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画坛罕见,一门五兄弟皆为画家,正在演绎当代画坛一段传奇。

美术会客厅(MSHKT)今天

(导读:民国时期杭州城里有位身兼众艺的著名画家韩小梅,其仕女画与肖像画为世所重。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他倾心诲育10个子女,皆有所成,韩澄、韩敏、韩山、韩伍、韩硕成为驰名江南画坛的“韩氏五虎”。一门兄弟皆成为有所建树的画家,在中国画坛上实属罕见,正在演绎当代画坛的一段传奇。)


上海画坛韩氏五兄弟由右至左( 韩敏、韩山、韩澄、韩伍、韩硕)


大哥韩澄,1927年出生,现93岁。他的人物画题材广泛,从古典仕女到京剧人物都得心应手。

老二韩敏,1929年出生,现91岁。是当代画坛的一名大家。无论人物花鸟,鳞介走兽,以至书法,皆所精善。

老三韩山,1931年出生,现89岁。曾任苏州国画院副院长。专攻动物,尤善画虎。

老五韩伍,1936年出生,现84岁。很早就与二哥韩敏一样,以连环画家和插图画家名噪南北。

老小韩硕,1945年出生,现75岁。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热血》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


要细数五兄弟的画,还真是龙生九子各有所好。韩澄爱戏,画多以京剧人物见长;韩敏善画连环画、国画,画中透出他对诗文的熟稔;韩山画虎,结合近代技法令人称赞;韩伍的国画、连环画皆出彩,反映现实又不失浪漫;韩硕的国画精益求精,作品既有轻快技法,又有耐人寻味的意境。


论及影响力,韩敏、韩伍和韩硕在海上艺坛恐怕更具影响力,他们的作品印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艺术发展的风雨历程。


其中

老大韩澄居杭州,

老三韩山居苏州,

而韩敏、韩伍、韩硕三人居上海,

又皆以画连环画起家的人物画家,

现就以

“海上同门三兄弟”

放在前面先说,韩澄、韩山随在后面


1


韩敏

“90后”硬核画家


海上名家—韩敏


韩敏

1929年出生,浙江杭州人。幼承庭训,耽心翰墨。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从事连环画、年画创作,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先後赴新加坡、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广泛。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先後赴新加坡、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广泛。1952年起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 。擅长连环画,作品《郑板桥》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


韩敏先生每日精进不辍笔墨



蕉荫美人 97×56cm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绘画史上出现了连环画这一对当时文化艺术产生广泛影响的画科。作为当时连环画发展的重镇,上海汇聚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画家,当今海派大画家韩敏先生便是斐然有成的一位。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白毛女》《郑板桥》《林家铺子》《焦裕禄》《龙江颂》《大庆油田》等家喻户晓的连环画,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成为连环画史上不可磨灭的力作。


明皇击鞠图 70×111cm


如果说连环画囿于其画种特质而不能代表一个画家真正艺术审美高度的话,那么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和书法几方面皆有极高造诣的韩敏先生足令同道倾服。已故绘画大师顾炳鑫先生誉其为“全能画家”。也是画坛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幽篁倩影 96×47cm2000年

观沧海136×69cm2003年


韩敏先生成就最高者当属人物画与花鸟画。在当代海派绘画中,他与刘旦宅均是为人乐道的古典人物大家。如今,刘旦宅已辞世数年。91岁的韩敏,眼不花手不抖,并不断以新出的作品撩动着爱画人的古典情结。


《梳妆图》68×47cm


其笔下人物品类众多,

他皆能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

而选择相应的技法技巧进行创作。

仕女人物开面典雅端庄,

体态或闲雅潇洒或婀娜多姿;


《仕女》66×56cm



崔莺莺89×47cm


释道人物端严持重,

观之令人起矜庄伏拜之想;


