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寻梦环游记》,我记住了一句经典台词:
一直以为爱的反义词是不爱,直到现在才明白,爱的反义词是遗忘。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记住他(她)。如果你恨一个人,请将他(她)遗忘。
对一座城市而言,如果你热爱她,爱得深沉,请记住她的名字,记住她的容貌。
一座城市的容貌是什么?除了那壮丽的山河,人们的脸庞,还有那生长于城市各处的镌刻和沉淀了人文基因的建筑。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雨果说,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贝聿铭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热爱一座城,就请记住这座城市外化为建筑形态的“音乐”、“史书”和“人文思想”。
重庆,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城市品格和气质的经典建筑,散落于城市乡村之间,如星河一般璀璨。
为了不让这些历史建筑被人们遗忘,这座城市的有识之士和管理层面,正在积极努力。
9月2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官,发布了《重庆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中心城区)保护规划》。
列入保护规划的这些建筑,有的,你可以听说过;有的,你可能去打过卡;还有的,你天天可能都要从它的身旁,不经意地走过。
有哪些建筑?我们一起来看看!
渝北区
建筑名称:彭家大院
所在位置: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
始建于十九世纪,传统巴渝风貌,土木结构,规模较大,多重院落,内部陈设体现了巴渝生活气息。建筑主体结构为木穿斗结构,正房局部采用抬梁结构。屋顶为小青瓦悬山屋顶的组合,墙体为木板壁墙和竹夹壁墙,木格窗与门头处都有精致雕花。内部还保留着古老的雕花木床,屋前还摆放着石磨、碾子等老物件。
建筑名称:多宝渡槽
所在位置:渝北区古路镇继光村3社
始建于1973年,市政水利设施,拱券结构,形态优美,景观价值较高。渡槽跨越溪流,周围树木茂密,绿植环绕。渡槽细部刻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产性标语和“江北县多宝公社一九七三年九月立”的文字。
建筑名称:统景风景桥
所在位置:渝北区统景镇温泉社区景兴路
始建于1990年,水利设施,石结构,造型优美,景观价值较高。统景风景桥,横跨于温塘河之上,周边绿化极佳,风景秀丽。单跨拱桥,桥长约60米,宽约3米,高5米,可供车行。主体采用石砌发券,护栏亦为石材砌筑,路面为混凝土路面,桥梁比例优美,造型典雅。
建筑名称:碧津公园
所在位置: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双龙大道31号
建于1987年,风景园林建筑。公园内建筑较多,其中,大拱桥为七孔连续拱桥,采用石头砌筑,称为七夕桥。碧津塔,高约54米,共分10层,其中地上9层,地下一层,属楼阁式塔,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公园还有观音古庙、东方情韵浮雕等建筑。
建筑名称:西南合成制药厂办公楼
所在位置:渝北区洛碛镇药川路22号
建成于1988年,七层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造型时代特征显著,体块构成洗练,虚实对比强烈。
沙坪坝区
建筑名称:重庆大学外教宿舍1#、2#
所在位置:沙坪坝区沙坪坝正街174号
重大外教宿舍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曾作为外教宿舍,现作为办公室使用。建筑体量构成灵活多变,多样统一,承载了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发展的历史。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体型组合高低搭配,多样变化。建筑为青砖外墙,双坡组合屋面,悬山屋顶。外墙以青砖砌筑出装饰线脚,红色铝合金门窗,石质台阶,窗上部的砖砌平拱和圆拱过梁为整个建筑平添了一份古典优雅的气质。
建筑名称: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电教中心、东山办公楼
所在位置: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壮志路2号
西政图书馆,建成于1980年代早期,院落式布局,主体结构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西政电教中心,始建于1980年代,是一栋主体为三层的砖混结构教学楼;西政东山办公楼,建成于1950年代,为五层砖混结构内廊式办公建筑,建筑造型浑厚大气,色彩庄重典雅,见证了西政发展历程。
建筑名称:四川外语学院培英楼
所在位置: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壮志路33号
