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财年,维他奶中国大陆业务收入从26.7亿港元增至50.1亿港元,在整体收入的占比也从49.3%升至66.6%。维他奶在广东东莞的新生产厂房已经投产,但最近的事件发生后,维他奶的最大收入贡献业务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金融圈
记者:叶碧华,房子翔 编辑:李清宇
部分资料图片来自于:公开披露、凤凰《风暴眼》、上市公司财报
图:维他奶品牌系列产品
内地业务占比超六成
维他奶国际(0345.HK)去年录得收入75.2亿港元,其中50.08亿港元由中国大陆贡献,占比达66.6%,且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增长11%,由此带动集团业务收入增长4%。
涉及维他奶的事件发生次日即7月2日,维他奶在内地的代言人龚俊、任嘉伦也接连宣布,即日起终止与“维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维他奶集团于1994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深圳建立首家厂房,随着业务稳步发展,陆续在上海、佛山、武汉和东莞(在建)设立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设立分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翻阅该公司历年财报发现,自2018财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起,中国大陆业务开始占到维他奶整体业务量的一半以上。在2017-2021近五个财年里,维他奶中国大陆业务收入从26.7亿港元增至50.1亿港元,在整体收入的占比也从49.3%升至66.6%。
据财报披露,维他奶集团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1财年里,备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香港地区来自学校、便利店及食肆等销售渠道的业务营收减少,业务收入严重下跌12%。
期内,集团年度经营溢利增长19%,但撇除有关新冠疫情的政府补贴后,经营溢利下跌11%;毛利为39.54亿港元,上升3%,撇除新冠疫情相关补贴后,毛利上升2%。毛利率维持在53%。
维他奶国际执行主席罗友礼此前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该集团将会在内地推出燕麦奶和气泡柠檬茶两款产品。彼时,他还表示,随着疫情缓和,未来集团将会继续投入资源拓展内地业务发展,确保增长势头。
目前,维他奶在广东东莞的新生产厂房已经投产,但最近的事件发生后,维他奶的最大收入贡献业务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维他奶产品屡上黑榜
那么处于舆论中心的维他奶到底什么来头?
凤凰《风暴眼》梳理发现,截至2020年9月30日,维他奶的大股东为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持股比例为14.05%,第二大股东陈罗慕莲与第三大股东罗慕贞除个人持股之外,还由东亚银行受托代管有限公司以代理人名义代罗桂祥基金(慈善基金)持有权益,二者持股比例分别为9.03%、8.94%。
事实上,作为老牌消费品牌,维他奶做产品并不怎么样。跟着凤凰《风暴眼》看看这家公司是如何屡上黑榜死不悔改的。
- 2021年5月,维他奶其他3批次饮料,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未准入境。
- 2020年10月,维他奶旗下4批次产地为中国香港的饮料产品被拒入境,其中一批次豆奶饮料产品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泛酸钙”被拒。
- 2020年4月及5月,维他奶3批次饮料、1批次豆奶饮料,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泛酸钙”未能入境。
- 2017-2021年,维他奶从未在黑榜上缺席过。甚至于2017年11月,有61批次、合计5.92吨的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拦在境外。
可以,这种契而不舍的“摆烂”精神,非常维他。
落实到具体产品上,维他奶比较受喜爱的有两款产品,分别为豆奶和柠檬茶产品。其中豆奶产品迷惑力很强,往往被认为是一款健康产品。
凤凰《风暴眼》仔细看了看它的配料表,其营养成分主要是6.5g碳水、2g蛋白质、1.4g脂肪(其中饱和脂肪酸0.5g,反式脂肪酸0),其余的营养元素也仅限于含有一点VB,说是豆奶,其实是一款含有大量糖分的普通饮料。
产品做的烂,业绩涨不动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6月17日,维他奶发布了2020/2021财政年度(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业绩,除中国内地业绩实现增长外,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加坡等地的业绩未能实现增长或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2020/2021财政年度,维他奶收入75.2亿港元,同比增长4%。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5.48亿港元,同比上升2%。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助成为了维他奶利润的重要来源,从整体来看,去除所有新冠病毒相关政府补贴,维他奶经营利润要下跌35%。
此外,仅内地而言,疫情补贴导致维他奶内地经营利润增长8%。撇除相关政府补贴,经营利润则下跌4%。
内地市场对维他奶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2017/2018、2018/2019、2019/2020三个财年,中国内地收入(人民币口径)分别为31.19亿元、39.73亿元、40.25亿元,占维他奶总收入比重一直在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