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47岁香港高薪教师携孕妻移民英国,找不到工作,只能做建筑工人

不知何时开始,总有人相信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有很多人开始向往、追求国外的生活,加上现代化社会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人选择了移民国外。

可是国外生活真的如大家所想象的一样充满着惊喜与幸福?其实不然,有时候可能是惊吓与遗憾。

本文将带你进入一位香港教师移民英国后的生活情况,也许看完你会对移民生活有新的看法。

一、带着对生活的向往移民英国

47岁的阿充在香港做了20多年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他获得学校的重视和家长、学生的喜爱。

可以说阿充在香港这些年一直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这份工作也为阿充带来了年薪70万的高薪收入,让他哪怕是一个人工作也能支撑起一个小家庭的生活。

要知道在香港2021年居民平均工资中位数只有18700港币,也就是说阿充一个人的收入已经超过了香港大部分居民收入,可以说是标准的精英人士了。

平时忙于工作,阿充太多时间照顾家里,就请了个帮佣做做家务,照顾家人。虽然生活谈不上大富大贵,毕竟在香港这样的寸土寸金的地方,仅住所花去了阿充大部分积蓄,但至少衣食无忧。

阿充白天到学校上课,晚上准时回家陪家人,这样的生活虽然忙碌,但也充满着温馨。

原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继续下去,可是一个新消息打破了阿充平静的生活。

2021年初,英国针对香港人推行了5+1签证政策,也就是说香港居民申请BNO护照后,可以在英国居住5年,满5年后,再定居一年就能申请成为英国公民。

同时,拥有这个护照人的亲属也可以享受这个权利,也就是说一家人里有一人拥有BNO护照,其它亲属可以跟随他一起根据这个政策前往英国生活、工作,6年后就都能申请成为英国公民,正式移民英国。

阿充在看到这个政策后,开始心动了,他看着香港狭小的房屋,刚怀孕不久的妻子,开始幻想移民到英国后能拥有更高的收入,换上更大的房子,让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考虑再三后,阿充决定带上妻子一起移民英国。

在提供了相关财产证明,证明自己的资产足够在英国不工作半年了也能够生活得很好,阿充一家拿到了签证。

阿充觉得自己在英国做了20多年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到英国生活后,重新找份新教师工作也不难,而阿充了解到英国教师收入很高,足够他养活全家了

于是变卖了家产,收拾了能带走的东西,辞去了教师工作,阿充订购了与妻子前往英国的机票。

在机场夫妻两与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一一做了告别,虽然彼此眼中都有不舍,但阿充为了更好的生活,带着对移民英国后美好生活的幻想,毅然与挺着孕肚的妻子一起登上了前往英国的航班。

到了英国后的生活真会如阿充想象的那么美好吗?他能顺利成为英国一名教师吗?

事实上, 阿充一家到达英国后的生活证明了一句话:理想与现实中间隔了一个太平洋。

二、移民后的生活压力

来到英国后,因之前积蓄还算充盈,阿充与妻子暂时租了一套房子居住,租住的房子比小两口在香港居住的要大得多,这一点让阿充与妻子很高兴,感觉这个代表了新生活好的开始。

可是接下来难题开始一个接一个来临。

阿充与妻子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语言不通。

阿充虽然是一位教师,但他并不精通英语,连普通的日常生活交流都成问题,到了英国后,他相当于需要重新开始好好地学习英语。

除了阿充,他的太太也是如此,为了融入当地的生活圈,自己主动找人交流,想要尽快提高口语能力,不断收看当地的电视资讯节目。

所幸的是,太太是个女人,周围居民对女子非常友好,也愿意与她交流。

但是太太却觉得自己和人说话,有点赔笑的感觉,毕竟人家愿意与自己交流就算是给自己面子了,从头到尾都得陪着笑脸,生怕一不小心惹了别人不高兴,被周围人的孤立。

如果说语言关可以慢慢练习,总能攻破,那收入关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阿充想过来英国应聘教师工作,凭他工作经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事实上这一切比他想得要困难得多。

阿充来到英国后,就开始向多所学校递交了求职信,却全部石沉大海,没有任何一家学校回应他的求职申请?

难道是因为英国学校不缺老师了?

其实并不是,而是阿充在香港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学工作经历,英国学校根本就不认可,他需要通过英国一系列的教师认证程序才能继续从事教师工作。

而对于英语并不太好的阿充,明显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成为一名英国老师,导致他计划的来英国找份教师工作落空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阿充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妻子的肚子也越来越大,更不可能这个时候出去工作,一家人带来英国的积蓄,在短短半年内,支付房租、各项生活费外,已经所剩无几了。

妻子生产,孩子的出世,更是需要大笔费用,生活压力瞬间全部压在了这个年近50的中年男子身上。

如果再不找到工作,那就只能坐吃山空。

面对这样的情况,阿充选择了向生活妥协,在同到香港的朋友介绍下,他到家附近的一个工地做起了建筑工人。

此时是英国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对于从来没做过体力工作的阿充来说,在工地工作完全超出了自己体能范围,可还是得咬牙支撑。

一开始别人能抬2块木板,阿充勉强只能抬动1块,与他一起工作的工友大多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和黑人。