川外培英楼始建于1979年,为八层钢筋混凝土主框架结构的内廊式教学楼,作为川外的主要校园建筑,它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是校园的集体记忆。
建筑名称:鸽牌电缆厂红砖厂房、主厂房
所在位置:沙坪坝区劳动路饮水村
红砖厂房建于1970年左右,是一栋三层框架结构厂房建筑,造型现代大方,较好地适应了地形,也是城市“退二进三”发展进程的见证。主厂房建于1982年,是一栋典型的单层排架结构厂房。
南岸区
建筑名称:长生桥镇河咀渡槽
所在位置:长生桥镇茶花社区
河咀渡槽,跨越一条溪流,位于田园环境之中,但周遭已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渡槽外观为三跨连续式空腹渡槽,由一主两副的三主拱和“三夹二”的六腹拱组成。渡槽采用砂岩建成,用料厚实,极少风化,保存完好。渡槽细部刻有“一九七九年元月十日”建成字样。
建筑名称:扬子江假日酒店
所在位置:南坪街道后堡社区南坪新街巷87号
1986年开建,1989年2月投入商业营运,为四星级酒店,是重庆市内重要地标建筑。饭店塔楼呈L形,外观以简洁的白色为主,立面镶白的长条形面砖,窗洞深凹,横向线条和竖向线条并重,墙面虚实对比强烈,立面阴影效果极佳,在转角处做隐框玻璃窗转角,取消竖向线路,增强横向线条的延伸感,使立面自然过渡。建筑外观保存完好,基本无砖脱落情况,玻璃窗也基本无破损情况。饭店营业期间曾接待国务院等中央首长,尼泊尔、加纳、葡萄牙、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元首政要,英国、日本、加拿大等领事馆外交官以及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曾在此常驻。
建筑名称:工贸大厦
所在位置:铜元局街道南坪北路12号
1988年,位于南岸区的工贸大厦落成。这座高105米的大楼,是重庆第一座高度超过百米的建筑,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9年,直到1997年,才被144.7米的海逸酒店打破。建筑地处南坪江南大道与开发路的岔路口,建筑外观为现代高层建筑,有裙楼,主色凋为红色与灰色相间,外墙砖本为淡黄色面砖,后在砖表面涂抹灰色涂料,面砖和涂料有严重脱落现象。东西两侧为深色玻璃幕墙。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顶部为凸出的红色调横向长窗,横向长窗上部有金色的“工贸大厦”四个字。建筑主入口处有厚重深远的挑檐,檐上的“工贸大厦”四个大字已泛着灰白色。
建筑名称:重庆邮电大学樱花园1号、3号
所在位置:南山街道黄桷桠社区崇文路2号
樱花园位于重邮校园,建于1950年,具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风貌,建筑为一字形平面,青瓦大屋顶,建筑屋顶形式为单檐歇山顶。
巴南区
建筑名称:石坝屋基廖氏庄园
所在位置:巴南区天星寺镇花房村黄草坪组66号
庄园建于乡间,由小路沿石梯而上,两株银杏相交形成天然门洞,入内始为院坝,院坝门前有朝门残迹。该民居建筑为当地典型的合院式木结构建筑,规模较大,工艺讲究,对于研究当地清代民居建筑有一定价值。
建筑名称:董家山碉楼
所在位置:石龙镇柏树村董家山
建于1889年,位于公路边,碉楼为居住防御一体式,碉楼共四层,底部用条石做基础,外墙为夯土墙,外墙一二层抹灰为白色,三四层抹灰为黑色。碉楼顶部为双坡顶,挑檐较深,出檐以牛角承重。内部楼板为木楼板,用木楼梯联系上下,建筑结构至今仍非常稳固。建筑内部墙上可以看到很多内大外小的圆形射击孔,射击孔用较好的木材镶内壁。
建筑名称:重化俱乐部
所在位置:花溪街道走马梁二村51号106幢
建于1980年代,由重庆化工厂设计修建,整体造型严谨对称,虚实对比强烈,体现出现代建筑美学特征,是我国早期观演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建筑所处地形北高南低,南面通过四米多高的垂直双合台阶到达建筑主入口,主立面为凹进式,立七柱,正中五柱间为三层通高的红色木框架玻璃幕墙,是该时期建筑艺术的有力体现。
渝中区
建筑名称:重庆大礼堂东楼
所在位置:大溪沟街道人民路173号
建于1989年,商业建筑,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适应城市环境文脉,现代与传统结合。建筑处于城市山地环境中,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相邻,采用矩形平面布局,中轴对称,具有传统中式建筑特色,屋顶为平屋顶,屋檐处加设坡檐,局部设置四角重檐攒尖顶亭子。立面竖向划分为主,水平划分为辅,竖向立柱为红色圆柱,在顶层部分设雀替装饰,与坡檐整合。其座部分增设中式望柱栏板。建筑为人民大礼堂扩建工程。
建筑名称:文化宫红星亭
所在位置: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174号
建于1952年,风景园林建筑,砖石结构,造型现代与传统结合,工艺水平较高。建筑位于重庆文化宫内,以双十字交叉为支撑,重檐双层平顶,细节较为丰富,柱子采用三段式处理,屋顶檐口有连续曲线细节,内部采用石膏贴面,石膏板有丰富纹样。
建筑名称:罗汉寺街9-2#
所在位置:解放碑街道罗汉寺街9-2号
始建于1970年代,三层居住建筑,砖木结构,清水饰面。建筑处于城市环境中,楼前几棵年久的黄葛树,山墙铺满爬山虎,整体与环境有机融合。建筑平面为矩形,主入口立面中部体量突出,硬山双坡顶,形成对称三段式划分。建筑造型严谨有序,细节得当,工艺细腻,具有一定的建筑科学与艺术价值。
