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了巨大机械的前世今生,文章链接:创业47年,从养殖户到自行车教父,刘金标:捷安特在酒桌上诞生(上)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巨大作为代工厂如何自创品牌捷安特的神奇故事。
自创品牌-捷安特的诞生
危机中催化自有品牌诞生。
巨大在1981年就成立捷安特品牌。当时巨大企图以双方合资的形式和世稳成立新公司,共同销售捷安特品牌自行车,但是世稳方面表示没有兴趣。
后来刘罗二人与世稳高层持续谈了两年,但是对方一直不为所动,但是个性执拗的标哥不死心,不择手段的“一哭二闹三上吊”,跟老大各种撒娇,经过一顿死缠烂打,最终世稳觉得再这样下去,营养就跟不上了,同意合资办公司。
但是世稳霸道的要求独占80%股权,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挣扎,标哥觉得可以做,原因有二:
第一:世稳是龙头老大,捷安特作为新品牌能傍上老大哥对于打开局面很有帮助;
第二:在巨大最艰难的时候是世稳的订单救了他们,没有世稳就没有巨大的今天,所以某种意义上世稳就是巨大的恩人,尽管对方要求有些苛刻,巨大还是可以接受的,先把品牌推出去再说,后来双方谈妥了。
就在皆大欢喜之时,事情又来了,世稳公司突然宣布在深圳设立新公司,转单到大陆生产,看中的是大陆廉价的劳动力,终于,巨大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 了!
而且世稳并没有事先通知巨大,直接一纸通知单就宣告合作终止,这让刘罗二人犹如五雷轰顶,伤心欲绝,直言看透了代工厂的命运,在悲愤之余,标哥意识到,没有永远的客户,代工不是可持续的事业,只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基业长青,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当时巨大立马启动应急预案,在世稳完全撤单之前,必须加紧把品牌推到海外,另一方面极力安抚剩余的25%客户,让他们放心,巨大绝对不会把他们的创意用到捷安特品牌上,也不会破坏市场价格,并约束各部门员工不准互相交换客户信息。
最终客户在半信半疑下相信了,当时闪电,崔克的订单都没有流失。
1986年,捷安特欧洲公司在荷兰成立,迈出进军海外市场第一步。次年,捷安特美国公司成立,1988年在欧洲公司之下成立英国、法国、德国公司,1989年成立日本公司,1991年再设澳洲和加拿大公司,至此,捷安特全球营销网络基本建成。
赞助环法车队
自创品牌5年后,捷安特的产销比重占到巨大一半以上的比重,成绩不俗。
但是捷安特的品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
当时出口的第一批1000辆碳纤车,总价值几十万美元,刚出厂就发现碳纤车架与铝合金接头处胶合不好,可能有脱落的风险,标哥毅然决定主动收回这批碳纤车,并当面销毁!这件事对巨大全体员工的触动非常大,把质量的概念烙印在每个员工的心中。
让我们想到大陆另一位砸冰箱的企业家-张瑞敏,当时也是名声大噪,有异曲同工之妙,砸东西这招还是挺好用的。。
当时有个叫郑惠明的人在巨大开发部研究所负责碳纤车架的研发,据他回忆,这件事对巨大今后的质量控制影响深远,后来郑惠明离开巨大,创立了一家叫“卜威工业”的公司,专业生产车间和前叉,一直帮很多大品牌做代工(佳能戴尔、比安奇、加拿大洛基山、mongoose蒙古士,GT等等),美利达、闪电在产能不足时也会找卜威帮忙组装单车。这两年卜威也在做自己的品牌“kinesis”,有全面的车系产品,走性价比路线,品控扎实,口碑不错。2013年被UCC全资控股。
刚开始的时候,标哥有些过于乐观了,他误以为在美国大家都知道世稳是巨大代工的,所以巨大的自己品牌理应容易被大家接受,事实打脸了,老外还是把捷安特和杂牌车放一起卖,销售情况惨淡。
但是在欧洲方面情况略好,捷安特的登山车备受欢迎,这也是欧洲首次进口登山车,因为欧洲本身就有非常多的自行车品牌,像BMC,SCOTT等。但是产品质量仍然不稳定,经常被经销商痛骂,为了迎合欧洲消费者严苛的眼光,巨大成立了AI(Industrial Art)艺术品生产线,派一流的工人上线,确保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知道为什么大家喜欢欧版了吗?)。
后来经过努力,终于用过硬的质量打动了欧洲消费者的心,后来捷安特的产品开始出现在各个车店最显眼的橱窗里了!
