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晖中,50后美籍华人,香港出生,美国长大。在来中国之前,冯晖中是个一辈子都不需要工作的富二代,继承着整个家族的房地产业务,每天开的跑车不重样。
但是,好日子在他萌发创业的想法之后就到头了。
1998年的一天,冯晖中受女儿不停地触摸车内的广告屏幕的启发,萌发了在中国做车载互动广告强烈的念头。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你如果走了,就永远不要再回来!”
2002年,冯晖中拖家带口,带着几百万美元毅然决然来到了上海,准备开一家车载广告公司,但是发现市面上并没有好的载体,于是决定自己研发。
他找了一批顶级工程师,一做就是三年,期间,冯晖中卖掉了豪华跑车,还在公司旁边租了个房子,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终于研发出了这款互动显示屏,防尘、防摔、防水、防高温,在烧了几千万美元后,直到07年装入第一辆出租车产品推向市场以后,才开始有第一笔收入。
好运接踵而至。2008年,仅仅1年时间触动传媒便将广告销售额干到1个多亿,销售业绩甚至实现了1000%的增长。一时间他家的广告屏红遍了大江南北,每天覆盖7000万一线城市消费人群广告平台,成了商家眼里的香饽饽。
发展过程中,冯晖中还干掉了东方明珠城市电视和加拿大 i-level 等全部竞争对手,曾经一日中天,成为该领域的寡头企业,从此再无竞争对手。
可以说,触动传媒在过去十多年中发展颇为顺利,多位明星站台。香港影星吕良伟就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参股。此后,吕良伟长期担任触动传媒的荣誉主席。在触动传媒官网的顾问团队中,吕良伟排在第一位,奥美中国区常务董事韦棠梦、广告业界专家杨宇时和ADI公司执行副总裁容志诚也位列其中。
与此同时,触动传媒也获得了多家机构的四轮融资。
2006年7月,触动传媒获得了第一轮融资,投资方有亚盛、鼎嘉等。
2008年3月,触动传媒获得来自台湾联华电子(UMC)旗下TLC Capital 牵头的风险投资,其他投资人还包括 LG、Mustang、HSR、Jubilant。曾参与前一轮投资的一知名创投亦追加投资,共投资1000万美金。
2012年3月,触动传媒宣布完成第三轮融资,融资金额约1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冯晖中本人及其关联公司、几个新的参与者和TLC Capital、愈奇创投等投资机构。
2014年4月,触动传媒宣布完成D轮融资,金额不详,由冯晖中、峻丰环球有限公司、美国XO集团联合投资。
风口变夕阳,错过上市时机
局势风云迭起,模式落后盲目自大
在2003年冯晖中开始创业的时候,这个行业绝对是个蓝海,而在十年间,中国媒体日新月异发展,户外媒体早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触动传媒的广告投放模式和产品体验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1.广告的重复次数多,很多司机不堪其扰,私自关掉了声音和画面。
2.乘客并不喜欢一上车就没完没了地被灌输广告,他们更愿意低头玩手机。
3.触屏并不灵敏,反应较慢,仍停留在较为传统保守的“看广告”模式,形式较为单调。
此外,产品被还被曝有安全隐患。2009年4月,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发布了《上海市出租汽车车厢广告设置规范若干规定》,明确表示在今后新增的出租车车厢内不得设置发布车载信息视频广告,而现有的出租车车载视频也将逐步拆除,原因就是产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但冯晖中却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仗着自己研发的技术门槛,这么多年来一直对用户需求视而不见。
2010年,吕良伟在参加电视节目《非你莫属》时称,公司发展速度很迅猛,目前正在全力上升阶段,明年就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而到2012年C轮融资之时,触动传媒仍未能上市,冯晖中称触动传媒是一家“慢公司”,“正在构建自己的产业,而不是依葫芦画瓢”。
到此时,由于智能手机的兴起,布置于户外的液晶屏已经吸引不了用户注意力,户外广告从当年的“风口”变成了夕阳产业,已上市的分众传媒等公司业绩也不理想。触动传媒上市的前景变的十分暗淡。
冯晖中试图将触动传媒改头换面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与传统的户外广告公司区分开来。2013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还在自信满满地讲:“目前来看我们没有什么强大的竞争对手,因为这是个复杂的商业模式,有着很多门槛,比如技术、出租车队管理、运营等等。”
参与了触动传媒三轮投资的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Gary Rieschel也声称,触动传媒的液晶屏具有互动功能,因而不同于分众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在看来,这样的转型意图并不成功。
正是这份自大和盲目,葬送了一家公司。门槛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你可以屏蔽竞争对手,但另一方面也对自我管理提出了更大挑战,没有别人革你的命,你就得逼着自己革自己的命。
而随着网约车的兴起,完全依赖于出租车市场的触动传媒遭受了最后致命一击。
前不久刚烧停的网约车大战就把触动传媒害得够呛,不仅动了出租车公司的蛋糕,也动了他们的蛋糕。
2012年滴滴来了,2014年Uber也来了,处于风口上的两大独角兽,说打就打,在烧钱大战最狠的时候,打车不要钱,打车比坐地铁便宜。
由于触动传媒的广告投放地全在一线城市,利益严重受损。那个时候出租车司机有多着急,触动传媒就有多着急。
