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航道。通航历史远达2000多年,是环球航线的重要环节,目前每天平均通过的船有200多艘,每年通过8万多艘,仍然是世界最繁忙的海域之一。不过这条海峡宽度较窄,其中还有大量沙滩和沙洲,浅于23米的地方就有37处,再加上过去的大量沉船有碍巨型油轮通行,因而不断发生巨轮搁浅事件。马六甲海峡海底的沉船之多,价值之大,恐怕在全球都是极为罕见的。沉船多的原因,首先在于通航历史久远。从汉代起,从事远洋贸易的海船就已经出现,当时就发现马六甲海峡,几乎是从东南亚通往南亚次大陆、西亚和非洲的最靠谱航路。因为早年的海船,大多需要贴着海岸线远航,因此马六甲海峡的作用无可替代。而且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附近,一年到头风雨较多,加上海况复杂,在2000多年的通航历史上造成沉船众多。
到了元代以后,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开始了极度的繁荣。东亚大量的高档瓷器和丝绸,被西亚、欧洲和非洲的富豪们订购。因此马六甲海峡中出现了大量的往西运输高档瓷器丝绸,而往东大量运输金银的大型海船。到了大航海时代以后,马六甲海峡又成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桥头堡,一度还是全球香料贸易的中心集散地,自然是集全球财富,富甲天下。欧洲早年的殖民者,在这里抢劫了数以千吨的黄金,还有大量的其他珍贵物品,在往老家运输的过程中,曾经有装载数百吨黄金的大海船在马六甲海峡中沉没。而且这种装满金银和珍贵物品的沉船数以百计。而元明时代运输高档瓷器的沉船,船上货物上千年都不会破坏,任何一件打捞出来,都是价值连城。到了近代,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被击沉的军舰和运输船也不少,有些同样装满了掠夺来的贵重财物。
而到了现代,二战结束以前的钢铁沉船,船体钢材本身也成了国际上的抢手货,因为其辐射性较低而受到追捧。但是马六甲海峡内部的沉船打捞并不容易。既有国际法上归属权的纠纷,也有因为航道运输繁忙而很难开展打捞甚至是公开的考古。同时由于两岸泥沙不断向海峡内淤积,海岸线每年大约向前伸展60~500米。如按此淤积速度,马六甲海峡1000年内就会消失。因此古代的大多数沉船,已经被海底泥沙彻底掩埋而很难找到了。
由于航道疏浚费用巨大,而马六甲海峡沿途的3国又不能和苏伊士运河一样直接坐地收过路费,因此对加强航道疏浚和综合治理并不是多积极,马六甲海峡在未来有彻底淤塞的可能。目前载重20万吨以上油轮,已经只得绕道印尼的龙目海峡,多航行2000多公里。现在新加坡海峡等关键区域,平均水深只有25米不到,轻载超过30万吨的船舶都无法通行。宽度也仅有2.8公里,相比于海峡庞大的通航数量来说,这个宽度实在是不足,会导致船只拥挤。
马六甲海峡周边国家,除了新加坡,国民收入普遍不高,治安管理混乱,过往船只被海盗劫持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对沉船考古和打捞,反倒可能先被海盗团伙盯上。大于25万吨的船舶,其吃水深度大多数都超过19米,如果从马六甲海峡通过的话,这些船只底部与海床的距离只有不到6米,非常容易触碰海底的沉船。这些因素,都造成马六甲海峡里面沉船众多,潜在价值惊人,真正成功打捞的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