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论坛式引才”引来三大学科带头人之一,常任合同当场给到伯克利的大数据博士

29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松江校区,一场看似学术的论坛,却事关与会者“是走是留”。名曰“立信论坛”,实则是以论坛形式举办的高端人才招聘会,这也日益成为高教界一种流行。从图书馆、行政楼到序伦大楼,各楼层设有9个学科专业报告分会场,涵盖全校所有主要学科,期间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海内外学者与会。或听讲或主讲,既有招聘者,又有应聘人。

侯文轩也带着2个自己的学生参加了分论坛。作为去年在“立信论坛”发表学术报告的80后教授,他放弃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终身教职“海归”,成为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带头人,也是全校三大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如今,身份转换,侯文轩又来论坛上挑人了。

论坛现场的另一边,学校金融学院副院长张云教授已经相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据科学的应届毕业博士生——师阳,并当场给到这位世界名校博士一份常任教轨的合同。按引才政策,对新近骨干教师,学校给予其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最多可达30万元。

比起薪酬,更重专业匹配、环境氛围

师阳,现为加大伯克利的助理研究员,“我们被问过无数遍的问题,就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师阳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自己离开祖国已有六七年,基本上只是从媒体上和朋友圈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当前国内科研资源与岗位供给其实并不十分清楚。

此番回国,来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论坛上,直接与院校、院系负责人接触,感觉“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真实变化和进步,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他坦陈,对海归人才而言,不论从薪酬还是从环境角度,国内与国际已基本接轨。他更看重自己专业方向,与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人工智能高地的上海比较切合。张云教授介绍,师阳从事大数据研究,既需要这里丰富的金融数据来源,也符合学校作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4校之一确立的“智能理财”研究方向。

“因此,他同时被校内3个学院看中。”张云发现,当下海归青年人才,非常注重自身研究与环境氛围的匹配度。他正与师阳逐一“敲定任务”,如果师阳在学术业绩上超越合同的“任务清单”,还能额外上浮年薪。

与师阳一样,今年取得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的余莉,也在学校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在论坛前一天的“暖心见面会”上,这个九零后女博士,已经感受到一种制度安排的细致体贴。她本科读的会计,博士读的金融,与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优势学科可谓“不谋而合”。

比起“每月3000元的租房补贴”,更令她动心的,就是学校对于教师“分类考核与管理”,其一是科研为主,其二是教学为主,其三是教研并举。“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科研序列的教师轨道,”余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她不希望科研工作被分散精力,“我并不擅长处理其他琐碎事务。”

一人一策,引才育才形成良性循环

“来来来,我给各位青年才俊看一看我们的‘新画卷’。”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唐海燕教授,直接站在整面背景墙那么大的画面前,用双手比划着,介绍1100多亩浦东新校区建设。他透露,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上海金融学院2016年合并组建后,浦东、徐汇、松江三大校区相去甚远,因此规划两三年内建成浦东新校区,距离浦东老校区仅2.6公里。他特别在蓝图上指出青年教师公寓的区位,后几届“立信论坛”加盟的青年才俊就可享受。

“我也不怕‘自曝家丑’。”唐海燕对新校亟待补齐的“五大短板”直言不讳,其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学校自并校后连续3年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年”,今年正是第3年。正因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上海高校中最先尝试以论坛形式大规模招募海内外高端人才,一次就引入了一批十多位博士师资,成效可谓“雷厉风行”、“立竿见影”。

侯文轩现已成为上海市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他不仅为学科建设组建起10人左右的交叉型团队,还充分施展自身学术影响力,力邀行家里手来校开展国际学术研讨,同时推介青年教师“走出去”访学进修,形成良性循环生态圈。此次,他成了引才论坛的“评委”,从杜伦大学到利兹大学,优秀学者慕名而来,仅金融领域就有40多位,其中七成来自海外。

除了侯文轩,人事处处长刘永琴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另一位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李真也是“论坛式引才”而来的全职教授。这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会计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在主要国际金融和会计的学术刊物上均发表过论文并多次获奖,包括美国税务协会优秀论文奖、美国会计学会西南地区会议杰出论文奖等。“不论是高层次人才、常任轨教师还是骨干教师等,引才进一步个体适配,完善‘一人一策’。”刘永琴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