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马歇尔计划”的“前世”与“今生”

本文由2020年5月18日《后疫情时代与全球区域化》直播整理而成,感谢福建农林大学温铁军团队完成录音整理和校对。


欧洲版“马歇尔计划”的再分析

美国版“马歇尔计划”原本是什么?

欧洲二战本源是一战的尾声,一战瓜分的势力范围不能被德国接受,演化成二战。二战开始时起于欧洲,德国把大家都打“残”了。而二战的前期背景又是1929—1933年的生产过剩大危机,其作为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那是少数人过多的集中了的过量财富,社会化大生产所创造出的大量的产品不可能被收入非常有限的穷人所消纳,于是乎就爆发了生产过剩。因为整个西方都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之中,所以生产过剩就蔓延成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大危机。当年大家生产能力都过剩,客观上会发生停工停产、工人大量失业、企业大量倒闭,大危机越来越严重,怎么办呢?把工业能力转向军事生产。一个国家如果要想活,就得消灭另一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才能让我的工业生产去覆盖你的市场。这就是你死我活的过程,要怪只能怪资本主义工业化走到了这一步。

当然后来的人们对它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谁正义?谁非正义?谁是罪恶?谁不是罪恶?这东西大都是后来的意识形态包装出来的“成王败寇”的一套解释,我们不能反对,因为意识形态内在具有高度的政治正确,那就先就是这么接受着。

你们也都知道二战发生在欧洲,美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战争波及,除了日本人打了一回夏威夷的珍珠港,德国有艘潜艇开到了纽约港,也很快就被消灭了,实际上美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但在欧洲,因为大家都要打烂对方的工业体系才能覆盖对方市场,所以欧洲打成了废墟。于是才有战后欧洲再工业化的“马歇尔计划”,即战后欧洲的复兴。

为什么要复兴呢?是因为战后随即进入冷战,美苏两个对立集团在欧洲战场上因战争形成分界线,遂有各自武装各自对峙状态的战场国家。也就是说欧洲各参战国没有实现他们的目的,不能用自己本国的工业去覆盖他国,那结果是什么呢?是被美国和苏联分别覆盖了一遍:美国的工业能力覆盖了整个西欧,苏联的工业能力覆盖了东欧。于是,战后再工业化欧洲国家迅速崛起。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再解读

既然中国也形成这么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了,进入长期生产过剩——其实我们从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就已经开始进入生产过剩了,其内生性的矛盾跟当年西方没有太大的差别,在美国形成两极分化,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些占比0.1的巨富家族集中了社会百分之二三十的财富,最富有的1%居民为数约329万人,掌握了全国42.5%财富。而在中国,全国40%的财富集中在5%的人手里,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也就是说,中国发生的其实也是西方那种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过剩。

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就是用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国有金融为背景支撑这个工业生产能力,变成对周边国家的产业投资,以保障国内已经过剩的工业仍然维持一个中高增长速度。

只要你读西方教科书,学经济学,学到的经济理性最终帮你推导出来的就是这套。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其实从1998年开始就有大腕经济学家提出来了,那时候说我们现在要借鉴“罗斯福新政”,国家直接出手干预经济,把国家的工业转向基本建设。现在新版“马歇尔计划”跟当年提法没有太大的差别,无外乎就是利用举国之力去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向周边扩张投资,来带动周边的发展。

这些建议在逻辑上都成立,但可能遭遇的麻烦在于,如果人家让美元系统去中国化,把中国赶出美元结算体系,接着就会出现工业化必须的原材物料短缺。因为世界上的能源、原材料、粮食等等这些大宗商品市场,都是以美元为结算工具的。假如把中国赶出美元体系,同时把中国在美国的12,000亿的美债吃进去,又挡着不让中国把黄金拿回来,就把人民币逼成了软货币而不能作为结算工具。到目前为止全球货币结算体系中使用人民币不到2%,使用美元的仍然是百分之六十左右,所以世界各国才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

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正在重新组合,大家应该看到2013年美国结束量化宽松之前先建立了“1+5”——以美国为中心,把几个强势货币的经济体联合成了一个常态化的货币互换协定体系,这等于美国在金融资本阶段形成了“新核心”。接着到2020年这次危机,当美国人开始再搞更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时候,又搞了“1+9”的“半核心”,加进了9个国家,包括中国周边的前线国家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也包括北欧三国;发展中国家只有巴西。这样,共有14个国家与美联储达成了临时货币互换协议。其他的一般发展中国家成了“半边缘”;中国恐怕难免处于被美国为首的金融资本“边缘化”的地位!

俄国虽然也难逃此运,但人家早就把黄金运回国内做好回归以“金本位”的石油贸易支撑卢布的安排……

再进一步,美国利用这次疫情妖魔化中国,已经通过立法把香港的所谓自由港的地位取消。过去香港是中国融资的窗口,海外融资的70%来自香港……此外,若再进一步,还会采取各种匪夷所思的措施,实现美元结算体系的去中国化,很可能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上,中国将没有硬通货做结算。谁跟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美国开除谁。就像最近对华为堵截,谁向华为供任何技术部件,那就必须要被制裁。

你们也知道,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铁矿石是中国进口的,其中67%是来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这次已经参与了美国的货币互换体系,进入新冷战一定是政治划线,坚定的跟美国站在一起。由此才说,“这是政治,笨蛋!”。

在这种新冷战挑战下,一旦中国被美国去中国化,开除出那个美元结算体系,实现的就是人家早就说过的“一个世界两个体系”,如果你不是我这个体系,你怎么能够保证继续用“新基建”维持经济增长呢?怎么能够把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拓展到周边呢?中国周边并不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以石油为例,中国60%以上的石油要从中东进口,因此就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水域。若南海冲突、海峡一封,就没油了,就意味着石油化工海空运输都得停。那么,中国拿什么来维持这种高耗油的大机械来搞基本建设工程?所以,中国“基建狂魔”是海外供应链能够得到足额保证的情况下,是中国用大量的裤衩、背心、汗衫、玩具去换了人家的美元,然后再拿美元去买了原材料和能源。具有典型的粗放数量型增长特征的这套外向型经济还能继续吗?如果在新冷战的政治决策条件之下不可能继续了,怎么办呢?

我们不能用老基建,谨防哪天中国“基建狂魔”狂不起来了。中国可能会被断供,不仅石油、原材料断供,各种原材物料以想不到的方式断供。

你们要注意中央的新提法——两个循环。当然,首先还是看国际循环,我们仍然试图维持国际循环,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做点让步,尽可能不要把中国原来在国际循环中所形成的这种原材料、能源等方面的供应链断掉。诚然,在希望能够维护国际循环的同时也得有另外一手:国内循环

中央关于“两个循环”的提法最近出现了,非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