韩敏 观音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达摩》89×47cm

《罗汉图》67×45cm

《达摩像》180×96cm


隐逸人物,平和简静,

睹之有归往山林之思。

人物气质经过他鬼斧神工般的笔体功夫,

一一流露于毫素之间,

真可谓得造化之神髓。


陶渊明造像68×61cm1990年

老子出关110×60cm1998年


他全面而深入的继承传统绘画的精华以外,还立足当下,深入现实生活之中。他思想极为活跃,与很多年轻人一样,常看《非诚勿扰》等生活综艺节目。娱乐之外,他比别人多了一份在绘画上的思考与借鉴。


“我是画仕女的,台上正好站着24个姑娘,研究她们的出身、经历、性格和面相之间的关系,也是为我的创作积累素材。”韩敏总结说,“如果不了解人们现在的审美观,我的画就是画得再好也是不合时宜的。”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是老先生孜孜以求的。


听琴图70×46cm2008年


作为画家,在艺术上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走得长久。“拿得起”就是要善于学习,深入传统,汲取丰富的营养以自壮;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放得下”就是要学会跳出前人藩篱,勇于出新,表现出时代精神,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这是韩敏先生多年来一直持守不变的艺术见解。


潇湘遗韵52×50cm1991年


如何出新?他认为,关键要做到一讨、二偷、三抢。


讨,就是认真讨教,敢于向生活讨教,向自然讨教;偷,就是要善于学习,既要学习古人,也要学习今人;抢,就是抢时间,要勤奋工作,不能好吃懒做。


高龄的他,还觉得自己画画“不足的地方还很多”,所以他不喜欢办展览、出作品集,总认为那些作品都不能完完全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如此虚怀若谷、谦以自牧的君子之风,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君子图114×33.5cm×4


近几年他的画作愈发有老笔纷披、老辣沉着之渐老渐熟之醇厚气味。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与他的艺术史观的进一步探求有莫大关系。书画同源,他始终深扎其艺术土壤,故临习书法尤为勤苦。


红楼四美图 草书册页


他对书法的重视程度和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一手风神骀荡的 “板桥体”独领画坛数十年,书画相得益彰,余味无穷。



八十岁以后,他在书法的研究和创作上投入更多时间,他突破了以往酷肖的“板桥体”,弱化原本常见的大开大合的处理方式,用笔更加洗练凝灵,结字更趋平稳停当,少了几分张扬,多了几分淡定,渐渐与“板桥体”拉开了距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韩体”,独步画坛。


他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且能寻找很多乐趣的人。在家庭里,他是活宝;在外面,他擅交朋友。他能吃苦,是个乐天派,却不好张扬与名利。


《舞蹈》79×47cm


韩硕回忆说:“那个时候他评职称表格都是我帮他填的,他都忘了自己画过什么,得过什么奖,他无所谓的,对工资、职称都不在意。他一贯这样。


他喜欢眼前开心,过好每一天。”或许其声名远播,艺术成就斐然,更源于他对生活有一颗平常之心。


《庭院深深》72×71cm

老子出关图69×69cm1995年


韩敏与人为善,主张做人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常想到别人。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会捐钱、捐物,接济困苦。碰到灾害,主动义卖自己的画作,为灾难的善后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爱心慈善从不停息,而这一奉献就是十余载。他不为钱不为利,是一颗“众善奉行”之心让一位老艺术家始终走在慈善活动的前沿。2015年12日,韩敏荣获第七届“上海市慈善之星”。


2


韩伍

不教一日闲过



韩伍和韩敏一样,很早就以连环画家和插图画家名噪天下,他的画造型准确,功力深湛。海上画坛,高手如林。像韩伍这样人物、山水、花鸟均能画出自己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者,在其同辈的海派画家中确乎不多见。韩伍无愧于海上画坛多面手的美誉。



老大老二老三都随他父亲学画,到了老五韩伍,韩小梅决定让儿子上学,不再让他学画,因为他画了一辈子画,却穷了一辈子,终于不希望家里人再继续以画为生。



可韩伍偏偏爱画如命,父亲越是不让他画,他就越是变了法儿偷偷地画,

也因此挨了不少打。后来他终于倔强地走上了绘画之路。



韩伍最初是以连环画和插图画“起家”的。如果说韩伍的兄长韩敏的画在写实里添加了许多浪漫的成分的话,那么,韩伍的作品则在浪漫一下的地方显示出务实的本性。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幅画,使得韩伍的作品不张扬、不草率,就像他为人处世,平和低调,细嚼又其味无穷。