建筑名称:文化宫大剧院
所在位置: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174号
建于1952年,西南大区风貌,公共服务建筑。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庆最主要的演出场地和艺术活动中心,是建国初期重庆作为西南大区机构的历史见证。建筑位于重庆市文化宫内,采用矩形平面布局,立面对轴对称,虚实对比强烈,屋顶檐口简洁大方,层次丰富。建筑为典型的礼堂式观演建筑。外墙采用石材饰面,局部有玻璃幕墙。
建筑名称:马鞍山47号
所在位置:大溪沟街道红球坝社区马鞍山47号
建于1930年代,抗战陪都风貌。三层办公建筑,砖木结构,陪都抗战文化和西南服务团的历史见证。建筑处于城市环境中,周边高差较大,闹中取静,采用L形布局,体量组合丰富,造型简洁大方,具有典型的三段式划分。一层采用抹灰饰面。砖木结构、小青瓦悬山屋顶,砖砌平拱过梁,木门窗,其中木百叶窗较有特色,山墙上设置圆拱气窗。
建筑名称:枇杷山正街碉堡
所在位置:两路口街道枇杷山正街社区
建于1940年代,抗战陪都风貌,军事防御设施,钢筋混凝土结构,陪都抗战文化的见证。建筑处于城市环境中,位于枇杷山制高点,可远眺长江,周边是居住区。
大渡口区
建筑名称:原重钢型钢厂——行政办公楼
所在位置:新山村街道光明社区
建于1941年,四层砖混结构,见证了重钢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建筑为三合院布局,与相邻较高建筑围合成四合院。
建筑名称:原重钢职工医院住院部主楼
所在位置:跃进村街道钢铁社区
建于1953年,是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指导下为发展冶金工业而建,曾先后作为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和重钢职工医院住院部,属于典型的西南大区风格。
建筑名称:原重钢型钢厂——第三跨厂房
所在位置:新山村街道光明社区
建于1941年,曾是原重钢型钢分厂的主要生产车间,典型的重工业厂房建筑,见证了重钢的发展历程。
建筑名称:原重钢型钢厂——煤气柜
所在位置:新山街道光明社区
建于1941年,巨大的圆柱形钢结构,建造实用简洁。见证了重钢发展历程。巨大的圆形构筑物表现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具有典型的工业美学特征。
建筑名称:原重钢型钢厂——1#、2#、3#烟囱
所在位置:新山村街道光明社区
先后建于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期,是重钢老厂的标志性建筑。三根烟囱在建成的几十年时间里,已成为大渡口区天际轮廓线的重要标识,确立了工业城区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社会价值。
建筑名称:原重钢型钢厂——5号高炉
所在位置:跃进村街道钢铁社区
建于1987年,是中国较早自主建设的现代化高炉之一。高炉犹如“钢铁巨人”,其高大体量和设施设备表现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具有典型的工业美学特征。
九龙坡区
建筑名称:重庆啤酒厂水塔
所在位置:九龙街道龙泉村社区龙泉路重庆啤酒厂内
建筑位于重啤厂内,在大门外远远就能看到水塔,水塔附近有高层居民楼、办公楼和停车场。水塔有一半爬满了藤类植物。
建筑名称:重庆热水瓶厂水塔
所在位置:二郎街道石杨路第二社区陈家坪立交南侧
建于1985年,建筑为典型的倒锥壳水柜型水塔,由最下面的附属用房、中间的支筒与顶上的倒锥壳水柜组成,建筑高度大,支筒纤细,标志性强,是一个年代的水塔代表形式。
两江新区
建筑名称:重庆渝北储运公司603仓库
所在位置:两江新区天宫殿天龙社区红锦大道590号
建于1966年,建筑为三层框架结构,其外观保留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建筑的风貌。
北碚区
建筑名称:龙王洞碉楼(李家沟碉楼)
所在位置:北碚区复兴街道
修建于1930年代,用作抵御土匪。碉楼位于半山腰,依山而建,为四层石质碉楼,体量方正高长。碉楼为四坡顶,檐下封边,屋顶上设置一处老虎窗。碉楼外观厚重封闭,因功能需要,墙体上仅开设必备的门窗洞口,门窗少却小,除一层外,每层开设4个射击孔、两个窗户。碉楼采用木屋顶,内部为木楼梯,木楼板。碉楼石作精细,入口处门框门楣有浮雕,刻有麒麟、蝙蝠等吉祥瑞意之物。
建筑名称:原文星公社办公楼
所在位置:天府镇文星支路
建于1936年,当时是乡公所,旁边有一个文昌庙,1972年,文昌庙改成电影院。建筑主体为凹形平面,二层砖木结构。由正面围墙大门进入后,是空间狭长的小院,尺度宜人,有亲切感。屋顶为坡顶小青瓦,局部改造为压型钢板屋面。建筑立面为青砖清水砖墙,木质门窗的木框分隔间隔小,是受限于当时玻璃的生产水平低,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特征。平拱砖过梁与砖砌挑窗台,抹灰栏板,木扶手都保持着民国时期的做法。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大重庆房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