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本文共1318字 用时约4分钟
好久没有听到共享单车的新闻了,好不容易盼来一次,还略带凄凉:
ofo创始人戴威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这和之前传言的“10亿美元融资”相去甚远,而且附带条件是用上千万辆ofo共享单车做为抵押。可以想象的是,这里面应该还有一个对赌协议。
摩拜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尽管1月份就放言说获得了10亿美元量级的融资,但到现在为止也迟迟没有确认。
看上去,巨头们不大想再往共享单车行业里砸钱了。
没钱可烧,就得自我造血。
3月伊始,ofo和摩拜不约而同地取消了1-5元超低价的月卡和季卡,恢复以往包月20元、包年240元的价格。
摩拜还推出最高30分钟100元的天价,主要是针对不文明骑行车采取信用等级收费模式,信用越差收费越高。
其实,低频用户骑行一次一块钱,高频用户一个月也不过20元,共享单车这个价格并不算高,但经历了低价甚至免费骑行的用户难免产生心理落差,这和当初网约车取消补贴后面临的局面类似。
毕竟,利用人性的贪婪去吸引用户,就得面临被惯坏的用户反噬的可能。
这个时候,如果有另外一家共享单车跳出来搞个类似的优惠月卡活动,就可能撬走大量的用户。
不要觉得不可能。
前阵子我在桂林、成都等城市发现小黄车和摩拜小红车的身影减少,但新崛起的蓝色哈罗单车却越来越多,用户并没有感到不习惯,切换起来很快。
这一方面是因为ofo和摩拜教育市场的功劳,另一方面也说明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其实并没有太高的门槛和太强的护城河,至少,目前还没有。
共享单车企业也试图建立一些壁垒。
►比如智能锁。
摩拜一直以智能锁技术为傲。马化腾还曾公开说ofo的智能锁是“小灵通”,摩拜智能锁的密码令牌双向通讯才算是“智能手机”。
然而很快ofo就迎头赶上,开发的NB-IOT“物联网智能锁”毫不逊色。
► 比如投放量。
ofo和摩拜一直在比拼谁投放的车辆更多,铺到的城市甚至国家更多,这其中以ofo更为激进,效果也更为明显。
近期的猎豹大数据显示,ofo在国内外的渗透率都稳居第一,在新加坡、泰国、英国、法国渗透率第一,在意大利、美国的整体增长速度也是第一。
不过,这个数据参考的是今年1月15至21日的安卓端数据,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周活跃渗透率。而且,市场占有的态势是瞬息万变的,更何况,战线越长,需要的兵马和粮草越多,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 再比如,构建更为丰富的行业生态。
去年底,摩拜和ofo都开始试水共享电动车,摩拜的电动车上还可以给手机充电,相当于“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的结合体。
不止摩拜,ofo甚至滴滴据说都搞了共享电动车,只是街上鲜见。当然也可能是我等小城市尚未入得法眼。
除了共享电动车,摩拜甚至在入局共享汽车,据朋友爆料,摩拜共享汽车在贵阳已经上路了,依然有Lite字样。
只不过,和拓展海外市场、拼命投放单车一样,丰富更多的产品线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这就与当下资金紧张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悖论。
共享单车来到下半场,尽快结束跑马圈地、口诛笔伐的粗放式发展,转而深耕产品、创新运营和拓展模式才是正道,道理谁都懂,可是在资本市场的高压之下,共享单车企业们早已经是身不由己。
春节期间到处游玩,在成都发现街电等共享充电宝业务其实已经发展得不错,产品好用、网点密集。
或许,像共享充电宝那样,不被资本绑架得那么厉害,在小小角落当一个安静的好产品,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