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女游客diss新加坡小伙子:“华人不会讲华语,你好意思吗?”



就在这两天

小坡又发生了一起

独在新加坡会出现的“语言事件”

短短时间内

这起“事件”的相关推文

已经攀到一个高峰

有超过4200个人点赞

超过5200人转发


然而具体情况是怎样?

咱先来一个简略的“案情回顾”


到底怎么回事?

新加坡一本地年轻人Timothy

在地铁站偶遇一名中国女游客

游客用华语向他询问

“海湾舫怎么走?”


于是当时在Timothy的大脑里

开始飞速但费力地运转:

海湾舫

是HarbourFront ?

还是 Admiralty?


也许是思考和解答的时间有点久

那名女游客开始有些心急

居然问出了这么一句

“华人不会讲华语,你好意思吗?”


其实从个人礼仪上来讲

在一个初次见面

并且自己有求于人的情况下

礼貌且耐心等待

是一种公众礼貌

很明显 ,在对方发自真心

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

来上这么一句影射性极强的话

就会让人家的心

凉一半 火一半

这种时候年轻的Timothy

索性也是破罐破摔

一气之下故意指错路

让女游客乘搭向大士连路

(Tuas link)站方向的车


大士连路(Tuas link)

——新加坡最西边

——与女子要去的海湾舫方向

完全相反


最后,Timothy 把这件事写上推特

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变成了网络议论浪潮的开始


在这一波接一波的评论里

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也基本可以算作

划分成了三大阵线


1.

网友:问路女子说话没礼貌


但Timothy为报复故意

指错路也是不对

(即 因果关系和公众礼仪 )


2.

网友:女子所言不无道理

身为华人确实应该对

自己不会说华语感到丢脸


(即华人就应该懂华语)


3.

华语不是很好的网民表示:

“起码你会写和会读华语

而我只会说”


还有一名网友更加激进

“黄皮肤就要会讲华语吗”


(即:华人并没有一定要懂华语)


公众礼仪是一方面

Timothy后来再贴文

就语言问题进一步解释


Timothy在第一个帖文中

把“华语”打成“话语”

足以证明自己的中文不灵光

他的中文真的只有C6水平


C6相当于100分制的50到54分

是个及格的成绩

同时也解释了

自己其实有读写障碍(dyslexia)

造成他学习语言很困难


但他仍然很努力的学习华语了

所以他非常知足的说:

“中学华文考到C6已经很不错了。”


新加坡华语水平如何?


大家也都知道

小坡是一个语种很“复杂”的地方

拥有四种官方语言

分别是英语、华文

马来语、淡米尔文


“华人不懂讲华语”

在其他地方也许不合理

但是在新加坡

确实是实际存在的一种情况


小坡的国情制度

原本就是多种族

尽管人口当中有近75%是华人

而新加坡也以精通双语闻名亚洲

但那并不代表

所有的华人就应该懂得讲华语


都说“适者生存”

那么是怎样的小坡的环境

造成了“华人不一定懂华语”呢?

教育因素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出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考虑

新加坡政府决定所有中学

以英语为教学语言



即使是本地有名的华校华侨中学

也已经全部使用英文教学了


在学校里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

大多使用英文交流

回到家和长辈可能会用中文

但也只限于简单的生活用语


而大多数的娱乐活动

比如音乐、影视、游戏等等

基本上都是英文的世界


在新加坡教育中

华文只是一门课程

和我们的英语课一样

脱离了课堂就很少去运用


社会环境


日常学习工作中

英语绝对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毕竟这里不只有华人

还有印度人马来人等等

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才是

各种族人民互相沟通的方式


毕竟总不能要求

印度族去学中文吧

想想那个画面也是很奇妙的


英语的国际地位因素

英文在国际社会上

绝对是有着很高的地位

有些本地人认为说英文

会比较高级


大学或者理工学院里的教学

全部都是英文

精英阶层也大多接受英文教育

因此英文可能在大家看来

理所应当的成了高地位的象征


有人形容华文为巴刹语言

意思是去巴刹才用得上

因为巴刹的摊主有许多老一辈移民


这反而从侧面反映了

对于本地人来说华文还是

一种比较生活化的语言

大众化的本地语言

Singlish

“我们每天都说Singlish

我们用Singlish交流

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样子


【Singlish?举两个例子】




正是这种‘新加坡味’

让我们和别人与众不同!”


由此看来,语言就是一个国家

最具象征性的标志

尊重人家的多语言环境

入乡随俗就是一种美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