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口取道海文高速,约30分钟的车程便来到地处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演中村委会的宫后村。
据家谱记载:元朝末年,吴姓立村,唐朝户部尚书闽南迁琼始祖吴贤秀的十八世孙,择此溪圮立村开基,村名叫“丰丁”。因村坐落在罗丁田(地震后变为溪)东面,又名东排园村。至明朝万历年间琼北大地震后,吴姓一户人家收养林姓一地震孤儿,仍保留林姓,因是小姓居于村尾,村名沿称。至清乾隆初期,罗丁郡建起六郡泰华三仙庙,因位置在东排园村前,故改称为宫后村。
据说,村名寓意村子在“泰华三仙”的庇荫下,村民过着衣食无愁的好日子。古老的宫后村有着辉煌的记忆,有设计精巧的四竖屋,有吴淑琪、吴淑琫兄弟的大合院骑楼,有令人同情的节孝坊故事,有吸人眼球的罗丁美女、有津津乐道的民间传说,有众多海外赤子造福桑梓的真人真事……如今,在宫后村内行走,仍能见到当年繁华时期留下的痕迹。
南洋村的古韵
宫后村,是具有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村庄,也是演丰下南洋历史上最早的发源地。村内建有南洋风格和海南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三间五架古房屋,并修建了当时全丰华豪华的吴氏宗祠、六郡泰华三仙庙。宫后村北傍内海,海域广阔,开建通商小港口。村民利用南洋的资源,打造私营浅海千秋虾门业,历史悠久,自清康熙年间已遍布四周海域:有新溪虾门、潭下虾门、潭上虾门、南上虾门、西溪虾门、西河虾门、东溪虾门、林市前虾门、阳江虾门等。
据上年纪的村民介绍,村里哪家“番客”回家,请来戏班唱上三日六夜,往往是唱通宵戏,经常是“文华班”、“道修班”大剧团来演出,单行李道具也要装上几条大船,都是顺着罗丁溪沟运到宫前戏台。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聚集到宫后村看戏。荣归故里的华侨们,便纷纷捐资回乡,修路搭桥、兴办学堂。华侨们造福梓里的故事,至今,还一直在乡村流传。丰丁小学,百年来一直保存至今,难怪,现在也成为海口乡村旅游打卡的网红地。
所幸这个村承载着闽南人迁琼千年历史的海神妈祖庙还在,村中几百年的古榕树依存。那繁衍生息茂盛的枝叶,仿佛触动了人们的情愫,让大家窥见当年闽南人,从福建沿海驾船迁徙海南岛先祖们励志久远的历史故事。
现宫后村有吴、林二姓,以吴姓人口居多,全村共有78户,580人,土地面积390亩。
优雅再现古村落
宫后村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更是一个富庶的村庄。富裕贯穿明清两代,有“明贵清富”之誉,如今被重新规划,其风采更为迷人。
罗丁塘边,最让人瞩目的是南北两侧两块竖立形节孝坊牌坊基石。据村干部吴力忠介绍,这是村中名士举人进京殿试,通过内阁侍读学士等联名为族中孝女旌表,但节孝坊遭到破坏,遗址难寻,2019年,清理罗丁塘时,发现了该坊遗碑。
宫后村整体呈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特点,整体地势比较平坦。宫后村西北侧有一条河流,为东寨港支流,村内有几处池塘,山、河、林、田,典型的琼北村庄风景。
明清时期,宫后村曾繁荣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村里有18户富贵人家,最有名的房子是清末南洋富商淑琪、淑琫兄弟两兴建,号称丰华第一骑楼,有11幢的围房。据村里老人们讲,此屋用上等的红毛土(钢筋水泥)、南洋优质红木为主要材料建成二层,非常壮观。可惜日本鬼子占领豆藤市时,强行拆掉房子,把大部分石料木材搬走建豆藤牛角市炮楼。
如今房屋的后人现居新加坡,2010年携巨款回老家,按原貌重修新房子,给村里留下一道亮丽风景线。最能体现宫后村世家的是四竖室古房子,象征当年几乎是宫后村大户豪宅的标签,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间,如今仅存13间。这种房屋有三间或二间为一院子,正堂对开和一排横廊,前面开院子大门,也有开小横门,故称某某大院。如吴毓佳、吴毓隆称之吴家大院;林诗兴称之林家院子。
罗丁庙,始建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位于东排园村(今称宫后村)前,奉祀的神祗是“天后圣母”、“火雷娘娘”、“懿美夫人”以及“泰华三仙”。庙北建古戏台。庙前朝东是一条溪沟,涨潮水深6尺,退潮水深3尺。每当演戏时,其戏班就是通过船只,顺着龙头村前溪沟驶进庙前。清末民初,村民利用丰丁庙横廊办学堂,抗日战争时期,村中成立了党支部,利用罗丁庙秘密开展活动。古时罗丁庙,每年农历六月十三军期演戏,连文昌铺前、罗豆的村民都驾驶帆船前来看戏观球,投亲靠友吃军期,人来船往,非常热闹。每等到涨潮,水面开阔、碧波粼粼,岸上椰树槟榔生长茂盛翠绿,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像,美不胜收。
