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世界赞叹“中国故事”

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塑料模具车间里,张功业在抛光一个模具(9月27日摄)。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迫切希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张功业说:“现在正是我技能圆梦的时候!”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明确阐释,将其涵盖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

看历史,观未来,民族精神为复兴大业“塑心”、“聚能”,牵动世界目光,引得外媒盛赞。

“创造”为媒

书写中国奇迹

“伟大创造精神”是当今中国挑战“不可能”、开启新篇章的不竭动力。

“创新必将成为‘中国崛起’背后的动力”,德国网站boerse-express报道称,在中国,富有创新精神的IT企业以及在工业和消费行业的众多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日本《中央公论》月刊以“‘科技强国’中国的光与影”为题刊文称,“距离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过去40年,中国现在除了在经济上,在科技领域也开始引领世界。中国还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在作为改革开放象征、作为经济特区发展起来的广东省深圳市以及北京西北部的中关村等,涌现出了大量初创企业。”

《日经商贸》周刊也刊文称,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正在成为最先进的革新者。

路透社报道称,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企业已经从“模仿者”进化为有影响力的“创新者”。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政府在推进“创造精神”方面,下大力气,用实功夫。

《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报道称,在过去30年里,中国用于研发的经费增长超过100倍——从仅仅30多亿美元增至4000多亿美元。高质量科学出版物对中国科学家论文的引用次数正在迅速上升。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在“中国制造2025”纲领下,政府鼓励国内公司发展本土技术。中国计划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袖,到2020年把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增加至10万台。

“创造精神”为中国注入发展势能,中国故事在续写,中国未来在路上。

“中国是一部蕴含过去、今天但最重要的是明天故事的百科全书。”尼日利亚《国家报》这样表达对当今中国的判断,“中国正发生一种积极的大跃升:市场国门对外开放,如今中国人心无旁骛,向前发展的势头能冲破任何障碍。”

“奋斗”为桨

扬帆时代航程

“伟大奋斗精神”是当今中国爬坡过坎,创造美好生活的生机活力。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40年发展史也是40年奋斗史,改革成就令人瞩目,奋斗征程波澜壮阔。

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报道,40年间,深圳早已改天换地,面貌也已经与过去农业渔村的面貌大相径庭。2018年的官方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中大部分是从内陆地区来到这个现代城市打拼的外地人。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40年来中国乡村改革振兴的缩影。意大利共产党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际部协调员弗朗切斯科马林焦在走访后表示,村民的居住环境在短短几十年里,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大多能听到来自老一辈有关贫穷的记忆,这种代际更替是非常迅速的。

奋斗者、追梦人,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共同身份。奋斗前行、追梦圆梦,每一步都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据俄新社报道,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中国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

“一个巨人的成长”,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以此为题记录中国40年奋斗历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整体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巨大改善。过去40年里,民众消费能力大幅提高,市场成为全球企业争抢的巨大蛋糕,中国旅客也成为全球重要的观光客源。”

大海依旧在,中国永远在!面向未来,奋斗精神让中国有底气,奋斗成果让人民能提气。时值新时代,东风浩荡,“奋斗”为桨,劈波斩浪向前行。

马来西亚《今日自由大马》刊文称,“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国家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中国那样的成就。在工业、教育、科技、交通和通信、太空探索、粮食生产等众多领域,中国几十年里取得的成就大于许多国家一个世纪里取得的。”

“团结”为桥

连接人类命运

“伟大团结精神”是当今中国团结合作、连接人类命运的重要桥梁。

“合则两利”,团结的背后,是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力量。“合作共赢是一种团结信号,所有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可以共享中国巨大的发展成果。这解释了为何中国模式如此吸引其他国家,为何各国这么热情地参与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模式。这是世界上国家间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德国知名智库席勒研究所主席兼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表示。

黑尔佳进一步指出,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上眼下唯一一个摒弃了地缘政治博弈因素的理念,因为这个理念将全人类放在第一位,将各个国家、地区的利益置于其后。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团结精神的内涵。正如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登的评论文章所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它以双赢为前提,是一种取代过去零和思维模式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可供人类共享的未来,吸引世界各国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共享繁荣。英国广播公司引述专家的话称,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超越了西方思想以国别、种族、历史、宗教划分的传统界限,是未来人类发展的新愿景。

共建、共治、共享,中国这一基于团结精神的全球治理观回应了暗流涌动的逆全球化思潮,缓解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受到国际舆论普遍好评。

苏丹政治分析人士穆罕穆德·哈桑·赛义德博士在泛非通讯社撰写评论文章称,习近平主席提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建立一个消除战争与冲突、实现普遍繁荣发展的人类社会。

“梦想”为窗

点亮国家形象

“伟大梦想精神”是当今中国传播理念、点亮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英国教授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中称:中国梦并非只有经济一个维度,与其他所有梦想一样,中国梦是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多方位设想——它不仅是关于中国的梦,还是关于民族的梦,是中国破茧成蝶的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展成效是“中国梦”内涵的最好注脚。法媒受访者马捷龙表示,他平时非常关注中国政府持续推进的以脱贫攻坚为代表的众多民生工程。让数千万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具有世界意义,希望这样的“中国梦”让更多人了解、加入并分享。

“中国梦”在改变中国,也在影响世界。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中国梦”,不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没什么关系的中国内部事业,而是对未来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英国《金融时报》也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这反映出“中国梦”与世界联系的紧密性。

梦想精神是属于世界的时代缩影。法国《回声报》网站刊文指出,在深刻变革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中国的发展方法发挥有效作用。从西方到东方,“梦”的意义变得更加唯物,或许也更符合时代精神。

在梦想的推动下,如今的中国正在以更加切实的行动、更加多元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正面而丰满的中国国家形象。“中国梦”成为中国形象的窗口,“中国梦”成为与世界共勉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