屡换高管,卖房自救、无力回天公司无奈解散
在触动传媒成立的2003年正是户外荧屏广告公司的风口。在这一行业同期成立的还有分众、华视、航美等多公司。它们的模式如出一辙,只不过在场景上有所差异:分众选择了楼宇、电梯和超市,华视掌握了地铁和巴士,航美占据了机场,触动传媒则选择了出租车。这些公司发展迅速,2005年分众传媒就在纳斯达克上市,华视、航美也紧随其后。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触动传媒上市进程却一拖再拖。“
随着其他移动媒体和网约车的兴起,加上公司内部经营不善,触动传媒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2014年,触动传媒已经显出颓势。
据前述知情人士回忆,2014年,触动传媒还曾想把互动屏幕与移动手机结合起来,打造新的互动模式,但无奈资金不到位,此计划搁浅。她还透露,2015年3月曾听闻腾讯打算入股触动传媒,但当时公司董事会还未准确认识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报出的价格超出了腾讯的接受范围,此事作罢。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创始人冯晖中可能一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触动传媒的困境,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已于2015年底卖掉了位于上海静安区的房子。
在她看来,触动传媒管理层的不力,也导致了公司经营问题难以改善。
曾有人爆料:触动传媒高管大部分是外籍人士,薪酬很高,但其工作理念并不太适应中国市场,对于加班等不太积极;公司管理松散,迟到早退现象普遍;此外,部门之间对工作推诿的现象也较突出,销售团队时常需要市场部、创意部门的协助,但部门之间协作并不顺畅。
也正是在2015年3月,触动传媒销售总经理丁某因上年度业绩未达预期被动离职。接替他的,是触动传媒从瑞丽高薪挖来的一名高管, 但短短3个多月后,这名高管就挂印而去。
此后,触动传媒销售团队出现了长达6个月的负责人断档。直到2015年11月,新加坡人Melvyn加入触动传媒出任CSO(首席问题官),主管触动传媒销售团队。
前述知情人士评价,Melvyn颇有经商头脑,且准备对触动传媒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他后来不止一次向下属透露,公司问题太多,若他都救不过来,触动传媒也就无望了。
就在短短6个月后的2016年5月,Melvyn因为身体原因离职回到新加坡。触动传媒形势急转直下。
6月中旬,触动传媒员工获悉,德沃基金有意从触动传媒高层手中接手公司。有部分触动传媒员工于7月初收到短信,公司新办公地点为徐汇区田林路新业大楼1号楼。记者发现,德沃基金官网显示的办公地址,也在该幢建筑。
随后,收到短信的员工搬离了触动传媒位于静安区的总部办公室,而剩下的员工认为自己被公司清退,开始维权向公司讨要说法。但搬到新办公地点的员工发现,公司系统并不能正常登录,于是不久又搬回了静安区的办公地点。此时,他们发现,销售部几乎都保留了下来,创意部的人则几乎都被裁掉。
此时,山穷水尽的触动传媒,已经无法发放员工6月的工资。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德沃基金垫付了部分员工工资,但并不是足额发放。经过对触动传媒的调查,德沃基金发现,触动传媒财务问题非常严重,不仅对出租车公司有大量欠款,视屏维护、仓库等方面的支出也高得离谱。最终,德沃基金退出了触动传媒。
7月29日,触动传媒子公司的员工接到正式通知:2016年7月30日起公司停止经营。
未能转卖,只有倒闭。7月29日,触动传媒的子公司——上海触频广告有限公司的员工接到正式通知。
该通知称:“上海触频广告有限公司因市场原因,公司经营业绩不佳,销售额及利润连续多年出现大幅下滑,目前公司已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故公司做出如下决定:2016年7月30日起公司停止经营,公司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后续事务的处理;所有员工的劳务关系及社保关系也于2016年7月30日终止;员工工资结算至2016年7月30日。
小结
从2007年第一块屏幕投放入出租车内至今,触动传媒已经过了五轮融资。其中,多轮融资额都已经上亿。启明创投是触动传媒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参与了前四轮融资。
对于触动传媒破产清算的传闻,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曾表示表示,并不了解具体情况,启明创投大约在一年之前就已经退出了该项目。邝子平证实,启明创投投资触动传媒后,后者发展并不太顺利。
邝子平坦言,启明创投在投资触动传媒上亏了钱,“最后,触动传媒方面以一个较低的价格进行了回购,启明创投没再跟进触动传媒的进展。”
如今这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冯晖中本人也是卖车卖房惹一身官司。
转发此文后,私信我,立刻赠送《薪酬体系及股权激励制度》《公司增资扩股协议模板》《入股股东合作协议书》《股东合作及股权协议书》《股权代持协议》《股权激励协议书》《股权投资协议》《股东退出机制》《虚拟股权激励协议》其中任意一份资料!并有专业老师免费为您提供咨询服务。
商场残酷,创业不易,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环节犯错,就会陷入失败的旋涡。适者生存不是要淘汰谁,而是敦促我们要与时俱进,你今天不改变,明天必定就被淘汰。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让我教您降低成本,留住员工,把企业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