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海边检迎来成立70周年的日子。伴随着上海的改革发展和口岸变迁,上海边检扎根于此,口岸服务效能不断提档增速,紧紧守护着祖国的东大门。
助推口岸建设蝶变升级
最早的“上海边防检查站”成立于1952年1月4日,结束了上海当时“有边无防”的历史。此后,伴随着上海国际客运业务、国际游轮、各种专用码头启用等,上海边检的执勤范围不断扩大,业务量也不断增加。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上海边检的进一步建立起了执勤网络,为浦东推开窗户看世界逐步建立起配套的口岸查验基础设施。
“20年前的这里,码头岸线还不足3公里,年出入境集装箱吞吐量不足10万,而如今这里已是连续多年全国出入境集装箱船舶数量最多的港区。”外高桥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杨永祥感叹。
杨永祥1999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外高桥边检站工作,从此便在浦东深深扎根,见证了外高桥港区的巨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高桥港区已有36个码头,码头种类涵盖集装箱、汽车滚装、散杂货、化工品、修造船厂、极地科考基地等类型,集装箱年吞吐量超2000万标箱。
随着2005年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洋山边检站也开始见证洋山港的飞速成长。2005年11月30日,新加坡籍“彩虹石”号货轮靠泊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这是洋山深水港正式靠泊的首条外籍国际航行船舶,上海边检在洋山港正式开启边防检查工作。
此后10余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上海港口建设步入加速期。2021年,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2200万标箱,再创新高。
在浦东机场,上海边检助力浦东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港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歇,直到如今这里建成一座年旅客保障能力达8000万人次的世界顶尖航空枢纽。
如今,上海已经从单一的海运码头发展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国际主枢纽港,并向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迈进。2021年,上海空港口岸出入境验放量连续19年稳居全国首位,海港口岸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列世界第一。
坚守“为国守门”使命
从早期的稳固边防、肃清匪特到打击防范非法出入境违法犯罪活动,再到打赢一场场安保攻坚战,以及当下的国门疫情防控。70年里,上海边检“为国守门”的使命始终未变。
2018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挂牌成立。上海边检以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职业身份步入新征程,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抓手,逐渐建立起口岸智能化管控体系。
2021年7月2日,浦东机场边检执勤现场,旅客张某惶恐的神情引起了边检民警的警惕,在深入盘问中,张某对其出境目的闪烁其词。在对其其行李物品检查时,10余张银行卡和多部通讯设备暴露眼前。然而,张某却拒不交代任何信息。
边检人员便开始了数据筛查突破。通过深度排查,张某及幕后操控人员的真实信息逐一浮出水面。铁证面前,张某主动交代了其参与挪用巨额国有资产企图转移资金外逃等违法犯罪事实。上海边检立即将案情线索通报有关部门,协助将涉案人员第一时间抓捕归案,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边检充分发挥口岸管控职能优势,还会同有关部门相继查获一大批涉嫌跨境赌博人员,有力斩断跨境赌博非法出入境通道。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上海边检又迅速组建起27支党员战疫突击队,战斗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持久战,2021年,上海边检在浦东机场启动疫情防控集中闭环勤务模式。截至目前,19批2200余名警力参与,全年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超200万人次。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守护国门的同时,70年来上海边检还推出一系列“放管服”改革举措,提升通关效率、优化管理服务,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据统计,1979年至2000年的20年间,来沪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高达1543万多人次,是1949年至1978年30年总和的46倍。开放度更高,就要一次次突破制度藩篱,上海边检先后采取了“简化入出境人员登记手续”“随船办证”“开辟台胞专用通道”“设立咨询台”等多项便利举措。
进入21世纪,上海口岸出入境客流和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一路飙升。2001至2010年,上海边检查验出入境人员总数超1.57亿人次,查验出入境交通工具130余万架艘列次,均比1991至2000年翻了两番有余。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落地,上海边检积极推动72小时、144小时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率先在上海落地;率先试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率先开展邮轮检查“放管服”改革试点;牵头促成长三角边检机关警务协作机制……持续不断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提升口岸通关能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年,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后,上海边检又常态化设置“中国公民专用通道”,大力推进口岸自助通关建设,保障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实施国际航行船舶网上申报边检手续,努力提升港口通关效率;开通12367服务平台,全天候受理解答人民群众有关移民管理政策、口岸通关等问题咨询;推行中国边检登轮码,保障注册人员常态化安全登离轮……一系列“放管服”改革举措,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随着上海港的能级提升,越来越多的超大型集装箱轮靠港,考验着整个集装箱疏运体系和调度能力,分秒必争是码头作业的常态。上海边检通过“互联网+”让大船通关变得从容不迫。
“这些便利措施能使每艘外轮的靠泊时间平均缩短1至2小时。不仅每年给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码头船舶吞吐频率加快,对于提升集装箱流转速度和优化船舶航线起到很大作用。”洋山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周佳杰说。
在空港口岸,一系列先行先试也在轮番推进。在全国边检系统率先建成启用“上海单一窗口边检航空器申报平台”,可为每架出入境货机平均节省40分钟通关时间;打出“运载防疫物资边检专用窗口+货机查验专区+专职机坪巡查战队+无线移动验放车”等组合拳,全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据统计,2020年以来,上海边检共查验出入境货机超15万架次,占比全国超40%,并一度创下单日查验近400架次出入境货机历史新高。
以通关更便捷,推动要素流动大提速,如今的上海边检正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上海在高水平开发开放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栏目主编 许素菲
责任编辑 杨林雨
图片来源 上海边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