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上海的最主要印象,来自历史上活动最为丰富、记录最为完整的上海市中心。但上海的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的故事。
2019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为“相遇”, 将于9月底至11月底在正在更新之中的杨浦滨江登场。历史上,处在上海东北角的杨浦,虽然位置边缘,却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地方。近代以来,不同的国家与政权、商业部门与社会机构、家庭和个人,都在这里放置过梦幻般的蓝图。某种程度上,杨浦如今的精神气质,正由那些实现和未实现的愿望而塑造。
继第12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你的地方”之后,借今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契机,澎湃新闻市政厅发起“杨浦七梦”项目,与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携手,邀请了七组艺术家和研究者,从河流、音乐、体育、教育、纺织、工人、军事等关键词入手,希望在此地焕然一新之前,抓住留存在城市空间与人们脑海中的叙事线索,并期待有更多人与我们相遇,并讲述自己的故事,将相应的起承转合表述得更为饱满。
摄影师周仰是七组创作者之一。她的关键词是“纺织”。她的外婆年轻时,从美院的染织美术设计专业毕业之后,分配到上海杨浦的纺织厂工作,从事图案设计。杨浦有许多著名的纺织厂。外婆所在的是第二十九棉纺织印染厂。外婆设计的花样多为外销,并好几次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上海是全国的纺织基地。上海的纺织印染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最成功的行业之一,在全国同行业中实力最强、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花式品种最多,并开发出很多新面料、新花型,为全国服装业提供了最好最全的面料。改革开放之后,内外销市场活跃, 至1981年底,上海印花布已出口销往欧洲、拉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周仰得以收集到家中的相应历史资料——两大本花样设计稿。
“这是自己装订的大本子,牛皮纸封面,其中贴满了水粉画了花样的小卡纸,每页还以硫酸纸保护,得奖的设计还附了专门的表格。除了带有年代烙印的劳动题材花纹,更多的图案还是以自然中的花草为灵感。”
在外婆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期间,周仰拍摄了关于衰老和疾病的家庭影像。这本设计稿中的图样,作为个体的历史,以及回不去的青年岁月的一种见证,成为《漫长的告别》摄影画册的一部分。
这些或许也是上海杨浦的见证。
我们身边一定还有这样的见证。
在“杨浦七梦”的纺织单元中,周仰希望征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杨浦有关的、由上海棉纺厂或印染厂出产的花布。可以是布料式样,也可以是照片记录,它们可能会成为这次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展品的一部分。
可以是花布布料本身,抑或是有花布元素出现的老照片。
比如当年买花布时拍的老照片,
或者穿着这些布料做的衣服拍的老照片,
在杨浦买到的,或者是从杨浦出产的,以及穿着在杨浦拍摄的
……
这些都可以寄给我们或者拍照发给我们,
最好有1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
请于2019年9月10日之前将你手中留存的宝贵布料和故事发至邮箱wangy@thepaper.cn
若愿意将实物提供给我们在现场展览,邮件请同时说明并附上个人电话,方便工作人员在后续与您联系沟通。
等待你成为杨浦七梦的一位共同编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