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往后看:
【1】1813年10月10日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诞辰
【2】1837年10月10日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逝世
【3】1868年10月10日 古巴爆发第一次独立战争
【4】1895年10月10日 林语堂诞生
【5】1896年10月10日 萧三诞辰
【6】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7】1913年10月10日 巴拿马运河开通
【8】1919年10月10日 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
【9】1925年10月10日 故宫首次对外开放
【10】1934年10月10日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1】1937年10月10日 中国工农红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2】1945年10月10日 朝鲜共产党成立
【13】1945年10月10日 国共签署《双十协定》
【14】1948年10月10日 辽沈战役之塔山阻击战
【15】1980年10月10日 艺术家赵丹去世
【16】1980年10月10日 保证民用航空安全的《海牙公约》生效
【17】1990年10月10日 版画家刘岘逝世
【18】1992年10月10日 第一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19】1992年10月10日 书法家沙孟海逝世
【20】1992年10月10日 “天书”敦煌曲谱被破译
【1】1813年10月10日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诞辰
朱塞佩威尔第是意大利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其中一些已被列入世界著名歌剧之列,在世界各国上演。他被誉为歌剧之王。
威尔第于1813年10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托塞市郊一个名叫龙科莱的小村庄。他的父亲卡洛是乡村小旅馆的主人。威尔第7岁时在教堂里第一次听到风琴的声音后,就爱上了音乐,但是他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只是由父亲找了一架旧琴,请教堂风琴师教他练琴。1832年,他去投考米兰音乐学院,但是院长以威尔第不适于培养为借口,拒绝接受他入学。威尔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继续随声乐教师和作曲家拉威尼学习,而且很快就掌握了作曲的基本技术。1838年他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圣波尼法乔的奥贝托伯爵》,并于第二年11月17日首演。他的成名之作是他的第三部歌剧《纳布柯》。剧中的一首合唱曲《飞呀,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经众口传唱,成为当时象征反抗奥地利统治和压迫的一支战歌。演出之后,米兰城里出现了“威尔第万岁”的标语。
1848年革命时期,威尔第接受民主共和派领袖马志尼的委托,用爱国诗人G·马梅利的歌词写了爱国战歌《把号角吹响》。爱国英雄主义的创作路线,不仅集中体现在威尔地早期的歌剧创作中,也贯穿在他成熟时期的歌剧创作中。他在1855年创作的大型歌剧《西西里晚祷》和1867年创作的《唐卡洛斯》就是这条路线的继续。威尔第的爱国英雄歌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他的名字甚至被认为是意大利统一的象征。当1858年歌剧《假面舞会》被那不勒斯检查机关禁止上演时,当地市民高呼“威尔第万岁”,在他居住的旅馆前面示威。
50至70年代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成熟阶段,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1851年的《弄臣》、1853年的《游吟诗人》和《茶花女》、1871年的《阿依达》。这几部歌剧的相继问世,使威尔第成为意大利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剧作曲家。《茶花女》是一部举世闻名的音乐巨作,它以深刻的主题和动人的旋律,激动着后世无数人的心灵。但在当时,《茶花女》的公演却遭到观众的冷遇,因为剧中女主人公是一位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在那个时代,威尔第是第一个敢于把这种题材写成歌剧的作曲家。这部歌剧后来一直被列为世界名作之一。
威尔第最后的杰作是《奥赛罗》和《福斯塔夫》,晚年他回到故乡龙科莱附近的圣阿加塔,以创作歌剧所得的报酬投资农业生产,并在罗马为贫苦的老音乐家造“息庐”。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因脑溢血猝死,米兰数十万市民唱着《飞呀,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参加了他的送葬行列。
【2】1837年10月10日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逝世
夏尔·傅立叶(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生于法国商业中心贝臧松的商人家庭。早年曾当过学徒,从事过各种商业活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深刻认识。1812年离开商界,埋头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设计。主要著作有《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宇宙统一论》和《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等。他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四种制度,它们都是情欲斥力占统治地位的强制社会,都经历了盛衰过程,资产阶级视为永恒的文明制度也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种制度是万恶之源,是人人互相反对的战争,是贫富分化的极端,商业欺诈的乐园,道德败坏的温床。他主张消灭文明制度,建立和谐制度。在和谐制度中,人民按性格组成协作社即“法朗吉”,人人可按兴趣爱好从事工作,而且可以随时变换工作。法郎吉的产品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人人都可入股成为资本家从而消灭阶级对立。协作制度将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妇女将获得完全解放,城乡差别和对立也将消失。但傅立叶不主张实行社会革命而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
【3】1868年10月10日 古巴爆发第一次独立战争
1810年以后,中、南美洲各国及墨西哥先后爆发独立战争,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古巴在这一独立运动的激流影响下,1812、1813年和1826年也曾多次爆发武装起义,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压迫。但是,起义都失败了。1826年以后,西班牙殖民者为了补偿其在中、南美洲殖民地的损失,更加重了对古巴的剥削和统治,使古巴经济日趋恶化,各阶层人民生活更加贫困。1868年10月10日,古巴爱国志士德塞斯佩德斯在奥连特省曼萨尼略自己办的德马哈瓜蔗糖厂终于首举义旗,爆发了古巴历史上第一次争取独立的战争。