韩伍能够成为画坛的多面手,不能不说得益于他开阔的艺术视野。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他本从海上西画名师钱延康、朱怀新学艺,后又随程十发先生习画,在中西绘画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他绘画的特点之一是幅面较小,内容单纯,笔墨不多,即使景气势宏大的山水画也仅选取十分单纯的景致,但一树、一花、一石、一舍都很有味道,善于以简代繁。



在他看来,绘画的最高技巧就是在于用最简单的线条营造出意蕴最深远的境界。他喜欢借助平淡的画面传达深厚的思想,在概括中蕴藏丰富的意味。


但是,如果问韩伍本人,他最得意的绘画题材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京剧。因为京剧画将他的业余爱好和艺术创作自然地结合了起来。



韩伍的父亲韩小梅既为人物画家,亦是戏迷,挥毫之余,击拍吟唱。韩伍从小尾随父亲接触京剧,耳濡目染。因无机会去戏院看戏,他常“孵”在邻居家听收音机、留声机,模仿学唱,被称为“留学生”。



后来虽然从事绘画职业,但“唱戏”的嗜好一直萦绕于脑海,挥之不去。绘画之余,润润声腔,常参与票友联欢,来一两段杨(宝森)派戏,过过戏瘾,梦想成为海上杨派名票。



光票戏不过瘾,韩伍还要将他对京剧的热爱诉诸笔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京剧画要真正画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得到圈内外的肯定并非易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比一般的人物画更难画。



画京剧画,一需画家对京剧人物十分熟悉,二要求画家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笔墨功夫。韩伍两者兼备,画起京剧画来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成一格,在关良、程十发、韩敏、颜梅华等高手如林的京剧画创作领域,寻觅到了属于他的独特的一席之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3


韩硕

举重若轻赋新词,长锋洗练垂汗青



韩硕

生于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 学院中国画系。上海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作品:连环画《水浒故事》、《摘缨会》、《家》、《一袋玉米》、

《岳云与关铃》,与施大畏合作的《亲人》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首届上海文学美术二等奖,《好老师》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



韩硕作品 热血 1999年


韩硕是韩氏兄弟中最小的,当年他放弃出版社副总编而到画院做一名普通的画家,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是在当他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的金奖后,他们才真正认识到这种选择的价值所在。


韩硕作品 南昌起义 2009年


局部1


局部2


韩硕很早就崭露头角,和几位兄长一样,才华横溢的韩硕也一直低调处世,即使得到了金奖、即使担任了上海中国画院的副院长,他还是依然故我,勤勤恳恳工作、辛辛苦苦画画。淡泊名利,谦逊平和,在平平淡淡中,你会感受到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和他的人一样,他的作品也是从容自如,轻松随意的笔墨技法,夸张有趣的人物造型,在有限的笔墨之间营造出耐人寻味的作品意境。


韩硕作品 红绿灯 2003


韩硕的人物画

得益于他早期在连环画和插画创作中的磨练。


韩硕作品 我要向毛主席报告的 1981


早年通过美术学院的科班学习,韩硕的造型基础十分扎实,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笔墨又决定了人物画不能拘泥于真实的写照,由此形成了韩硕在传统笔墨统摄下人物造型的独特风格。


韩硕作品 我们在太行山上 2005年


韩硕的人物画用自己的实践创造出了既具有传统笔墨韵味,又具有现代绘画范式的新颖语汇。他把传统笔墨的写意性特征抽绎出来,作为绘画技法的最基本语汇,再结合写实性的造型手段,并将后者纳入到前者的规则之中,以此树立起自己举重若轻的艺术风格。