巨大的产品质量从让消费者接受到满意,到现在要让客户感动,就是当你看到捷安特产品时会不由自主心生喜悦,有心动的感觉,让客户产生物超所值的感觉,慢慢开始树立品牌信仰,拥有自己的死忠粉。
捷安特在山地车领域也很强
连续多年荣获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像一起获奖的有:华硕电脑、宏碁电脑、康师傅、正新橡胶、明基电通等,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的就剩捷安特和康师傅了。。。足见捷安特的品牌价值和经营能力。
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1992年叱咤风云的世稳公司宣布破产,原因是在大陆生产之后,产品质量骤降,导致销量连续下滑,严重影响品牌形象。后来被瑞士SCOTT品牌收购。1997年再度易主,后来收购GT,经营状况也不乐观。
大陆市场开拓史:
1992年看好大陆市场,处于对两岸局势的不确定性考虑,所以先去新加坡设立高武投资公司,在经过新加坡转头在江苏昆山设立“捷安特自行车公司”。以内外销并进,经过十年的发展,后来更名为“捷安特中国公司,”去掉了自行车这个限制词,将来可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而不局限于自行车。
为什么选择在昆山设厂呢?
1.员工素质高,工作勤勉,长三角地区,就是苏南一带,历来都是人文荟萃,出文人的地方,即使是普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很高,中专以上毕业的很多。
2.政府支持。土地便宜。
3.周边自行车产业配套齐全,建大、久裕、禧玛诺都在昆山设厂,方便采购。
后来大陆市场增长迅猛,逐渐超越了外销销量。2001年捷安特销量首次超过了凤凰自行车,其实1993年巨大就与上海老牌自行车凤凰合资,成立“巨凤”自行车公司,巨大以技术和管理入股,没有出钱,风险很小,主要是为了了解大陆自行车产业,巨凤以生产童车、青少年车为主,刚开始也并不顺利,到了2002年产量增至134万辆。扭亏为盈。
1997年为例整合集团资源,巨大在昆山设立“泉新金属制品公司”,生产铝挤型(捷安特有丰富的铝材冲压技术)、铝管等。同年又增设“昆山捷安特轻合金科技公司”,生产很多非自行车业的产品,比如摩托车轮圈等。所以后来捷安特自行车很多配件都是自己生产的,把组、轮圈、坐杆、前叉等,包括上面提到的卜威,所有铝管都是从巨大采购的。可能国内很多自行车公司都是从捷安特采购的铝管。这个金属制品公司为巨大创造了很大了利润,比卖车利润率还高。
后来又在成都、天津设厂,成都工厂主要覆盖西南地区,南至昆明,北至西安,刘金标的策略是靠近市场生产原则,第一,可以节省运输成本,第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消费者需求有差异,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
而天津工厂则覆盖华北和东北市场。并出口美国、日本。因为天津有港口优势。
后来巨大想过自己做变速器,但是考虑一圈之后发现,搞不了,你几乎无法做到禧玛诺变速器的质量、及精准、耐用度等,因为捷安特巨大的采购量,所以禧玛诺的价格给的很低,与其大笔投资去自己研发,不如直接采购划算,还是专注自己的领域,不要盲目跨界。
一万美元的TCR纪念版公路车
年代久远,没找到金版TCR资料,图片为梵高纪念款Propel ADV SL Disc整车
2002年,为了庆祝捷安特赞助的西班牙once车队夺得环法团体总冠军,捷安特特意打造了35辆限量纪念版赛车,每辆叫价一万美元!最初刘金标对于开发团队的这个提议冷嘲热讽,我们凭什么买这么贵?他想不通有人会花35万新台币买一辆自行车?
但是欧洲厂的主管却满怀信心,最后这批车全部卖光,台湾仅仅分到5辆,一车难求!这款车是手工打造,每一辆都有单独的编号,once车队技师的签名,很多的镀金部件,堪称艺术品,所以被称为“TCR Gold”(金版TCR),同时每辆车的生产过程录成光碟,并附送车模一辆送给车主,欧洲人的营销做得炉火纯青!
梵高的名言“如果一个人真的想活下去,必须敢作敢为”印在后下叉
买这款车的有两种人,1,自行车发烧友。2.买回去收藏的。向台湾卖出的4辆,一辆是车店老板收藏,两辆是发烧友,另一辆是大陆人买走的。还有一辆001编号的纪念车被总部收藏展览。
从这件事,刘金标明白了,捷安特在国际上确实做到相当高的知名度了,“品牌要让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一定要好!”
注重研发,自主创新,研发费用占营业额2%!大概在2-3亿人民币,很多大科技公司一年也没有这么多研发费用。
自此,捷安特开始一路开挂,一直狂飙至今,这就是一个伟大品牌完整的诞生记。
更多有关自行车方面有趣有料的内容,请点击“关注”两轮侠。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以移步喜马拉雅FM、蜻蜓FM搜索“骑行公园”专辑,获取更多骑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