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邮政上线“国宝熊猫邮筒”:国家队代表如何分得数藏一杯羹?

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在中国,没有中国邮政到不了的地方,不论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还是“中国‘北极’”漠河小城,中国邮政的脚步都能到达。

当前,中国邮政在全国的覆盖率已经高达96.6%,但中国邮政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却逐年下跌,从上世纪80年代高达80%到如今不足20%。

中国邮政正在经历些什么?

由于体制问题,中国邮政落下了许多为人诟病之处。例如自身体制导致改革推进缓慢,各项业务发展参差不齐,新鲜血液太少缺乏活力等等问题,又慢又土成了中国邮政的固有形象代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有向前更新发展是中国邮政的唯一可抉择方向。为了成功打入年轻人的阵营,中国邮政尝试了各种玩法,不断地跨界,卖奶茶,开咖啡馆,最近它又把“触角”伸向了数字藏品,2022年5月30日,中国邮政宣布即将于6月2日上线“国宝熊猫邮筒”系列数字藏品并进行限量发售。

在各大快递产业的冲击下,中国邮政将如何利用数字藏品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或许向数字藏品进发,利用数字藏品赋能中国邮政品牌即是它的生态破圈突破口!

各大快递产业冲击:

中国邮政恐将地位不保?数藏换标签大法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一共有1200家快递公司正在开展业务,顺丰速运、中通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快递、百世快递……在这个过度饱和的快递行业品牌池中,即使是国家的“亲生儿子”,中国邮政也直呼:“顶不住”。

要想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夺得先机,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份额,吸引住年轻的流量用户群体,快递行业也不得不加入这场“数字藏品大战中”。而中国邮政即是第一家吃“数字螃蟹”的快递品牌公司。

中国邮政表示,此次将文化邮筒赋能创作为数字藏品,呈现了中国邮政的“中国速度”,传达了中国邮政的年轻化、多元化发展理念。

在中国邮政即将上线的“国宝熊猫邮筒”系列数字藏品中,共有4款产品,分别为“国宝熊猫邮筒-飞机”、“国宝熊猫邮筒-高铁”、“国宝熊猫邮筒-轮船”和“国宝熊猫邮筒-汽车”。该数字藏品由“中国画熊猫第一人”刘中先生运用“油画”技法、借鉴邮票设计构思,以绿色油桶为背景所创作而出。

邮票的时代已经过去,数字藏品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大众认知的中,中国邮政的标签词:“慢”、“稳当”、“覆盖率高”。在这个快速的世界,中国邮政的速度一直被诟病,即使有着许多其它优点,但一个缺点“慢”就足以劝退太多人。尤其在一些年轻人眼中,选择中国邮政的“慢速邮递”在某一方面还意味着过时、落后。

想要撕破这样的标签,中国邮政也有在暗自努力。而一次接一次的发行数字藏品就是它的换标签大法。借由数字藏品的年轻化、科技化属性,刷新人们对其的固有定义,这只是中国邮政“数字藏品攻略”的第一步。

“阵痛”中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邮政的多元赋能,拥抱数字藏品玩法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中国邮政必须在“阵痛”中实现转型,在奶茶店、咖啡店和数字藏品中,中国邮政果断选择了走向数字藏品领域池。而且,数字藏品也是目前看起来,它最好走的一条路!

除却本次中国邮政即将发行的“国宝熊猫邮筒”系列数字藏品,其实,中国邮政在数字藏品领域的相关动作并不少见,从中国邮政的频频发行数字藏品的举动已经足以窥见中国邮政的数字化“野心”。

早在4月6日,中国邮政已经在数字藏品领域中“浅浅试水”,推出其首款自己的数字藏品——上海邮政邮差宝贝数字藏品。不足两个月,中国邮政二次推出数字藏品,可见数字藏品确实戳中了中国邮政的品牌发展诉求。

对于像中国邮政这样的老牌国企核心诉求,还是需要落足于文化的记录和传承,而数字藏品的直观效果是缩短年轻用户连接路径,通过数字化融合的方式,让更多年轻用户感受文化与科技碰撞下的新潮魅力。

另外,邮票纪念和数字藏品在某种意义程度上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邮票玩法和数字藏品玩法具有逻辑互通。对于中国邮政而言,就是一场“熟悉又陌生”的套路,细细拆解当年的邮票玩法,就能发现将其数字藏品的玩法,是某种意义的“旧瓶装新酒”。

而像“国宝熊猫邮筒”系列数字藏品将邮票设计构思融入数字藏品创作,亦是一场交互性的活动,以数字化为手段成功链接数字产业和快递产业,既为快递产业加注进更多活力,也能为传统的邮政快递品牌打上别样标签。

通过数字藏品这样新潮、有趣的玩法能够成功赋能像中国邮政这样的传统国企品牌,而数字藏品也能带领着中国邮政在数字化浪潮中打开生态破圈新思路,进一步攻克年轻人的新领地。

画家刘中简介

刘中,1969年生于中国北京,法国教育部造型艺术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邮政四川成都“熊猫邮局”名誉局长,中国邮政四川绵阳“金丝猴邮局”名誉局长,中国邮政河北山海关“长城邮局”名誉局长,四川雅安熊猫宣传大使,北京市红十字会熊猫血宣传大使,母亲水窖宣传大使,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吉祥物“熊猫中中”创作者,中国邮政“我爱大熊猫”国际少儿明信片绘画大赛发起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熊猫艺术发展基金发起人,被誉为“中国画熊猫第一人”。作品曾被选送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埃及、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挪威、新加坡、日本、摩纳哥、瑞士、芬兰、拉脱维亚、蒙古国等多个国家展出,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Liu Zhong, born in Beijing in 1969, has the master’s degree in plastic arts from 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 of France. He is now member of the Council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and Standing Director of Chinese Painting Institute, Professor of China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nior committee member of All-China Youth Federation, former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Beijing Youth Federation, Honorary Director General of Chengdu “Panda Post Office” of Sichuan Branch of China Post, Honorary Director General of Shanhaiguan “Great Wall Post Office” of Hebei Branch of China Post, ambassador for panda culture of Ya’an, designer of the mascot "Panda Zhongzhong" of China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ambassador for Rh-negative trait of Beiji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 and ambassador for Water Cellar for Mothers.He is the initiator of the China Post "I Love the Giant Panda"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Postcard Painting Competition and the Panda Art Development Fund of the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Foundation. He is honored as “the best panda painter in China”. His works have been exhibited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K, France, the US, Russia, Egypt, Canada, Spain, Italy, Norway, Singapore, Japan, Monaco, Switzerland, Finland, Latvia, Mongolia and so on, have won a number of prizes in competi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ve been collected by many domestic and overseas museu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