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961年英国动用48枚核弹,准备对中国实施核威胁,为何最终放弃?

十五年前,英国的一份历史秘密文件曝光,原来英国在1956年的时候就开始筹备计划,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计划中显示,英国想要将48枚核弹部署在新加坡地区,以备之需。一旦核计划实现,不仅东南沿海的数个重要城市将受到核打击,二战后世界的和平格局也将发生转变。

那么英国为何会制定这个计划,另外让很多人好奇的一个点,就是这个计划最后为何不了了之了。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英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制定了这么丧心病狂的计划,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自己在远东地区,以及在香港地区的利益。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二战结束前先后被英日殖民统治。战后,软弱无能的国民政府又将香港的管辖权交给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方多次就香港问题与英方进行交涉,并最终使香港和平回归。但实则在香港回归前,英国并未打算和平交还香港,英国便侵占香港近百年,试图将其打造为打造为远东的军事桥头堡和金融贸易中心。

然而,事件到上世纪50年代,香港周边的远东格局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香港的经济已经和昨日不可同日而语,不仅成为远东地区繁荣的商业港口,更成为英国与亚太各国进行经贸往来的枢纽和中心,甚至在上世纪60年代,还曾计划动用核武器来阻止战士收复香港。

可以说英国野心非常的重。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与此同时,英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之后,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对着实力的此消彼长,英国十分担心如果战士出兵南下,自己将无力守住香港。1952年英国核武器试验成功后,英国就计划使用核武器遏制竞争对手,早在1956年,英国就多次计划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到了1961年,英国内部对“向中国使用核武器”这一提议发成一致意见。

之后在新加坡布置核弹48枚,英国在此前不断扩建其在东南亚的军用机场,在马尔代夫修建重型轰炸机场,还对新加坡的丁加机场进行扩建,这些机场成为英国袭击中国的落脚点。同时派装载有核弹的航母在香港附近海域巡逻,甚至还计划将核潜艇派至东南亚。

与此同时,英国集结美国,在背后支持他,经过多次秘密会晤,两国终于敲定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计划,那么英国为什么会选择使用和武器呢?

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海外殖民地几乎损失殆尽。战后,随着日军的撤离,远东地区的利益分配面临新的一轮洗牌。英国想趁机恢复在远东地区的殖民统治,但却困难重重。两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带来了空前巨大的破坏,使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英国难以支撑庞大的殖民体系。另一方面,日军在横扫东南亚的同时,也打碎了当地的殖民统治基础,随后为了稳固自身的统治,日本经常还会扶植一些当地的民族主义者,随后还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

战后这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主义者成为英国在这些地区恢复昔日的殖民统治的障碍。到1960年为止,在远东地区,英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地区仅剩下香港,新加坡和文莱。新加坡虽然没宣布独立,于1959年成立了新加坡自治邦,开始实行内部自治。文莱对于英国而言,利益不大,所以一直都不怎么重视。而香港在经历了50年代的经济起飞后,在英国经济地图上的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英国当时的经济有了很大进展,并且与世界各国有着一定的联系,不仅如此,此时的香港对于英国来说,它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从1958年,炮打金门之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就更加深刻了,,英国担心中国会发动突袭,夺回香港。但实则英国多虑了。在经济层面,香港可以作为中国与西方进行经济联系的一个窗口。在外交层面,香港也是中国与西方沟通的一道桥梁。因此维持香港的现状,长远看来是符合中国利益的。1962年,英国方面秘密告知美国,自己在新加坡的丁加机场秘密修建了一座永久性核武器储存基地,并已经在此地部署了核武器。

1962年,英国将用于投掷核武器的轰炸机以及48枚“红胡子”战术核武器正式运抵新加坡秘密军事基地。“红胡子”战术核武器是英军历史上的第一款战术核武器,可由海军舰载机搭载,进一步增强了英军航母战斗群的力量。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英国都在围绕着这个计划,随后还在新加坡开展了秘密的核战争军事演习。

随后还携带有核弹的航母战斗群在此长期驻军,为了防止核战争发生期间会发生变数,英军还在马来西亚的巴特沃斯机场和东非国家肯尼亚修筑各修筑了一处储备核武器的秘密基地,向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核弹。

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军更是购买了“北极星核导弹”,并将其运载在战略核潜艇上,秘密部署于东南亚海域。

出于对计划的保密,英、美双方都一直未能将自身的这份核战争计划告知对方。直至1961年,英、美双方进行会晤,正式准备敲定这份令后世骇然的军事行动。但是,最终这份军事行动计划却在1962年后戛然而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第一个原因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而这个时候,英国就敢于在远东地区建立军用机场和核武库了。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东南亚地区觉醒的各国人民已不再甘心听命于英国。当英国准备在东南亚地区部署核武的计划公布时,东南亚各国一片哗然,东南亚人民对于英国的这个计划,表示不赞同,认为这个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此前的时候,大家已经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很多国家都牺牲了很多的战士,如果这个时候,再次发起核武器战争,这不仅对东南亚人民来说是一种灾难,对于全世界人民也是一场浩劫。

大家都坚持和平共处,没有办法,英国军队只能在东南亚周边部署另一些有限的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根本无法突破当时战士的防空体系,核战争计划也就无法实施了。另外由于新加坡人反对英国驻军,导致英国在丁加机场无法部署大规模兵力。最多也就部署了六架可以携带核弹的重型轰炸机。这样的兵力,显然无法顺利完成轰炸任务。再加上随着英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关系的愈发紧张,丁加机场的这些轰炸机逐渐将目标转移至印尼。如果英国一旦和印尼爆发战争,那这批轰炸机便会立即起飞,用常规武器轰炸印尼的机场。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1964年的时候,中国核武器在罗布泊大漠上试爆成功了,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后,中国的第一个核武器也在罗布泊成功试爆成功,这是世界核大国从未有过的速度,就连英、美两国也对这样的核武研发速度望尘莫及。

随着中国自身国力的崛起,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化,而这个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方面,也开始慢慢和中国建交,这个时候英国的核武器计划,自然也就受阻了。如果说这个时候,英国继续要一意孤行,坚持要进行这场核武器大战,那么当时的我国的战士空军部队,完全有实力反击他们。届时英国莫说是香港地区,能否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立足,都成为了尚未可知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战士出兵南下。当时英国制定这个核战争计划,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战士出兵南下。但是很显然,那个时候,我国战士并没有这个想法,那个时候我国战士更愿意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香港问题。就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历史的伟人就指出了,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商谈。在1984年,商定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正式发表。香港的回归正式进入倒计时,而英军此前制定的“核计划”也完全失去了意义。

随着中国自身国力的崛起,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化,英国已经意识到,现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如今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对抗他们的军队。基于种种原因,这场核战争的闹剧最终停止了。虽然在之后的数年间,英国的轰炸机不断在这一地区进行核攻击演习,并派遣其海上力量在该区域展现其海基核力量。但60年代末,英国已经开始陆续从新加坡撤军。

到了1971年英国海军已经全部撤出新加坡,海军的战略重心也重回北大西洋。英国在东南亚地区最终无可奈何地彻底选择了放手。后来到了1997年的时候,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英国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这场战争最终也没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