古巴的这次独立战争发展很快,革命的烈火迅速地燃遍了全国。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西班牙殖民者不时调兵遣将,增加在古巴的武装力量,对义军和古巴人民进行最残酷的镇压。据统计,当时古巴全国的人口仅150万人左右,但是牺牲于这次战争中的古巴人就达20万。
古巴的独立战争,开始时曾打了不少胜仗。1869年4月10日,起义者在卡马圭省的圭马罗举行立宪大会,宣布古巴共和国成立,并组成议会,选举德塞斯佩德斯为总统,通过了古巴的第一个共和国宪法。但是,当战争延续进入到艰苦的时候,领导这次斗争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上层分子开始动摇了。1878年2月8日,在卡马圭省的圣阿古斯丁·德尔布拉索召开会议,宣布解散议会,停止武装斗争,跟西班牙当局签订了投降的藏洪条约。
藏洪条约完全是一个欺骗性的条约,遭到了古巴人民的反对。以农民家庭出身的马塞奥为首的部分起义将领毅然拒绝承认这一条约,决心继续战斗下去。直到1878年,在西班牙殖民者的威逼和利诱下,由于起义者内部的分岐,起义才以失败告终。因这次战争,延续达10年之久,因此在古巴历史上又称之为“十年战争”。
【4】1895年10月10日 林语堂诞生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生于福建龙溪县坂子村。1901年在村办的铭新小学读书。1905年在厦门寻源书院学习。191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由于一直在教会学校学习,他的英语很好,思想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1916年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教书。其间,攻读中国古典文学。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语言学,获硕士学位;后转为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被北京大学聘用,教授英语。1924年在报刊发表文章。1925年后在多所大学教授英语。1926年5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后任中央研究院英文编辑。1931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2年9月起,先后创办编辑《论语》、《宇宙风》等刊物,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1936年去美国执教并从事写作。1938年离开美国赴英国、意大利而旅居法国。1943年回国,由于发表一些不合时宜、涣散人心的演说,受到舆论界的批驳。1947年,赴法国任国民党政府推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文学组组长。1950年,到美国继续从事写作。1952年在美国创办《天风》月刊。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0年在台湾定居。1967年,由香港大学聘为教授,负责主编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3月26日病逝于香港。是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教授、语言学家。有多达几十部的著作。
【5】1896年10月10日 萧三诞辰
萧三于1896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萧家冲。早在20世纪初叶就投身革命运动。1918年他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起创建了革命的组织“新民学会”。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回湖南参加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为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撰稿。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他于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参加了以“实行社会革命,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的组织工作。他同蔡和森等发起马列主义学习运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彻底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名坚决勇敢的无产阶级战士。他和蔡和森等组织发动了声讨中、法反动派迫害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为求生存权和求学权而举行的“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1922年,他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了“少年中国共产党”(即“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为“中共旅欧支部”)。经胡志明介绍,他和赵世炎、王若飞等五位同志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他只身赴苏,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编写并演出了反映我国“二七”革命风暴的话剧。同陈乔年同志一起首次把《国际歌》歌词译成中文,曾在国内外广泛流传。
1924年1月,他和任弼时等代表中共莫斯科支部,参加了伟大列宁的护灵和葬礼。同年夏天回国,参加了第一次大革命。在担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和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期间,曾同毛泽东讨论了农民运动等问题。参加组织领导了湖南人民为支援上海“五卅”惨案而举行的“罢工、罢课、罢市”运动。1925年夏,萧三调任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政府的革命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深得大钊的信任和称赞。1926年夏,萧三调到上海,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和代理书记等职,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筹备和组织领导工作。1927年,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萧三都是身体力行的革命实践者,他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延安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后出席了第一、二、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萧三是我国新文字运动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年代,他就和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等以及苏联著名的汉学家郭质生、龙果夫等人一起制订了《中国新文字方案》。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对我国的文字改革做了许多工作。
