,没有转到台前而已。
结语
自从二战以后,中东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大国博弈的焦点。尤其是冷战过程中,美苏双方在此反复博弈拉锯,其势力早就渗透到了中东的方方面面。
1990年的海湾战争,与其说是伊拉克为了赖账,不惜吞并科威特导致的。不如说是苏联解体之前,美苏最后一次关于全球霸权的间接博弈。
伊拉克,科威特,乃至这次战争中的其它相关各方,都是这场大国博弈之中的棋子。
只不过“棋子”也有自己的利益,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就是棋子与棋子之间,棋手与棋手之间,各方利益纠缠碰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