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一种用韵语创作,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顾名思义,潮汕童谣就是以潮汕方言吟唱的,它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音韵,而且所反映的靠海吃海、出洋过番、敬神事鬼等充满海洋气息的民俗风情,彰显着潮汕独特的地域色彩,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潮汕童谣除了具有口头性、民间性、歌谣性和儿童性等一般童谣的共同特征外,所涵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过番歌、生活歌、滑稽歌、摇篮歌、劳作歌、亲情歌、常识歌、劝世歌、土产歌、咏景歌等。潮汕童谣作为潮汕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一、艰苦奋斗的写照:讨海、过番歌
从地域色彩看,潮汕地区靠近大海,境内还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流,为冷暖洋流和咸淡水交界水域,海鲜极其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讨海成为潮汕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关讨海的童谣也经常出现,例如下面这首《雨落落,阿公去栅箔》:雨落落,阿公去栅箔,栅着鲤鱼共苦初。阿公哩爱卖,阿婆哩爱柯,两人相打相挽毛。挽去见老爹,老爹笑呵呵,担恁二人好笑绝。(栅箔:潮州俗语说的“讨掠”,就是到溪里捉鱼虾、讨生活)这首童谣大意:下雨天,阿公去捕鱼,捕得鲤鱼和苦初鱼,阿公想卖,奶奶想留着自己吃,两人吵架找老爹解决。这种便是“讨海歌”。潮汕文化是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衍生的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潮人过洋在外“过番歌”。长期以来,自然环境的陶冶,历史演绎的积淀,造就潮汕文化中和、开放、多样的特点,反映在潮汕童谣上,便是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多样,平和而不激烈,含蓄而不奔放,精细而不阔大的开放型海洋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
极具潮汕代表性的过番歌,以《一溪目汁》为例。“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转,勿忘父母共妻房。”《一溪目汁》用白描手法,记录了“过番”日子的艰苦,劝告外出的“番客”们孤身在外也别忘了家乡的亲人。过番,就是指离开故土,到“番邦”谋生。而“番邦”通常泛指国外,“过番”指的是过南洋,也就是现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这些漂洋过海、外国谋生的人被称为“番客”。每年农历九月、十月的时候,出国谋生的潮汕人便会乘东北信风出发,顺风一月半方可抵南洋,也就是“番”。
“番客”们一般选择乘坐“红头船”过番。“红头船”,指的是广东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漆红色,故称红头船。将船头漆为红色,是因为广东位于南方,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所以船头用红油漆饰,红头船的由来就是如此。那为何要乘坐红头船过番呢?有一种说法是:红色的船头能够趋吉避凶。红头船的发祥地澄海,现在还有一处纪念“过番”那段艰苦历史的“红头船公园”。对潮汕侨胞来说,“红头船”既是苦涩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向往;既是万千赤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桥梁,又是海内外潮人团结的纽带。“红头船”所展示的“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催人奋进的一种精神。
二、潮汕日常生活的记录:生活歌
潮汕童谣中的“生活歌”,深深反映了潮汕人民的生活实况以及风俗习惯,充满着方言的趣味和乡土情趣,也承载着潮汕人精明务实、勇于开拓的精神特质,它在词汇使用及反映民俗等方面都彰显着潮汕独特的地域特色。例如这首“生活歌”《天顶一粒星》: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拼爱食油槌;油槌未曾熟,阿奴拼爱食猪肉;猪肉未曾割,阿奴拼爱食番葛;番葛未曾挖,阿奴拼爱食阿老爹三杯酒;酒未激,爱食粟;粟未挨,爱食鸡;鸡未邰,爱食梨;
梨未摘,阿奴哭了白白歇,白白歇。
生活歌,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潮汕人民生活的日常小事。将这些日常小事编成童谣,让小孩子用吟唱的方式懂得用心生活。《天顶一粒星》采用顶针的手法,一环扣一环,形象地描绘出小孩子贪吃贪玩,最后啥都要不到的无奈,颇为有趣。在潮汕童谣中,普通百姓平凡的生活小事也变得生动形象,更加活泼起来。
三、童谣中的形象之选:滑稽歌
潮汕童谣中有一个非常重要,也占有很大比例的内容,就是滑稽歌。如《古昔时》:古昔时,我公尚富尚有钱:起厝革玻璃。请个先生来教示:头句“乾为天”,二句“坤为地”,三句唔莂读一年。《阿公会买物》:阿妈去洗衫,遇着阮阿爸;阿爸去上市,买个猪头独只耳。阮阿公,会买物;买双袜,做二过;买双鞋,做二畔;买副衫裤乞阿爸,衫哩独只綩,裤哩长短脚。
潮汕童谣以鲜活的语言和精当的修辞手法形成自然幽默的艺术风格。又如这两首《古昔时》《阿公会买物》,便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讽刺的表现手法,讽刺了纨绔子弟目不识丁,调侃“阿公”不会购物、尽买次品,讽刺“阿爸”不懂“上市”料理家务。
四、内容多样的潮汕童谣
除了以上介绍的过番歌、生活歌、滑稽歌之外,還有摇篮歌、劳作歌、亲情歌、常识歌、劝世歌等。比如,下面这首“劝世歌”《做人》:做贼先从偷把米,博钱先从蚶壳起;教囝先从细时教,做人先从勤俭起。“劝世歌”《做人》告诉我们要忠厚孝顺,要相信好人有好报。任何一种习惯都是从小做起,坏习惯如此,好习惯亦然。因此学习做人的道理,要从小时候、小事情做起。
在童谣盛行的年代,有些地区也用木屐有节奏地敲打使童谣更加易读易记而朗朗上口。木屐,也称木底鞋,是我国一种民俗用品,多用泡木、黄桑木、苦栋木等制成,敲打出来的声音清脆响亮而干净。在古老的潮汕地区,穿木屐是潮汕人的传统风俗,木屐也成为传统老辈人生活的日用品。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唱一方歌。潮汕童谣作为潮汕文化当中一种独特的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民间技艺,我们应该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以其轻快明朗的语调,蓬勃向上的精神,唤起人们对潮汕历史和童年时代的回忆,传承与弘扬潮汕文化,为潮汕争光!
那些遥远的、失落的潮汕童谣,你还记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