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重庆大力推进对外开放观察

新华社重庆4月15日电题: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重庆大力推进对外开放观察 新华社记者赵宇飞 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内陆开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率先开通向西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和向南通达东南亚的“陆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实现“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 开放,让重庆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重庆的开放发展,也正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 (小标题)创造多项第一 建设开放高地 走进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满眼都是印有“中欧班列”图标的集装箱,橙黄色的吊车紧张忙碌,一列列中欧班列驶出站台,前往1万余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团结村,是“一带一路”的关键地标。2011年3月,中国第一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在此首发。 而此前,中国内陆地区的货物主要经沿海地区出海,物流周期过长,投资者望而却步。 重庆将视野向西投射,西经陆路直达欧洲的“渝新欧”大通道就此诞生,首次将中国内陆与欧洲的时空距离,从40多天缩短至12天左右。 大潮既起,势不可挡。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截至今年3月超过1.3万列,物流网络覆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区域。 重庆创造的多项第一也得到复制推广。比如第一次实现沿线国家海关监管互认、第一次迎来中欧班列回程班列等。 继中欧班列之后,重庆又在内陆率先打通更快捷的南向大通道。 2017年9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正式开通运营,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东南亚国家,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5天左右,已成为西部最快捷的出海通道。 在世界版图上,重庆已从开放末梢成为开放前沿。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陆海新通道”通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地位正日益凸显。”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说。 (小标题)从全局谋划一域 以一域服务全局 开放,让重庆汇聚全球要素资源,迈向高质量发展。 “以前,内陆地区只能被动等待沿海产业转移,现在可以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李敬说。 重庆经济支柱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最初只是代工生产,随着数百家来自全球各地的相关企业陆续落户重庆,笔记本电脑的42种零部件已基本实现本地配套,也推动着电子信息产业向“芯、屏、器、核”多终端体系方向发展。 2018年,重庆实现进出口总值5222.6亿元, 逆势增长15.9%,在中西部位居前列,是2010年的4倍多,实际利用外资多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目前,重庆正在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开放,将助推重庆汇聚全球智能化资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李敬说。 重庆的开放发展,也正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陆海新通道”正在形成以重庆为基点,辐射全球的互联互通网络。 “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盖全球六大洲7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个港口。不久前,在越南生产的电子产品,经“陆海新通道”抵达重庆,再通过中欧班列运抵欧洲;德国、比利时的货物也通过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运抵东南亚市场,物流周期均成功缩短一半以上。 (小标题)改革再出发 迈向开放新高地 如今,重庆努力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的改革攻坚已全面铺开—— 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将全面提升。《重庆口岸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正式发布,目标是货物提离时间降低三分之一以上,口岸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已将外贸申报时间从50分钟缩短至10秒钟。 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正式启动。中国和新加坡将合作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探索多种运输方式在货物交接、合同运单等方面的制度对接和统一规范。 “未来,重庆将建成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提升国际物流中转效率,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说。 营商环境也将进一步优化,外向型经济水平将得到提升。 重庆自贸试验区已出台141项创新举措,其中11项为全国首创,开办企业的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3个小时。智能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也正加速形成,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陆续落户,金世利钛合金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项目,以及新加坡丰树、普洛斯等世界500强物流项目均已顺利落户。 “重庆已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启迈向内陆开放高地的新航程。”李敬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