萧三学识渊博,文化修养很高。他精通俄语、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是语言大师和著名的文学翻译家。
萧三为人刚正,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助人为乐。1962年,他把自己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的编辑费全部上缴。1981年他又把《萧三诗选》的全部稿费捐赠给四川灾区人民。
【6】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篇章。
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在士兵中发展革命组织,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义前夕,新军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成为起义的主力军。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以后,同盟会领导人决定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实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大联合。夏天爆发的四川保路运动,预示着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统治者的武力减弱,武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但实际起义并没有按预定计划进行。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革命总机关赶制炸弹时不慎爆炸,文件全被俄国巡捕搜走,机关暴露。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义。但因命令未能及时送到,起义没有实现。湖广总督瑞澄下令搜捕党人,武昌机关遭到破坏。10月10日,瑞澄继续按册捕人,形势十分严重。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当晚7时过后,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后队正目(相当班长)熊秉坤领导该营首先发难。他率领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工程营左队队官(相当连长)吴兆麟被推为临时总指挥。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千余人以强大火力阻击,各路大军均不得手。午夜时分,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澄闻炮丧胆,从督署后墙凿洞逃遁。次晨2时,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义胜利了!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动。
武昌起义枪声一停,湖北军政府即于11日在武昌宣告成立。由于原来的起义领袖被捕、被杀、受伤或逃匿,群龙无首,加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社会上有“名望”的人才能号召组织政府,于是拥戴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推举湖北咨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汤化龙为总参议。黎元洪料想革命不会成功,推托不肯上任。革命党人便组织谋略处,担负军政府的领导责任。五天以后,黎元洪再也拖不下去,见清王朝大势已去,才宣誓就职。他上台后,谋略处即被撤销,军政府被改组,立宪派分子及反动官绅纷纷挤进革命政府。革命党人虽然与之进行反复斗争,终究未能扭转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立宪党人控制湖北军政府的局面。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又公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在中国第一次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此外,军政府发布各种文告,号召各省起义,促进了革命的继续发展。在外交政策方面,军政府宣布所有清政府以往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按期偿付,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一体保护”,表示革命“并无丝毫排外性质”,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尽管以后还出现过几次短命的复辟丑剧,武昌起义终究导致了中国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7】1913年10月10日 巴拿马运河开通
1913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华盛顿按下启动8吨炸药装置的电钮,炸开了巴拿马运河最后一道障碍,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水同时汇入运河通道内。小型船只已可在河道内行驶,较大型船只的航道则可望在数星期内开放。运河的全长约83公里,宽152至304公尺,两端各有3对水闸。船舶通过运河约需7至8小时。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挢梁”之称。
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公里,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为304米,从运河中线分别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所包括的地带,为巴拿马运河区,总面积为1432平方公里。
这条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34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就曾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察,并计划在其最窄的地段开凿一条运河,但因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和施工能力,西班牙人只是沿山脚用鹅卵石铺就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
1881年,曾成功开通苏伊士运河的法国运河公司首先获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但由于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此项工程于1889年被迫中断。
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并与刚刚成立的巴拿马政府签定了《巴拿马运河条约》,根据该条约,美国享有在巴拿马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美国一次性支付给巴拿马1千万美元作为所谓“签约补偿”。
1914年,50多个国家的劳工终于用他们的血泪换来了巴拿马运河的通航。