阿充无论在身高或者体形上都明显要弱于其他同事,工作起来特别吃力。

还好,他在工地上认识了一个黑人工友,对方看到阿充一把年纪还这样拼,真的不容易,经常来帮他抬东西,极大减轻了阿充的工作压力。

可即使有人帮忙干活,每天下班回到家的阿充就像用尽了全身每一丝力气,瘫软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

阿充这样说:“没办法了,年龄大了,有时候根本扛不起这些重物,回到家,手软得连笔都拿不动。”

另一方面,阿充工作的工地离家很近,他每天中午都能回家吃午饭。

妻子知道阿充的辛苦,每天都会做好热腾腾的午饭等他回来吃。

家里没多少钱,阿充的午餐也很简单,就是一大锅面条,配上一碟小菜。

以前饭量不大的阿充,现在每天都能吃下一锅面条以便及时补充体力。

除此之外,还要啃上几块巧克力补充体能,才能应对在英国寒冷天气下在工地工作的艰辛。

阿充在工地工作是计时工资,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拿到2-3万元,比香港工资少了一半还多。

妻子很心疼阿充,一个47岁的男人,还得和年轻人一样在工地做苦力,而且还是自己前半生都没做过的活计。

可心疼归心疼,她也无能为力,毕竟这个家以及即将出生的宝宝都需要大笔花销,这一切都系在了阿充一个人的身上。

唯一能做的就是给阿充做好饭,虽然吃得简单,但至少充满爱意,也许这也是阿充能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匆匆吃完午饭,阿充又得赶往工地出工,看着两鬓已经爬上白霜的他,明明可以在香港做着一份高收入、相对轻松、受人尊敬的工作,来到异国他乡却只能从事一份工地工作。

从高薪白领变成蓝领工人,他是否内心后悔?

三、对未来的期待

对于如何渡过现在困难的生活,阿充自己就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熬!

他觉得在建筑工工工作,自己主要从事木工方面的工作,而这份工作有着很好的发展前任,如果得到领导的重视,他就有可能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技能得到晋升,成为木工方面的师傅,收入自然也会越来越高。

现在的苦难在阿充眼中只是暂时的,只有熬着,把它扛过去生活就会变好了。

当有人问他是否后悔移民来英国,从一位教师变成建筑工人,他的回答是:不后悔!

在回答其它问题的时候,阿充表情非常淡定,只在回答是否后悔移民来英国时候,他的眼睛眨得非常快,似乎在掩饰心中的不安。

我们无法知道阿充是否真的不后悔移民来英国,他口中所说的不后悔又是否只是对自己坚定走下去的一种暗示与鼓励。

阿充选择了这条路,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即使后悔也无法再返回香港。

因为他和妻子就算还没正式移民英国,但香港已经没有住处,自己也没有了工作,多年的积蓄在英国这段时间花得也差不多了,回去,也等同于一无所有。

他别无他法,只能坚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可是我们知道阿充将面临着很多困难:

  • 1、他已经47岁了,随着年纪的增长,工地的体力劳动,他能支撑多久? 如果不能支撑了,又该换到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养活一家人呢?
  • 2、他英语基础不好,何时能够获得英国教师执业资格?就算获得资格,是否又能顺利找到教师工作呢?
  • 3、阿充虽然规划着自己的职场晋升之路,从普通的建筑搬运工人,成为木工师傅,可前提是他必须要获得培训资格、进修机会,与其它竞争者相比,他是否又有优势呢?能否顺利获得这样的机会呢?
  • 4、孩子即将出生,如果阿充突然失业,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每一个问题都放在了阿充的面前,他也只能是吃完面赶往工地上工,毕竟路是一步步走的,未来会如何,只能先走着看了。

也有香港朋友劝过阿充回香港算了,他都拒绝了,因为他还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再熬一熬、扛一扛,一定能在英国混出个样子,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其实阿充的遭遇是很多香港移民的一个缩影。

在一部新加坡纪录片《单程票》中也记录了香港一家4口移民英国后的遭遇,妻子也是个教师,到英国后实在找不到工作,只能去一个姜饼厂做流水线工人,丈夫没有正式签证,拿不到货车司机驾照,只能做点送外卖的零工。

丈夫希望到英国住上大房子,却发现英国租住的房子比香港住得大不了多少,请不起菲佣,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夫妻两在香港相濡以沫了8年,移民到英国仅仅几个月就爆发了无数的争吵,甚至走在了离婚的边缘。

而妻子在英国认识的一些香港移民朋友,有研究生、牙医,甚至是议员,在香港都算精英阶层,到了英国迫于生活不得不放下身段,成为流水线工人、花匠等等,都由白领成为了蓝领,收入也急剧下滑。

从家乡前往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找工作四处碰壁,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等等问题,是很多移民英国的香港人会遇到的困境。

有人选择在窘迫的生活中煎熬,如同阿充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定能闯出来,走向新生活。

但这些人结局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他们的遭遇中也能得知,外国的月亮并没有那么圆,在国外的生活甚至比国内过得还要辛苦。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无法指责或者干涉什么,但是不管向左还是向右走,作为成年人都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阿充是否最终能否再次成为英国教师或者木工师傅,现在还知道,但希望他不要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就好。

毕竟当初选择离开了中国,后面想回来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