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的综艺节目抄袭现象严重到我们自己都无法忍受。
不仅被国外媒体的抨击,基本上国内爆火的综艺都能被扒出抄袭的痕迹。
最近《这!就是街舞》第二季开播,作为真正的中国制造,飙到了9.5分的惊人分数。
版权还被卖到海外去了。被江广盈科买下海外播放版权后,首轮在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电视台播出。惹得众多粉丝欣慰洒泪。
《这!就是街舞》第二季
因为第一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季开播就让整个场子热了起来。
四位队长,只有黄子韬缺席今年的名单,代替他的是吴建豪。
想必很多人对吴建豪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流星花园》中的美作。
谁曾想,他对跳舞的执着并不亚于罗志祥。还强调自己对于跳舞的喜爱,远胜于演戏。
韩庚、罗志祥两位,似乎参考了上一季自己的失误之处,这一次海选中就不断地反思。
在一直被诟病为“爱待定”、“美女杀手”的压力下,韩庚变得更果断,甚至开始留下美女选手,让不少人发现了他的小阴谋。
罗志祥看起来压力巨大,或许“亚洲舞王”的帽子太难戴?玩转综艺梗的他,非常自然地带着聊天节奏,让气氛轻松不少。
可是在他自己街区海选期间,却心神不定。疯狂眺望对面的易烊千玺~
为什么呢!
因为,今年的大神似乎扎堆在了他那儿。
据说上一季中,某选手发博因易烊千玺而发生了退赛罢录的状况,不断地diss"一个小孩跟我装什么”。
或许是时候放下对“少年男团”的偏见,看看他的实力。
第一期就已经体现了毫不掩饰的野心,如果有这群大神加入,想必今年的冠军...又稳了。
不知是不是错觉?队长和选手们的反应变得自信从容了许多。
或许是有了一年的积累沉淀,节目制作也更加成熟。
还是四个街区,以peace、love、respect以及battle为核心,队长分别在各自的街区进行海选。
四位队长都习惯性的分舞种进行审核,通过的选手赠予毛巾,没通过的一次性淘汰。
还增加了队长舞力环节,不但要齐舞,还要battle,能freestyle,还要能编舞。
这意味着,队长不再像以往的综艺节目那样只有选择权,而是必须要参与其中,凭本事说话。
完全就是神仙打架的场面,才开始海选就有了决赛的紧迫感和高能频现。
这一季的节目剪辑也相较第一季有了更高的水准,反正花里胡哨眩晕得很。
音乐也好,画面震撼感也罢,都让我们看到恨不得跟着晃几下。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却一直在暗地里看门道。
毫不惭愧地说,很多没听过的大神都来了。
第一季中就已经名声大噪的元老有很多。谢文珂“鸭子”、黄景行、小杰、石头、王子奇等等。
当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杨文昊,这位第一个在纽约街舞大赛获冠军的中国舞者。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好的animation”。和林梦、黄景行、冯正一并堪称中国POPPING的一线代表人物,代表中国出征KOD世界杯。
而今年,高博来了,KOD的创始人。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比赛,让大赛的组织者都来膜拜?
号称舞团军师的他,从容的加入了吴建豪战队,增添了不少戏剧感。
易烊千玺非常中意的Franklin,编舞界的王者级,让街对面的罗志祥直流口水。
活用手指的三儿,野兽般爆发私下却“小公主”的啊K,都让这一季满是看点。
不管是选秀还是比赛,都在尝试抬高综艺的价值及可看性。而街舞这个小众且持有态度的街头文化,充斥着观赏性与燃点。
我们时常看到的街舞是什么?花拳绣腿,依靠着剪辑和现场灯光视效营造出来的节奏感。
而这档节目把大神切磋、享受舞台摆在了第一位。作为观众的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对街舞的热诚。
没有可以制造话题,找一些奇怪的人来搞事情。相比较那些凭借选手的奇葩来炒话题作秀,我更喜欢认真的看街舞本身。
除了观赏性,街舞本身就是燃点。
不管是舞者的技巧还是现场的battle,只要给点音乐都能引爆四肢不协调的舞蹈盲。
如果说节目的宗旨是宣传街舞小众文化,那么它确实感染到了我。
我们都知道,综艺本身热度持续时间短。
不是哪一个都能像《奔兄》、《极限挑战》这类综艺,不管能否继续拉新也活跃个多少季。
尤其是扎根于街舞这个小众文化,虽然第一季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并不代表街舞本身已经非常普及。
在许多路人的眼中,街舞还是一个综艺节目的主题之一。
与其他综艺主题,例如歌唱,明星做任务相比,街舞更容易被大众忘却。
《这!就是街舞》太过垂直化,似乎面向的观众去群体被圈定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小众的局限,恰好成了它更容易燃出特色的地方。
因为不曾接触过,所以更有新鲜感。当下的年轻人恰好容易被新鲜感俘获。
所谓的“年轻”并非指某个特定的年龄区间,而是一种态度。
年轻人对特定的文化方式、生活方式的追求,正在重塑整个时代的消费格局。
为了抓住时代的核心消费群,各个领域的品牌都试图借用热门的街头文化元素,彰显年轻和个性。
就拿高博的街舞品牌KOD来说,它所具有的效力并非只体现了作为一个可供热爱HIPHOP、热爱街舞的人们所展示的平台。
同样有着一种直接刺激人员意识,且兼附着某种对每个人都所会产生出来感染力的品牌效益。
至今,KOD随同赛事一并推出过周边产品不下数种。钥匙挂链、T-shirt、毛巾等等,都受到参与接触赛事人士的追捧。
KOD所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是比赛这般如此的简单。
它象征着一种街舞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和他们对整个社会的态度。不盲目追随,用个性表达态度。
《这!就是街舞》呢?除了态度外,似乎已经有了它既定的产业链规划。
“全民皆舞”,但凡打上了“全民”的头衔,就有足够的传播力度。
第一季时,淡淡空降北京与50位广场舞大妈以舞会友,展开街舞与广场舞的“世纪对决”。节目成功垄断了最大一批活跃的舞蹈群体——大妈们。
不管是街舞还是广场舞,只要足够自信,都能成为最好的舞者。
带动潮流文化突破原有受众,节目的应援从年轻人覆盖到了老老少少,再一次把街舞推向了大众面前。
中国大半个街舞圈又挤进来参加第二次轰趴了。
这一季的冠军你猜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