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作者 陈言】
进入2018年以后,对中日关系转暖的期待愈发高涨了起来,中日两国首脑互访的条件逐步成熟,两国企业间的合作也有了更多的机会。
中日两国各处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很强。在美国主张一对一地谈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时候,中日依旧在坚持国际大贸易的理念。在国与国争端的解决方式上,中日两国之间在战后一直使用谈判方式,从未发生过军事冲突。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外交先提出过“自由与繁荣之弧”战略,这两年“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全面继承了先前的提法,用日本媒体及日本外交评论家的话来说,不论是自由与繁荣之弧,还是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唯一的战略对象国家就是中国。在外交及安全保障上全面与中国对立该是日本这些年的重要国策。
一方面在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让中日两国有着大量的合作余地,两国在国际贸易等方面持有较多的共同点,采取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方式也基本相同。另一方面,用日本媒体及日本外交评论家的话来说,日本明确表示在外交及安全保障方面与中国对立。中日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经济上的合作与外交上的冲突。
但在2018年,中日之间的对立在向缓和发生转变。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11日,生活在东京上野动物园内的大熊猫宝宝“香香”。(图/东方IC)
让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并轨
在过去的2017年里,日本副首相、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11月29日的国会辩论时,直接将中国主导的亚洲社会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对外融资,称之为“(黑社会主导的)高利贷”(Sara-Kin),让日本国内的其他议员都觉得这个词出现在讨论法律法规的议会上,有失国会尊严,更是对其他国家的侮辱。
“不该用(黑社会主导的)高利贷(Sara-Kin)这个词来比喻AIIB。”民进党议员增子辉彦当即在国会上提出了这样的反驳意见。
“其实麻生大臣一直不看好AIIB,而且在麻生出任日本首相的2008年,也是他提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战略。”一家日本银行负责研究中日关系的调研人员对笔者说。
但原本只强调在一带一路构想上不参与、不合作的安倍晋三内阁,在2017年尽管大臣中有麻生那样坚持与中国对峙的成员,但内阁自身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安倍在6月的一次日本经济报社主办的论坛上,一反常态谈了有条件地在一带一路构想上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他提出的条件是“公开与透明”。尽管是有条件的,但毕竟和过去那种对立或者观望的态度有了很大的不同。
“我们也在想,该如何将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并轨。至少在首相府内部,就有人公开说印太战略不是为了与中国对立。”一位高位外交官在东京对笔者说。印太战略是2016年10月安倍晋三首相在肯尼亚首次提出的日本外交战略,日本媒体及外交评论家一直认为这个战略的提出,就是为了“牵制中国”。但很快出现了变化。2017年12月18日《静冈新闻》报道说,12月中旬日本向中国派出了有分量的人,当面解释过印太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可以大规模地合作”。
再看一下今后数年,比如到2025年前后,按目前中日两国的发展速度估算,那时中国的经济规模该是日本的5倍左右,换句话说是中国经济的再度翻番,而日本依旧在原地踏步。麻生等政治家有心同中国一直对立下去,但对立能给日本国家带来何种利益?让日本最终得到什么?麻生可以不回答,但一个国家的领导必须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麻生太郎资料图(图/东方IC)
2010年时,中日经济规模大致相当,日本媒体开始唱衰中国。走进日本书店能够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崩溃论”。整整7年过去了,中国没有像日本媒体期望的那样发生崩溃,而经济体量大致增加了一个半日本,单从GDP看,中国大概是两个半日本。过去的7年,亚洲国家中最没有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就是日本。中日贸易不断下滑,在安倍上台前的2011年,两国贸易总额为3784亿美元,到2016年只剩下3016亿美元。撇去中国在这期间经济规模翻番不说,短短几年时间下滑25%以上,问题有多严重,毋庸赘言。
“日本该考虑让自己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ADB)与AIIB合作、日本与中国在能源、环保方面合作、在一带一路构想上合作。我们已经开始注意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人类生存共同体这个概念。”上述银行的研究人员对笔者说。
有了这样的认识,中日共同打造人类生存共同体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中日企业在一带一路上有巨大的合作机会
中日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中日企业运营特点、技术特征的不一样,让中日两国在实现一带一路构想时能各自发挥各自的特点,这里具有巨大的商业合作机会。
日本是亚洲最先获得工业发展的国家,日本企业掌有大量的品牌,有工程、生产管理的经验,比其他国家更早地介入到了向亚洲国家出口资本与技术的行列中,在几乎所有亚洲国家中有自己的人脉关系,比较了解该如何与当地居民、政府打交道。中国是个快速实现了工业发展的国家,众多的技术在这里获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人口多,各个层次的工人、技术人员人数巨大。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多,工程量大,日本不可能向工程所在国派遣数千、上万的工人及技术人员,但中国不仅能,而且可以派出大量人员外出实现工程建设目的。
中日各自特点今后应该能够逐步获得应用。
在北京,笔者采访日立制作所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时,小久保总代表说,“有些海外客户,他们需要的是中国技术、中国系统、中国产品、中国解决方案,但也有些客户会指定核心部分的技术或产品希望能够采用日本品牌。”在一带一路上,中日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比我们想的要多很多。
日立集团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图/人民网)
相反笔者也知道这样一个例子。日立在利比亚获得了一个发电厂项目,客户认可日立的技术和产品,但考虑到成本因素,他们希望订单中,中国制造的比例要达到一半以上。最终日立在获得此项目后,联合中国的东方电气集团一起为客户提供了相关产品。
在上海,笔者采访日立建机(上海)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池田孝美时,谈到一带一路与中日企业的合作问题。池田总经理拿出了一张地图,指着地图谈了中国到俄罗斯、中国到中南亚及中国通过东南亚到新加坡的铁路建设。对一带一路的铁路建设相当的熟悉。这已经让笔者感到有些意外。接着看同一张图,池田总经理谈起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缅甸等公路建设时也如数家珍。在公路建设方面,笔者过去能够接触的资料不多,从池田总经理这里得到了不少信息。
“在铁路、公路建设方面,日立建机指导下面的经销商,成立与这些项目相关的项目部门。各经销商的项目部门会在当地对大企业的动向信息进行收集。另外,我们会根据工程情况,向相关企业提供提案。”池田总经理说。日立建机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其具体运作方式等,比我们想象的要具体,推进也非常的得力。
“我感觉中国政府期待像日立集团这样的大企业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贡献更多的力量。日立建机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协助日立集团去支持中国政府的开发战略。”池田总经理说。
不仅日立集团,其他日本企业也对一带一路十分的关心。2017年不少日企去成都、重庆投资,很多企业派人去西安等城市视察。2018年应该有更多的日本企业会发现一带一路商机,在日本政府调整了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后,日企与中国企业进行更多的合作也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