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深度」争夺铁矿石话语权,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准备好了吗?

记者 | 王勇

编辑 | 张慧 杨悦

中国宝武集团、沙钢集团、南京钢铁、大连商品交易所……

这是近半月以来,新央企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的拜访公司名单。前三家均为国内钢铁龙头企业,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则是国内重要期货品种。

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揭牌。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该集团旨在增强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当前最主要任务则是集中部分国内企业的铁矿石需求,统一对外谈判并采购,以提高中国对铁矿石的议价能力。

它的成立既是“基石计划”的一环,同时也将引领该计划。今年1月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会议上,会长陈德荣透露,由中钢协提出的“基石计划”正式报告已分别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该计划的四项基本原则为资源安全性、经济性、市场化及绿色化,主要内容包括增加国内铁矿石资源、推进海外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加快企业决策和审批程序等,目的也在于打破国外铁矿石的垄断。

近期,中钢协还成立了铁矿石工作委员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将在该委员会中发挥主导作用。

截至目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仅公布了领导班子,内部架构与资产组成等均未公开。

剑指何处?

长期以来,钢铁行业集中度一直在提升,但始终未达到预期。

中钢协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CR10)为41.5%,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指出,国内粗钢产量CR10相对于美、日、韩等国仍处于较低水平。与此相较的是,国际四大矿山铁矿产量占全球近50%。

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耗国,进口矿依赖度达80%。目前国际铁矿石主要以普氏指数为定价基准,但指数编制公司的股东多为海外矿业巨头和大型金融机构。

上述因素导致铁矿石定价权一直归属于海外,作为买方的国内钢铁企业的议价能力有限,盈利水平长期受压制。

今年以来,受需求等因素影响,钢企产量下滑,盈利问题突出,亏损面扩大。建信期货数据显示,全国247家钢铁企业盈利率由今年3月的83.55%大降至6月下旬的15.15%,下降近70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铁矿石集中采购的意向逐渐强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应需而生。

渤海证券研究所指出,目前海外主导的全球铁矿石定价体系,主要依靠三方面构建:一是拥有全球优质矿石资源;二是产量垄断叠加下游需求分散,奠定纵向产业链议价权;三是生产成本优势奠定横向矿企竞争优势。

这家新央企的首任务是解决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问题。这一突破口应在上述的第二项,避开钢企低集中度导致的议价弱势。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别于以往重组的央企如国家管网集团。它并非将几家垄断企业的业务剥离整合后形成的股份制公司,而是由国资委独资,这有利于把全国资源进行转化,增强权威性。”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该公司正式成立前,市场一度传闻称其名称为“铁矿石集团”。

“从企业定名看,该公司显然不局限于铁矿石业务,铜、锌乃至锂、镍等新兴金属品种未来也会加入集团业务。”李锦称,“铁矿石形势较为紧迫,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因此目前仍以铁矿石为主。”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分析人士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家新央企成立初衷是针对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和保障,但可能在酝酿和成立过程中,考虑了央企体量和未来空间,将范围进行了扩大,未来有其他矿产品种业务加入也顺理成章。”

如何运转?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已满半月,除领导班子之外,资产整合、业务架构等方面尚未对外明确。

该公司已公布的五位管理层主要成员,分别是董事长姚林,董事、总经理郭斌,副总经理邵安林,副总经理高晓宇及董事高杲。其中多为具有钢铁行业背景,主要涉及鞍钢集团、中铝集团、中国宝武集团、五矿集团等钢企。

目前业内多认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将整合中国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铝集团等几家特大型冶金央企的铁矿采购,以及它们的海外铁矿资产。

“将国内铁矿石资源合并进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钢铁企业掌握的国内铁矿资产已用于自身供应,没有必要剥离经过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转手,再卖回钢铁企业。”上述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他认为,相比之下,早前海外铁矿石项目大多遇挫、待开发或存在争议,这些资产划归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可能性较大。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中铝集团持有的西芒杜部分权益或转入这家新央企。由几内亚政府持股、力拓、中铝组建的合资公司Simfer SA,持有西芒杜南段3号、4号区块的采矿权,其中中铝集团持股39.95%。

除南段矿权外,由新加坡韦立国际、烟台港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和几内亚联合矿业供应集团共建的 “赢联盟”,持有西芒杜北段85%股权。

