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新加坡人,mothercare中国区总经理,儿子在知名企业工作,女儿在英国读医科。她喜欢新鲜事物,对做女人、做妈妈有独到的见解。
妈妈的角色已经转变
在朋友、同事眼中,Ann是个很棒的妈妈,很多人向她讨教怎么做到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让孩子愿意和自己说心里话。Ann说,和孩子做朋友的想法有点过时了,她更喜欢做孩子们的顾问。“在我们小时候,妈妈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教育孩子,保证孩子平安、健康长大。
过了一个时代后,妈妈开始希望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信任自己,跟自己分享更多秘密。现在,这些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现在的孩子更自信和独立,他们能从更广泛的途径得到各种信息,他们有成群的朋友出谋划策。这时你再想去做他的朋友,你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当孩子想跟你聊天时,希望让你用经验来为他的想法做补充,但他要自己做最终的决定。也就是说,孩子把父母当成人生的顾问,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我们要学会转换自己的角色了。”
顾问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距离感,会不会使孩子和我们疏远呢?Ann说:“给孩子做顾问,一定要从他的兴趣出发,站在他的角度给建议。女儿选择大学科系时询问过我的意见,在她列出的众多科系中,我最中意的是医科。如果我直接告诉她,学医好,你就选这个吧,就可能面对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她很喜欢学医,欣然接受我的意见。二是她不喜欢学医,我的意见不仅给她压力,还会让她觉得我没有为她考虑。所以,在给她意见前,我先询问她的想法,帮她找到自己的兴趣。当我发现她很喜欢学医时,再告诉她选择这一科需要做哪些准备,她可能会面对哪些问题,最后由她做决定。孩子很聪明的,他们能体会到,妈妈的建议是包着爱的。作为顾问,妈妈不会武断和专制,而是想要了解他。有了这份信任,孩子就会越来越想和你分享他生活中的一切。”
时代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变了,所以妈妈的角色也要跟着调整。Ann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给孩子们很多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她知道何时需要介入。
妈妈永远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先要做好自己
在职场中打拼多年,养育一双儿女,又能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Ann做到了。对于如何做好妈妈和做好自己,Ann说:“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是他们的榜样。尤其是女儿,会把妈妈作为偶像,甚至长大后希望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女人。如果想让孩子以后成为快乐的人,那我先要做快乐的自己,如果想要养育一个有气质的女儿,那我先要对自己有要求。当然每个妈妈的类型都不一样,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
对于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Ann说,她总是告诉自己,没有十全十美的妈妈,在需要平衡和选择时,要看哪一个更重要。“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妈妈的陪伴,所以下班回到家,我的时间就全部给他们。陪他们一起玩,一起闹,这是帮我从工作中放松的一种方式。当孩子们长大一些,他们不那么需要我时刻陪伴,OK,这时候我不打扰他们,但我会让他们知道,需要我时,我永远会及时出现。有时候,孩子希望了解我的工作,这是个好机会,我会把正在做的事情解释给他们听。实际上,我是在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妈妈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同时,你们在妈妈的目标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帮孩子学会如何沟通
Ann说,当孩子进入社会后,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要知道如何沟通。“沟通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但是小孩子不明白沟通是双方的,既要知道如何说别人才能接受,也要学会倾听。他们往往只是单方面地提要求。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当遇到问题时,和孩子坐下来,静静地倾听他,引导他体会别人的感受。你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说话的技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些时候,孩子也需要我们帮他一下。有一次,儿子和朋友吵架,好几天不联系,我鼓励他做第一个表示友好的人。为了一件小事而失去朋友值得吗?你还需要这个朋友吗?如果答案都是YES,为什么你不主动一点呢?但儿子自尊心很强,不愿意主动,于是我帮他拨通电话,直接拿给他,并告诉他,如果不接电话就没有这个朋友了。最后这件事圆满解决,儿子也明白了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Ann的快乐妈妈秘籍
● 做自信的妈妈,让自己有安全感。像所有妈妈一样,孩子小的时候,我也有很多焦虑:为什么他总睡不好?哪个奶瓶更安全?该给他吃什么?怎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会了,他还不会……这些焦虑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试着不去想这些问题,而是多想想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给自己一些正面能量,让自己更自信。
● “打入”孩子们的朋友圈。当孩子到了五六岁,朋友圈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他们更愿意听朋友的建议,而疏远我,这样我感到很失落。所以我邀请他们的朋友来家里学习、带他们去吃麦当劳、去游乐场玩。慢慢地孩子们的朋友也喜欢我,什么都愿意和我说。
● 相信孩子,不计较琐事。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小懒虫,有时候不愿意收拾玩具,有时候想偷懒不照顾自己的宠物。但父母不能因此就给孩子定性为:习惯不好、没有责任感等。我的孩子们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会告诉自己:也许他们只是想偶尔偷懒一两次,他们一直不都做得很好吗?应该相信他们。如果总是为了这些琐事烦心,自己早晚会崩溃。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