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6月20日晚,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金旋律艺术团携手无锡太湖美合唱团,在贺绿汀音乐厅共同唱响这部作品。演出由指挥家曹丁执棒、白俄罗斯钢琴家奥莉卡·萨玛苏耶娃伴奏。当流传80年的旋律再度唱响,台上台下依然心潮澎湃。
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1939年,诗人光未然在抵达延安后用五天时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组诗。壮美的诗篇打动了冼星海,他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六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他们将对民族危亡的痛,化作中华儿女的怒吼。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这场用木鱼、煤油桶、搪瓷缸伴奏的演出,令“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很快,《黄河大合唱》就传遍了全国,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吹响了救亡的号角,激励着热血青年奔赴战场。当时有评论称“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这已经不是两支合唱团第一次演绎《黄河大合唱》了。2016年,无锡太湖美合唱团曾在无锡大剧院歌剧厅,与杭州爱乐乐团合作演绎《黄河大合唱》。而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金旋律艺术团,早在其成立的2009年,就在江湾体育场参与了万人同唱《黄河大合唱》的演出。金旋律艺术团副团长第五同告诉记者,当年是《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指挥家曹鹏带领来自社会各界的22000余名合唱队员一起演绎了这部作品,盛况空前。
2015年,中国和新加坡建交25周年,金旋律艺术团受邀在新加坡著名的滨海艺术中心演出了《黄河大合唱》。副团长李丽对当时的演出记忆犹新:“我们和新加坡当地交响乐团合作,唱了《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三首曲子,新加坡当地华人观众非常激动,全场掌声雷动。”
120人队伍,唱出恢弘气势
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金旋律艺术团和江苏无锡太湖美合唱团都成立于2009年,前者由退休记者、编辑、导演、节目主持人等组成,后者由企业家、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组成。两支合唱团都十分活跃,金旋律艺术团每年坚持进行十几次基层演出,把歌声带到社区、学校、敬老院和部队。
把长三角两支合唱团120人的队伍凝聚在一起的是64岁的国家一级指挥曹丁。他曾任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乐团以及上海歌剧院指挥,在国内外舞台上,他曾指挥《黄河大合唱》超过100场,对这部作品有着深厚的感情。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艺术成就很高,难度也很大。今年金旋律合唱团和太湖美合唱团恰好都成立十周年,他们作为业余合唱团都实力非凡,对艺术也都十分执着。两团加起来120人,更好地诠释这部作品恢弘的气势。”曹丁说。
虽然演过了许多遍《黄河大合唱》,但第五同觉得,这是唱得最专业、最细腻的一次。前前后后,曹丁带着大家排练了半年,严格要求,悉心指导。担任钢琴伴奏的白俄罗斯钢琴家奥莉卡·萨玛苏耶娃也大有来头。奥莉卡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已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多年。她是第一个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白俄罗斯音乐家。80年前,这部在延安诞生的伟大作品,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最强音;80年后再听黄河咆哮,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除了《黄河大合唱》,两支合唱团还演绎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绒花》《长江之歌》《怀念战友》《游击队之歌》《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展现了各自的实力与个性。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摄影:司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