古时丰丁小学是一块人杰地灵、风水宝地,是丰丁庙(罗丁宫)、罗丁吴氏祠堂首选之地,学校前有广阔的湖面、农田,面积1800亩。
宫后村东有一个微波荡漾的池塘,绿草倒影在水波里,有一种与世无争的美,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多次驻足和流连忘返的地方,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罗丁溪。罗丁溪东通山尾河淡沟,北傍龙头红树林,西连河港渡,与大海连接。一溪隔二村,它盛产鱼虾蟹,溪水昼夜潮涨水落,涨潮后可以驾驶船只。通往曲口的唯一路径,要从厚禄经土变坡有一条小道通行,这便是人们传说中的罗丁堤。
早在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大地震前,本是一块肥沃的田野,叫罗丁田;大地震后,罗丁田被陷,变成罗丁溪,溪沟水深1丈,使罗丁北面的龙头村贯通罗丁肚,拐东向山尾头直通新溪港(东寨港),能行使大船,把厚禄、土变、湖头、龙头、东山、成美等地隔开,形成一个孤岛,过往行人十分不便。清康熙年间,某一年六月十三,罗丁庙上演六郡泰华三仙大戏,大幕徐徐拉开,宫后村的几位窈窕淑女姗姗来迟,早在哪里等候的虎镇村(今土变)富家弟子,上前搭讪,拉拉址扯,其中一位林姓公子,对一女子动手动脚,那女子觉得很失面子,哭着跑回家。宫后村的父兄很是愤怒,差人把那男子押回村子,声言明日要报官。第二天,被押的那男子的父母亲慌忙赶来求情。宫后村父兄答道:求情可以,但必须造桥辅路来赔名声。于是就有了今天传说中的“罗丁堤”。大跃进时期,罗丁堤被毁,部分遗址尚存。
罗丁的女子,美名远扬。每逢演戏,后生哥说是来看戏,其实是来看人。有一晚,村中有一吴氏美女,高雅大方,穿着得体,显得秀丽非凡,后生哥把她围得水泄不通。村父兄见状,马上唤她回家,穿起素装,谁知当她穿着黑色素装,更显风姿绰约,戏场秩序一时混乱。难怪后人传下一则民谣:罗丁罗娼,迈德身穿。
除此之外,宫后村还有许多建筑风格独特的房子及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建筑,生动诠释了科举文化、孝悌文化、南洋文化等。
罗丁溪虽已为塘,但之前由此出航“去番谋生”的演中人却不在少数。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爱国爱乡的吴钟纬等海外华侨慷慨助学、造福桑梓,在曾为红色交通站和学堂的丰丁庙吴氏祠堂旁建起了二层教学大楼。二十年间,演丰华侨小学为演丰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不负这支距龙窝坡祖墓最近的大唐户部尚书吴贤秀后裔易“罗”为“丰”丰养人丁的美好愿望。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演丰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和教育资源整合等原因,演丰华侨小学停止办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虽为废弃,但当地人对琅琅书声的美好记忆仍在,等到后来演中村委会办公驻地迁来此地,丰丁湖畔的这几组承载历史与人文的建筑便得以好好的保留。
2018年,海口市美兰区成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力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工作,美兰区演中村委会充分利用农村废弃闲置资源,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美兰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将演丰华侨小学(原丰丁小学)旧址打造成为演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平台,打通乡村全面振兴和培养时代新人目标的“最后一公里”。
演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是在盘活整合原有演丰华侨小学的基础上建立的。美兰区为此配备了互动式、菜单式、流动式的专项服务人才和志愿者队伍,以民众为主体,让民众唱主角,通过多种活动与服务,最大限度的激发民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活动中来,促进乡风文明与党政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