韩硕作品 天下事 2004


韩硕的人物形象并不刻意摹真,不纠结于服饰的繁缛细节,而是将细节分解为在一个好看的外轮廓下的一个个精巧的平面。


物象本身的物理结构早就被他那些充满灵性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的线条所替换了。


韩硕作品 蔡元培和林风眠 2002年


他对于线和线间的关系、秩序、节奏的关注更甚于物象本身的物理结构,体现了超然的智慧和修养。


韩硕擅长用线,喜好长锋兼毫的毛笔。


这需要创作者对笔墨有恰到好处的控制,如此方能施展长锋“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意趣。


提按腾挪间线条袅袅,变化不多,但绵绵生韵,显示了画家灵活的手法和简约的风格,强化了作品的写意性和抒情性。


韩硕作品 沈钧儒1998年

韩硕作品 吴昌硕 1998年


从他画的人物手和脚可以发现,那灵动恣纵的一笔书,总有点似是而非、点到即可的干练。


无须去深究其手的关节粗细,但那在大的关系下肯定但又简洁的几笔勾画,却能让人领悟笔致的麻利与清爽的魅力。


韩硕作品 烛光下的天使 2003年


韩硕作品的抒情性特征既是由笔墨个性所决定的,又是他对画面苦心经营的结果。


虽然他很少画繁复的内容,但越是少的内容,构图也就越困难,尤其是大幅画的作品,只有寥寥几个,甚至只有一二个人,那位置的安排就大可推敲了。

韩硕善于利用画面的空白部分营造气氛,把古人“计白当黑”的观念发挥到极致。



大片的空间不仅给观者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也给画面增添了悦目的观感。

而这种极具现代意味的风格又与当代人的欣赏习惯相吻合,从而形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力。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而在人物肖像的创作中,那看似简练、一泻而成的线条背后,是对人物气质、特征的反复琢磨。


在那些潇洒的画作背后,隐藏着太多的不潇洒,太多的亦步亦趋,太多的战战兢兢。但正是这些“太多”,使得他作品轻松随意的洒脱之感打动了观者。


韩硕作品 丽人行

韩硕作品 绿提琴 2005年


韩硕的作品中常常取材重大历史题材。在美术史上,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始终作为一种专题存在,比如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反映市井生活的,还有是反映宫廷面貌的《韩熙载夜宴图》。


然而此类题材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断层,明清之后,国画创作开始偏向‘玩赏’。


韩硕作品 遛狗的女孩 2008年


创作过程的严谨和艰苦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表现的东西是需要反复核实的历史事件,所以准备工作就很复杂,很庞大。很多艺术家因此不愿尝试。


然而,对于重大历史题材的发展轨迹,韩硕始终抱有清醒的认识,并视现实主义创作为主流。


韩硕作品 白蛇传 2014年

韩硕作品 挡马 2015年

韩硕作品 群英会 2015年

韩硕作品 十五贯 2015年(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韩硕作品 拾玉镯 2015年

韩硕作品 钟馗嫁妹 2014年


而对于高明的收藏家而言,其目光不会盲目跟着市场,不会只集中在已经产生巨大价值的所谓古董画上。事实上,国外有许多收藏家始终致力于搜罗各个国家的主流题材创作。


因此,无论是否受到国内市场的重视,现实主义作品始终保有价值,因为这些作品是反映历史并直达人心的,潜在价值巨大。


韩硕作品 晨曲 2013年

韩硕作品 大地 2012

韩硕作品 画说唐诗系列


韩硕作品 画说唐诗系列


韩硕作品 画说唐诗系列(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韩硕作品 西游记之盘丝洞 2004



4


韩澄


不求闻达,而能乐艺其中


韩澄,1927年出生。自幼受家庭熏陶,与众弟兄苦读寒窗十年于沪上。曾进修于浙江美院,受周昌谷、潘韵诸名师的指点。后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工作。90年代开始专攻中国人物画。


曾于杭州西泠印社举办个人画展,其中京剧人物颇受好评,遂尤多注力。因性喜戏曲,时或粉墨登场,甚得神韵,故其笔下角色,无不形神毕肖,或证之剧情,竟能丝毫不差。笔墨耕耘数十年,不求闻达,而能乐在其中矣。