在西芒杜外,中企拥有的海外铁矿项目,还包括长期处于搁置状态的秘鲁邦沟超大型铁矿,以及长期处于法律纠纷的西澳sino铁矿等。

但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按照“基石计划”的内容,除海外海外权益矿外,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也有可能涉及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以及废钢资源业务。“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该公司必然会涉及到上游项目开发。”

在铁矿石采购业务操作层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从零做起的可能性较低。

目前国内铁矿石贸易过程主要为,力拓、必和必拓等矿业龙头公司负责采掘,后与钢铁集团关联的贸易公司如五矿发展、或厦门象屿等综合贸易商等进行交易,再运输至国内成为库存,最后由贸易公司销售给钢企进行冶炼业务。

“为提高效率,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可能将钢企的已有采购贸易渠道进行整合,在短期内运作起来,逐渐积累对外谈判的筹码。”上述业内人士猜测称。

对于这家新央企的盈利模式,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它不会局限于赚取对外采购与对内销售的差价模式。

“从定位看,该集团将打造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范畴较为广泛,包括运输、仓储、配矿、融资等。”上述业内人士称。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注册经营范围涉及众多方面,包括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选矿、矿物洗选加工、金属矿石销售、采购代理服务、进出口代理;工程、规划设计管理,以及技术咨询、服务等。

“集中采购只是其中一种模式。”王国清也表示,未来该公司或以平台形式布局,构建供应链体系,引入供应链金融、进出口物流等服务,在多个节点流程提供业务支持。

王国清指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若采取平台形式,将通过服务费等形式实现部分营收,而非类似五矿、中铝等企业旗下的采购贸易商,可以通过囤货等方式赚取高额差价。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担负着资源保障、稳定市场价格、优化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的责任。”王国清表示,“在理想模式下,中国矿产资源对外集中采购体量足够、价格稳定,国内市场价格也会趋于稳定,甚至不再需要铁矿石贸易商。”

王国清认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仍需要整合众多业务、探索更多盈利模式,以构建起庞大的体系。

内外阻力

海外矿企和机构已主导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多年,想要打破这一局面,显然非一时之功。

最直接的问题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将以何种形式,与国际“四大矿山”——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进行接洽与谈判。

“以集中采购的方式与国际矿业巨头谈判,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将面临一定压力。”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比如将面临它们对市场化方式的质疑,此前“四大矿山”已签订的长协合作也将遭受冲击。

“四大矿山并不情愿只与一家垄断企业来进行采购合作。”该人士表示。

力拓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应称,目前还未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进行直接联系,希望与该集团、相关政府机构以及客户保持沟通,并进一步了解关于该集团情况。

淡水河谷对界面新闻表示,“尊重中国希望稳定矿产品供应以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意愿,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将如何运营,但期待在适当的时候就其计划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

截至发稿,必和必拓未就上述问题回复界面新闻。

安信证券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主要由上述“四大矿山”垄断。

淡水河谷位于巴西,去年铁矿石总产量3.2亿吨;力拓、必和必拓、FMG均位于澳大利亚,去年铁矿石总产量分别为2.8亿吨、2.5亿吨、2.3亿吨。四大矿产商合计产量达10.8亿吨,占全球铁矿石产量的比重超40%。

中国则是四大矿山的最大购买方。海关总署数据,去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数量为6.94亿吨,占该国总发运量的75%;从巴西进口量为2.38亿吨,占该国总发运量的67%。

除了与“四大矿山”的博弈之外,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集中采购方式下,以前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如何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如果采取市场化手段,很难对具有进口资质的钢企进行约束;如果采取行政手段取消进口资质,仅由极少数企业进口,这是否与深化改革的方向一致,也值得考虑。”该人士称。

此外,若未来中国市场仅通过一家企业来集中采购铁矿石,对钢铁企业而言,优惠价格等方面是否能够优于目前局面,仍存在不确定性。

国内钢厂数量众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资源服务及效率,能否满足各钢厂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如何处理其与民营钢企的关系,也是业内担忧的问题。据我的钢铁网,国内有247家主流钢厂在其数据监测范围内。

李锦对界面新闻表示,铁矿石集中采购需达到何种程度,目前尚不清楚,“实施阶段、数量界限等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姚林在8月8日拜访大连商品交易所时也指出,希望双方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在保障铁矿石资源安全、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等方面同题共答。

短期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并不能立即提升铁矿石的议价能力或影响供需关系。“远水解不了近渴,无论是这家新央企的成立还是‘基石计划’,都是资源保障的中长期战略。”上述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