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跑去上班,大楼却被贴封条,找物业退租金被拒,分析行业冲击

2月10日到来了,已经到了部分地区的复工时间。身边有人跑去上班,可所在大楼的物业却贴了封条。给出的理由是政府还没有明确复工时间。赶紧向领导汇报,领导愤怒的要求去协商退租金。没办法,按领导指示办。对方表示这是政策行为,属于不可抗力。

封路


跑去农村接父母和孩子,一路上没有碰到一辆运输车辆,并且,在路上竟然有村庄直接把省道封闭。大半夜窜进野地开洼的土路各种绕,导航也无济于事。最后,好不容易挣扎到目的地,发现根本进不去,因为没有当地的通行证。

深切体会到了,这次疫情给底层草民带来的影响。

这些经历,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这次疫情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先看看17年前非典的历史。

2003年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病例报告,全球累计8000多例。

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佛山发现了第一例已知的“非典”病例。

2003年2月开始,更多病例在世界各地被陆续发现。

2003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全球警报。

2003年3月至5月,全球报告SARS病例数大幅增加。

2003年6月份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截至2003年底全球报告SARS病例8096例,其中中国内地5327例、香港1755例。

在非典爆发初期,也就是2003年的第一季度,非典疫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GDP增速11.1%,而在第二季度,GDP增速降到9.1%,为全年最低点。三四季度GPD增速均为10%。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非典时期,第二季度采取各种限制措施下,GDP增速下降明显。与此同时,香港GDP增速在第二季度呈负增长。

运输


在具体方面,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业这三个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分别比前两个季度均值下降5.4%和6.6%。2003年5月,中国内地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1%,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9%,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2%。

2020年与2003年的情况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

首先,大家应该有个印象,自从房价居高不下之后,我们国家一直在干一件事情,就是调整经济结构。目前大力发展的是互联网产业和服务业。在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约40%;而在2019年,这个比值达到了54%。

根据《2020年春节假期旅游消费预测报告》,据预测,春节期间,全国酒店需求较平日明显增长,异地用户占比较平时上涨16%,而文博馆类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五成。目前看这个已成泡影。

2018年全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是3亿6千万人,目前在延迟复工的影响下,即便只有5%的就业人员因此失去工作,那也有将近2千万人。

餐饮业方面。

餐饮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19年餐饮行业的整体收入达到了4.67万亿元,而其中有15.5%的收入便是来自于春节期间。

在比较大的餐饮企业中,西贝莜面,账上现金只够给员工发放三个月的工资。根据券商的调研报告,海底捞停业15天,那么它的营业收入损失将高达50.4亿元。新雅粤菜馆今年春节期间的日均营业额从以前的4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降到了4000元。

旅游业方面。

旅游


各大机构预测2020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约为5550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已成泡影。

钻石公主号游轮,一艘船上陆续出现了135例新冠病例。一船人在港口的船上隔离。

在美国示范作用下,韩国、日本、朝鲜、新加坡、新西兰、意大利相继出台入境限制措施。

根据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如果按照乐观估计三个月绝收期减少60%,三个月恢复期减少30%来计算,全国旅游业预计今年损失接近3万亿元。”

交通运输业方面。

从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春运数据看,今年春运的前22天(1月10日至31日),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去年春运同期下降20.6%,特别是1月28日至31日(正月初四至初七)客运量同比下降82.9%。

公众出行呈现“非必需不动、急需少动、必需自驾出行”的特点,春运呈现“返乡规模减少,返程周期拉长、峰值低于往年”的特征。

货物运输呈现“总需求减少、刚性需求稳定、防疫物资需求大幅增加”的特点。

往往比较大的历史事件,也会催生和加速一些新兴行业。

新兴


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诞生了百度、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

2003年非典之后,成就了淘宝、京东、海底捞等企业;

2008年金融危机,成就了一批房地产基建企业。

2020年受疫情冲击,可能刺激线上消费、软件开发和线上娱乐等行业,特别是网络游戏、热播视频(像抖音)等新兴商业模式,例如在线远程办公系统、在线游戏和视频、无人零售、在线医疗等。


远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