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日本最后的挣扎:从德国换来“黑科技”研制火箭战斗机

苦难的开始

二战期间的日本“秋水”火箭式飞机源于德国的Mel63火箭飞机。

1944年3月30日,一艘德国潜艇由基尔军港秘密出航。它是根据《德日两国军事技术交换协定》转让给日本海军的,舷号为U-1224(日本名为“吕”501号)。这艘潜艇还担负着另一个更秘密的任务——运送作为“技术交换”的Mel63火箭式飞机和Me262喷气式飞机的全套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等。这是德日两国为了突破盟军对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封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决策。

为了“双保险”,两周后的4月16日,日本海军的“伊”29号潜艇运载着同样的机密资料从法国罗里安港启航返回日本。在当时盟军拥有巨大海空优势的情况下,靠潜艇进行远距离运输是唯一的选择。

U-1224号潜艇沿大西洋南下,5月13日被美舰发现。在护卫驱逐舰的猛烈攻击下,U-1224号葬身大洋。而“伊”29号的运气还算不错,避开了盟军的监视,于7月14日抵达新加坡港。送技术资料的岩谷中佐(相当于中校)携带部分技术资料乘军用飞机迅速飞往东京。

“伊”29号潜艇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和补给后,开始返回日本。不过,这一回幸运之神没有降临到它的头上。7月26日,“伊”29号被美舰发现,在美海军潜艇的攻击下,“伊”29号潜艇连同一大批机密资料葬身巴士海峡的海底。

对于“秋水”火箭式飞机一开始的遭遇,日本人称为“苦难的开始”。

惊人的决定

岩谷中佐一抵达羽田机场后,立即携带Mel63和Me262飞机的机密资料直奔航空本部,向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汇报。

岩谷根据他在德国长时间考察的结果,发表了意见:Me262喷气式飞机的技术已经成熟,实用性高,仿制工作相对容易,建议优先研制Me262。

由于岩谷带回来的资料十分有限,仅是“目录和说明书一类的简单资料”,三菱重工的河野文彦总裁面有难色,但最终还是和空技厂一道承担了研制任务。从此,“秋水”机的设计和试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经过一个月的“苦斗”,厂方终于完成了翼型设计,火箭飞机的试制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9月初完成了木制模型,并进行了风洞试验。

1944年12月26日,过渡期的“秋水”轻滑空机试飞成功。这是为了训练驾驶员和积累数据而研制的。1945年6月12日,装“特吕”二号发动机的“秋水”一号机3分钟满负荷运转试验取得成功。进入7月份,“秋水”机即将冲入蓝天。然而,等待“秋水”队员的命运将是什么呢?

危险的动力

“秋水”机的发动机为“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其原型机为Mel63上的“瓦尔塔”HWK-109-509A火箭发动机。仿制的“特吕”二号发动机和原型机大同小异。

“特吕”二号发动机的推进剂分为甲液和乙液。甲液为过氧化氢(H202)的90%水溶液,乙液为水合肼(N2H4·H2O)和无水甲醇的混合液。甲液和乙液在燃烧室汇合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燃气从喷管高速喷出,形成强大的推力,推动飞机高速飞行。

试飞到梦碎

德国末日武器

1943年8月,早在Mel63的资料未运到东京前,日本军方就在横须贺海军航空队成立了“第一飞行队”。它就是后来的“秋水”飞行队。

“秋水”飞行队共16名飞行员,军衔都在少尉以上,队长为28岁的小野二郎大尉。建队后的头三天,队员们首先经过了严格的医学检查。从第四天开始,队员们开始了低压舱的训练。开始阶段,模拟在20分钟内升空到10000米,以后逐步加大难度,直到3分钟内升空到12000米的低气压适应训练。尽管队员们带着氧气罩,但耳膜胀痛的感觉令人十分难受。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到了10月初,开始了正式的练习机飞行,“秋水”飞行队的名字也正式叫响。其实,“秋水”不单是“秋天的水”的意思,还是日本一种利剑的名字——三尺秋水。

起初,“秋水”队仅有5架93式中间练习机。当然,并不是一般地驾驶这种双翼飞机,而是要在这种飞机上尽可能地模仿“秋水”机的起飞、加速、降落等状态。后来,“秋水”队员又驾上了“零”式战斗机21型和52型,升限也达到了10000米的高空。所不同的是,“零”式战斗机升高到10000米的时间是“秋水”机的10多倍,模拟不出高加速度的效果,只不过是体验一下“超”高空的感受而已。

1945年7月7日,日本横须贺海军航空队追浜基地,秋水一号机进行首飞。

1944年12月,主要尺寸和“秋水”机相同的“轻滑空机”试制成功。研制“轻滑空机”,一方面是为了正式研制“秋水”机积累数据和资料,另一方面是试验雪橇式机腹着陆的可行性。12月26日,犬冢大尉驾驶“轻滑空机”成功地实现了滑橇着陆,为正式研制“秋水”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了区别,后来对这种“轻滑空机”称为“秋草”机。

按原定计划,“秋水”机的一号机应该在1944年12月完成,到1945年3月应该完成150架“秋水”机,到1945年9月应该完成1300架“秋水”机。但是,由于美机对日本本土的猛烈轰炸,加上研制过程中技术问题成堆,到1945年4月22日,“特吕”二号火箭发动机才研制成功。6月12日,装“特吕”二号发动机的“秋水”一号机3分钟满负荷运转试车成功。它标志着“秋水”火箭飞机正式诞生。

1945年7月7日,“秋水”机正式试飞,飞行员还是犬冢大尉。16时55分,试飞正式开始。只见“秋水”机的尾部喷出一股蓝烟后,迅速拔地而起,一瞬间便飞到500米高空。地面上的“秋水”队员一阵欢呼雀跃。突然,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了,地面人员一阵紧张。紧接着,他们看见“秋水”机抛弃甲液,飞机像断了线的风筝转了个大圈迅速下滑,在机场附近怦然撞地,飞机解体。人们慌乱地抬上犬冢直奔医院,犬冢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几日后,“秋水”队为晋衔后的犬冢少佐举行了海军葬礼。“大日本帝国”的“秋水”梦终于破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已经造出来的几架“秋水”火箭式飞机成了美军的战利品,进而成为美国航空博物馆中的珍贵馆藏。

“秋水”机也好,Mel63也好,无非是侵略者的一种战争工具。然而,在60年前就制造出火箭式飞机,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在“技术上的超前性”和“洋冒进”,必然带来可靠性极差、风险极大的弊端。

图为三菱重工业博物馆内的J8M秋水

Mel63虽然曾用于实战,但故障频频,战果甚微,以至于二战后的几十年里,火箭飞机再未得到发展。1981年问世的航天飞机,算是对火箭飞机“否定之否定”。时至今日,能制造航天飞机的国家,也只有美国和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