开通后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目前,已有占全球贸易运输量5%的货物通过该运河被送往世界各地。美国 日本和中国是巴拿马运河最大的三个使用国。
1996年,香港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波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的经营权。管理期限为25年,到期后可再延长25年。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投资1.2亿美元对这两个港口进行现代化改造,使港口吞吐量提高了4倍。
【8】1919年10月10日 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中国国民党规约》。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在东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继续积极从事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活动。1916年护国战争结束,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恢复。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总部由东京迁至上海,并鉴于形势变化,认为“破坏既终,建议设始,革命名义已不复存在”,遂下令各地支部停止一切活动。1918年6月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总结教训,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救亡之策,必先事吾党之扩张,故亟重订党章,以促使党务发达”。此后,孙中山积极着手改组中华革命党。
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规约》总纲规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凡中华民国成年男女,与本党宗旨相同者,由党员二人介绍,并具自愿书于本党,由本党以给证书,始得为本党党员”;“凡中华革命党党员,皆得为本党党员”。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制度为总理制,设总理1人,代表全党总揽党务。党本部设立总务部、党务部、财务部,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指定居正、谢持、廖仲恺分任3部主任。本部设在上海,下设总支部、支部、分部。党名加“中国”两字,以区别于原国民党。
【9】1925年10月10日 故宫首次对外开放
1925年10月10日,任何一个北京普通百姓都可以到故宫里来悠闲地散步了,皇帝生活的神秘感正在渐渐消失,每个人都可以像走在一个小镇上一样走在故宫宽大的庭院里,想象皇帝及他的家族成员们是怎样在这里统治着一个帝国的。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4日,由黄郛摄政内阁会议议决修正清室优待条件。5日,京畿警备总司令兼北京中政督办鹿钟麟向清室宣布,并限令溥仪当日出宫。随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李煜瀛为委员长,负责清查故宫各种物品,登记造册并加以整理,筹备故宫博物院。
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前举行隆重的开院典礼。市民自发来参观者达5万余人。典礼由庄蕴宽主持,善后会委员长李煜瀛向大会做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筹备建立情况报告。清室善后委员会通报故宫博物院成立情况,并向在场的人们说,从此日起,这个地方属于每一个国民了。
【10】1934年10月10日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惊慌失措,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10日晚,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由叶剑英任司令员;将中共中央机关、政府机关和军委后勤部、卫生部、工青妇机关组成第二野战纵队,李维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发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13日,中央军委规定军委及各部队对外使用的代号是:军委为“红星”,军委第一纵队为“ 红安”,第二纵队为“红章”等等。16日,中央红军渡贡水,19日全部进入突围集结地域。21日,中央红军从王母渡、新田之间开始突围。以红一军团为左路前卫,红九军团随一军团 左侧跟进;红三军团为右路前卫,红八军团随三军团跟进;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殿后,成甬道式序列继续西进。25日,渡过信丰河,通过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
长征初期,红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地区。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受到很大损失。在面临覆灭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蜀地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5月,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接着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13日到达川西懋功(小金)与第一方面军先到的部队会合,共同北上,翻越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毛儿盖。9月通过草地,到达阿坝等地区。这时,张国焘进行分裂活动,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南下。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严肃斗争,坚持北上抗日,攻占腊子口,突破渭水、西(安)兰(州)大道等封锁线,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同第十五军团会合。在一年长征中,红军走过了11个省、2亿人口以上的地区;攻占过62座县城;行程25000里,经历了380多次战斗。第四方面军南下后,终不能立足,被迫于1936年2月退向甘孜地区。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转战湘南、贵州、云南三省,于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抢渡金沙江,翻越雪山,于6月到达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第二、六军团及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组成第二方面军。第二、四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通过草地,翻越岷山,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由于文章太长,【11】-【20】放在另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