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斯坦福女学霸:人生少不了“奇人妈妈”的助力

这是我们征集到的第 35 个故事

讲述:天然持续顿悟中

我妈是一个奇人,用我爸的话说,她是个“拔着自己头发上天”的女人。

我的人生轨迹,虽然是自己画的,但处处都少不了我这个奇人妈妈的助力。

1

上大学前的一个假期,我翻家里书柜,无意间看到了她写的日记,厚厚十几本。

其中,有年轻妈妈“丧偶式育儿”的彷徨,也有“女儿长大了,我需要多学习才能跟得上她”的思考和决心。

我妈是一名工程师,我小时候,她正是拼事业的时候,只能暂时把我托付在爷爷奶奶家。

我两岁多时,妈妈发现我很擅长模仿照看我的大人说的话。那时主要照顾我的奶奶和姑姑,文化水平都比较低。

我们生活在东北二线城市,托儿所和幼儿园也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

于是我不到5岁,就被妈妈送去了千里之外的姥姥姥爷家。

姥姥是小学教师,姥爷是工程师,他们给了我比较好的学前教育。

记得上小学前最后一个假期,我被关在屋里读成语故事认字,背毛主席诗词,小小的我经常哭成个泪人。

两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爱上了书架上所有可以阅读的纸质材料,再也不害怕一个人在屋里看书,上学后,又顺理成章爱上了学习。

2

从我懂事起,妈妈给我的教育就是“当班长,考第一”。

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时候,题都比较简单,我基本不是双百就是只扣一两分。

到了三年级,难度加大了一点,第一次月考,我只考了92分。

在回家的路上,我拿着卷子,边走边扇自己耳光,泪流满面。

到了家属院大门口,我踌躇了一下,默默从小路走到了家里的后门,觉得自己没脸走正门。

姥姥看到我哭花的小脸,问了理由,哭笑不得,她完全不觉得一次稍微没考好是什么天崩地裂的事。

可那时的我,是真心觉得“我是最棒的,就得考第一”。

妈妈没说过让我考清华北大,但在我3岁的时候,她就告诉我,目标是剑桥:“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

虽然我最终没有去剑桥大学,但妈妈给我构建的世界观的高度,决定了我学海生涯的高起点。

可以说,我15岁能考上新加坡莱佛士女中全额奖学金,就是妈妈从小铺的路。

3

家庭教育的差异,会导致一个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发展和选择。

我从很小起,对于自己要走的路都非常明确和自信。

同样是留学,我认为我的路径,还是比多数人好一些的,而这90%以上要归功于我妈。

我妈对死板的教育深恶痛绝。

假期结束,她会打电话告诉老师我出去旅游了,交不了作业没办法。她甚至模仿我的字体,主动替我写字帖和无聊的记叙文。

小学五年级前,除了体弱而学了一点游泳和舞蹈,我连英语ABC都不会。

快乐的童年,我真的拥有了,因此我保持了对知识无尽的好奇和强烈的渴望,这一点我一辈子都感激我妈。

留学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妈妈这么与众不同,一百个父母里,也没一个能做到她这样。

4

我17岁的时候,进入了新加坡最好的高中——莱佛士书院的尖子班。那时起,我从小到大“轻松考第一”的美丽泡泡,被击了个粉碎。

我发现,周围比我聪明的,一抓一大把,比我努力的,一拉一卡车。最可怕的是,这两个集合居然还有交集!

平生第一次,我体验了那句“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的鸡血名言,被真学神们的滚滚车轮,碾压成了卑微的尘埃。

我打电话给我妈哭诉:“都赖女中把我耽误了!人家男校理科学得超前多了,现在男女合校,我赶不上了!”

那个让我“当班长,考第一”的妈妈,好像轻松消化了这一切,没有居高临下地责备我,也没有给我灌鸡汤,或者一棒子打醒我,只是表达了理解。

她和我一起痛骂性别歧视的教育制度,默默地用同理心支持我走过了高中的低谷。

5

我12岁之后的所有人生重大决定,都是我有了想法之后,去和我妈沟通,我们对于这个交流方式非常满意。

即使是“犯罪心理学好酷,我要学心理学”这种幼稚的想法,我妈也没有直接反对,而是让我认识一位心理咨询师,了解了从业者“治抑郁最后自己抑郁”的困难,知难而退了。

到了伦敦政经这个量产金融从业者的大学,我对“成为金融精英,年薪百万”的未来嗤之以鼻。

这时,又是妈妈把一位类似背景的学长介绍给我,让我了解管理咨询行业的前景。

后来正是凭借对这个行业的喜爱,让我在大学找到了方向,不再彷徨,并成为社团主席,获得了经济学学士一等荣誉学位。

6

故事讲到这里,和你们听过的“xxx妈妈培养xxx藤校/牛剑学霸”是不是很像?但很少有人会继续给你讲下去。

成为精英,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成功标志,一个人明明才二十四五岁,好像从名校毕业,人生已经考试结束交卷了一般。

但我要继续讲,讲“王子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之后的日子,讲毕业后主动脱去光鲜外衣去拥抱真实世界,那些焦虑但热血的日子。

在伦敦一家战略咨询公司工作两年后,我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螺丝钉。

2016年圣诞节前的某个夜晚,我坐在轰鸣的数据处理计算机前,突然觉得,如果不去做一份对社会有明确直接贡献的事业,我将不会喜欢十年后的我。

7

从小到大,我和妈妈一起抱怨过教育的僵化,唾弃过无聊的学科,感慨过教育的不公平,这些一下子涌入了我的脑海。我想:我准备好读研究生了——我要学教育。

那一刻,我仿佛受到了上帝的感召,什么能轻松转绿卡的工作签证,生活了五年的舒适圈,通通淹没在梦想的背景音乐里。

于是,就在那个圣诞节,我狂写个人陈述,立刻报了两所大学的研究生项目,最终申请到去斯坦福大学读国际比较教育硕士,确定了幼儿园这个细分方向。

一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我快读完硕士时,我现在的合伙人邀请我回国,参与幼儿园的经营和课程管理。

8

现在的我,在西安一个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全都拒绝配送的地方,给小朋友和老师上课。

每次跟我妈打电话,她还是那个一腔热情的勇者,不断鼓励我“改变中国的教育”。

在接触了很多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孩子后,我知道,这个梦想是多么沉甸甸,但我不会轻言放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也愿意成为下一个“拔着自己头发上天”的女人。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