韩澄的画,以京剧人物见长。韩澄是一个地道的京剧票友,用十弟韩硕的话来说,大哥简直就是一个戏痴,一旦遇到知己,又唱又白,手舞足蹈。但是,看韩澄的京剧人物画,却满眼只见一个字:静。


看不到浮华和巧饰,只有一颗安静作画的心。他画《宇宙锋》、《火焰驹》、《坐楼杀惜》等等,人物的眼神,手势,甚至那些裙袂的褶皱与波纹,被他细细画来,宛若重生。

韩澄的人物画,注重写实,一笔一画,中规中矩。性格耿介的他在画中充分流露出平正朴实、不事浮华、不假巧饰的特点;然而,他对于画中人物的眼神、表情、身姿的刻画,仍是一丝不苟,细心塑造。


虽说是写实这作,但通过对形象的准确描绘来反映其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正符合了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优秀传统。


5


韩山:让作品说话



韩山

1931年生,擅画动物,尤擅画虎。退休前在苏州国画院任职,现在苏州东山设有韩山工作室“铸虎楼”。


国画大师范曾说:画虎,北有冯大中,南有韩山。而《美术报》出版的《当代画虎百家》韩山排名第一。


韩山作品

韩山作品


韩老为人低调宽容,淡泊名利。遇事“礼让三先”。他自幼与兄长一起随父学画。

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艺术道路坎坷曲折,使他耽误很多很多。


韩山作品


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信奉真才实学,他不争名利。因年事已高,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无意申请参加全国美协,更不屑许多虚设头衔。


韩山作品


韩山久居苏州,十余年前,作为人物画家的他开始进行动物画的创作,这是他不满既有成就,向新领域开拓的一种尝试。也显现出他温厚性格里隐含着汹涌激情。


韩山作品


韩山擅画动物走兽,尤善画虎。其创作态度严谨、精益求精,作品力求摆脱传统动物走兽画的程式、套路。使既具传统文化气息,又融合近代画理和技法,可谓别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韩山在艺术创作上信奉一句名言:让作品说话。


韩山作品


和传统画法不同的是,韩山画虎以写实出发,摆脱了传统笔墨技法上诸多的清规戒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以晕染描摹之法画出山君真实的动态面目,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韩山作品


韩山作品


韩山作品


韩氏兄弟的画风各异,但是有一点则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艺术、对于中国绘画的热爱。如果说,绘画曾经是他们用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一个媒介的话,那么,对于最小的也已经75岁的韩氏兄弟来说,今天他们仍然对于绘画孜孜以求的原因,则早已超越了绘画本身。


韩氏五兄弟不仅在画坛各自成名,五人之间兄弟情也是一大佳话,说起五人之间深厚的兄弟情,与他们父亲韩小梅也是分不开的。为了培养孩子们自立能力和友爱之情,父亲要求他们创办了名为《鹡鸰季刊》的刊物。


经过兄弟几个的积极筹备,一本油印的32开的小册子诞生了。父亲的这个要求让兄弟几个迷上了这份工作,之后他们又办了《鹡鸰漫画》,里面是大家创作的漫画,贴上刊头画,再用牛皮纸做底,张贴在墙上供大家分享点评。


这样的合作不但让他们对漫画越发燃起了热情,三位哥哥参加工作后,韩伍还以日记形式创办了《鹡鸰周刊》,每期都有父亲犀利的评语。那些至今还保存下来的《周刊》和漫画如今更是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至宝,这里边承载着兄弟几个年少时的单纯而宝贵的美好时光。


至今儿时兄弟几个轮流做模特儿的情景仍深深印在韩敏的心中,或许正是在这样充满温情与趣味的艺术熏陶,才使五兄弟都将父亲的意志转化成了目己的兴趣,能够将画国画坚持到老,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办不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对于他们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惯性,他们完全不需要再用绘画来证明什么,他们已经把绘画当做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疫情猖獗,祝您健康!!!



中国书画邮(ZGSHY0816)2020.3.21

欢迎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