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英语: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简称大湾区、GBA,是由围绕中国珠三角地区伶仃洋组成的城市群,包括广东省九个相邻城市以及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截至2022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GDP达12.63万亿元。大湾区的生物医学行业亦被列入国家重要发展专案。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生物医学行业确立为区内新支柱产业。
而在2018年4月,香港交易所18A政策出台,开始允许未盈利生命科技类企业上市,截至2022年7月,港股现有46家未盈利(B公司)上市。据统计,经过18A上市市值超过200亿港币的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再鼎医药,荣昌生物,及微创机器人,当中百济神州市值超过千亿港币。
港股现有46间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上市时间分布
上市时间
上市数量(间)
2018年
2
2019年
8
2020年
14
2021年
20
2022年
3
数据来源:Wind,HKEX;截至2022年7月
长期来看,研发创新能力是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竞争核心,生命科技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但亦具有行业专业知识复杂,产品管线研发周期长,并且长期无正向现金流等特点,这无疑为生命科技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带来了挑战。
基于顶尖的大学的国际研发水平,香港无疑是生命科技公司源头创新的聚集地,而将科技带出实验室阶段将是把技术带入产品阶段及为重要的一环,技术转化型人才极为关键。另一方面,生命科技企业的上市热潮中,专业投资人对行业的把控极大影响着生命科技创新的生态及热情。而在丰富技术型生命科技企业对资本的理解,以及资本对生命科技行业和技术的知识上,香港首部生命科技投资专著《生命科技投资启示录:捕捉下一只独角兽》为生命科技行业的不确定性指出了可预见的未来。
本书主要作者柳达先生为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董事总经理,成功投资了传奇生物(LEGN.US),诺辉健康(06606.HK),药明巨诺(02126.HK)等优秀的生命科技企业。与传统投资人财务背景出身不同的是,柳达先生于2004年以前在美国CVS集团担任药房经理,纽约市健康保健集团担任临床药剂师,为美国纽约州注册药剂师,曾经在北京医药股份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药剂师的专业积累及企业管理运营经验,使其从专业技术、企业运营及临床需求全方位判断生命科技投资价值,并可给予企业家独到的见解与帮助。柳达先生亦带领一众行业专家们,包括高媛玮博士,DEFTA Partners投资研究总监;史家海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专注于基于红细胞的先进疗法开发;周代邦先生,2015年到2021年任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了生物科技版18A章的规划、咨询和实践,现任中国平安资本(香港)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等,为读者带来深入浅出的启示。
首先是历史的总结及累积。20世纪中期,化学药在成熟的化学工业基础上高速发展, 以欧、美主导的制药公司先推出一、两个重磅药物在某些适应症领域占主导地位,之后通过不断的国内外兼并走向全球化。比如泰胃美,洛赛克,波立维,开瑞坦等等,它们统治了制药领域长达半个世纪。而当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与产业的结合也在加速。在可预见的未来,比较有机会涌出“独角兽”的生命科技领域被归纳为五类指出为: 1)罕见病与孤儿药;2)病毒与疫苗;3)视觉健康;4)癌症精准医疗;5)溶瘤病毒。除此之外,专家们亦为大家精选出五大颇具前景的领域:1)微小核酸(miRNA)疾病诊断;2)微生物治疗的发展与应用;3)药物3D打印技术;4)人工智能与创新药研发;及5)合成红细胞药物。除了深度见解以外,专家们亦整理出高质量的延伸读物,估值模型及法律净调要点。
在香港成为全球第二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的今日,笔者亦被书中的一段话感动:每个人要有使命,才可为生命带来意义。同样,每个企业,无论大小,也要有使命,才能使企业具备生存价值。科学的成功不能被规划,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之得以实现;我们需要对新的想法持开放态度,并偶尔挑战大众普遍持有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捕捉下一只独角兽,为中国公众健康做出贡献。
Christine Huang是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Christine Huang是2020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 科学和医疗健康上榜者,致力于将实验室技术带入临床应用。Christine 通过专业认识对医疗科技行业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