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狮城商海丨达则兼济天下——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下)

导读

1945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为赞誉一位华侨领袖对抗战的贡献,为他题写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条幅。获得如此礼遇的是新加坡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陈嘉庚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陈嘉庚深知,国家落后必然挨打,而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康,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之林。因此,他积极参与国内的政治事务。

上期栏目主要讲解了陈嘉庚的从商经历,本期将着重讲述陈嘉庚参与的政治事务。上期回顾:狮城商海丨达则兼济天下——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上)

华侨旗帜陈嘉庚 ——央视网《国家荣光》特别栏目

一、

入同盟会

1910年春,陈嘉庚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迪下,痛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向往进步,与胞弟陈敬贤双双剪掉发辫,同一批有志之士脱离清廷关系,在中国同盟会盟书上发誓签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人处罚。”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陈嘉庚政治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他遵照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唤醒侨胞,支持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一系列活动。

陈嘉庚(左)和孙中山(右)的合影

图片来源:sohu

1912年,陈嘉庚当选星洲书报社23位理事之一。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由欧洲返国经新加坡,陈嘉庚捐款五万元给孙中山。

二、

成立南侨总会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难的紧急关头,海外华侨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这时,64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一直关注著祖国的安危。他带头组织新加坡筹赈会,募捐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10月10日,来自南洋各埠的华侨代表集聚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总会主席。

陈嘉庚号召华侨捐款,支持国内抗日

图片来源:sohu

南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此,南洋800万侨胞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级地团结起来,真正做到了“工农商学兵,一起来就忘”。到1940年,南侨总会领导的基层组织达702个。

1939年2月,南侨总会发布第六号通告

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三、

希望在延安

1940年3月,为了慰劳国内抗日军民和考察抗战实况,陈嘉庚亲自发起并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回国考察。

陈嘉庚到重庆时,激动地向各界人士说:“我离开祖国已经十八九年了,对于国内情形,很欠明悉。但是我有一颗心,这颗心随时随地都惦念著祖国。”

同年5月31日,他冲破层层阻挠来到延安,受到边区中共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

陈嘉庚访问延安

图片来源:sohu

陈嘉庚见到毛泽东,彼此开诚布公,畅所欲言。陈嘉庚恳切地说:“一是希望坚持抗战,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二是希望国共合作,兄弟间一切摩擦都等打败了日寇再解决。”

在延安考察期间,陈嘉庚看到延安八路军的军纪严明,同仇敌忾,中国共产党人的坦诚务实。他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好领袖”,应该“把民族的命运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身上”。

从延安回新加坡时,陈嘉庚很有感触地向侨胞们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9年陈嘉庚与毛泽东合影于中南海勤政殿

图片来源:CCTV

1942年,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才回到新加坡。陈嘉庚写成《南侨回忆录》和《住屋与卫生》,为东南亚华侨史提供与保留了宝贵的史料。

《南侨回忆录》手稿

图片来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首途回国。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陈嘉庚被选为常务委员。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遗体移集美鳌园安葬,他在中国居住了11年。他在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国内事务、华侨事务和福建省的教育及经济事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