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都太多了,为什么还要机器人?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善于思考和想象的人,但永远更需要像马克 · 雷波特一样愿意积跬步,把想象变成现实的人 编辑:黄治军 来源:尊品传媒(ID:jumping_mag) 美国封锁近 100 天后,超过 4400 万人失业,而机器狗却忙不过来了。在波士顿的一家医院,机器狗 Spot 是医生助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在 Spot 头顶的 iPad 和背部的对讲机与患者远程交流。 在新加坡的一处公园,Spot 是园区保安。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Spot 尽职尽责的提醒游客保持距离,小心传染。Spot 作为波士顿动力首款零售的机器人,于今年 6 月 16 日起正式向美国企业用户发售了。作为机器人里的明星,价格为 7.45 万美元,与一辆特斯拉 Model S 等价。Spot 由波士顿动力公司出品,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创始人和 CEO 马克雷波特如今已为人熟知,他奋战在机器人研究的一线,拓展机器人能力的边界,一条条流传出的视频震惊世界,打造出如今网红界的担当机器狗,科技界的门面波士顿动力。 此前,美国人类与机器认知研究所(IHMC)就发布了一段令人震撼的视频,视频中,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另一款人形机器人 Atlas 不仅能谨慎的走过摇摇晃晃的“梅花桩”,还能小心翼翼的通过狭窄的“独木桥”。 从视频中可以观察到,Atlas 不愧为类人型机器人中的佼佼者,在踩上摇摇晃晃的梅花桩时竟也像人类一样,将双臂展开以保持自身平衡;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Atlas 在通过由砖块堆叠而成的“独木桥”时,并不是以贯常机器人的机械步伐大步跺过,而是在 Atlas 小心谨慎的“猫步儿”中夹带着切换身体重心的缓和步,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走玻璃栈道的人们会时不时小心翼翼的向前小步试探着,难道 Atlas 也是在向前试探? 同时 Atlas 走路的方式也越发趋于成熟,他的膝盖弯曲,中心躯干尽可能保持不动,整个过程下来重心随腿部的运动而巧妙变换,Atlas 这种“蹲伏式”的走路方式,完美的借鉴了人类的“重心放低、底座更平稳”的特点。Atlas 可谓是将“类人型”发挥到了极致。视频一经发出后就引得广大网友疯狂转载,一时间 Atlas 成为人形机器人中的“网红小明星”。有说法称,“最先进的脚 , 波士顿动力;最先进的手 , 达芬奇;最先进的脑,阿法狗 zero;最先进的嘴,waston ”。 马克 · 雷波特是如何走上机器人研发之路的?43 岁离职创业 说起马克 · 雷波特,这位站在科技研发最前端的传奇人物,在电脑还未走近寻常家庭的时候,他就开始研究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机器视觉方面的技术,在 1992 年,他便一手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波士顿动力公司,接着研发了如今名声大噪的 Atlas。 其实马克 · 雷波特的一生并不像许多“大人物”那样,有着跌宕起伏、异于常人的经历。相反,雷波特的一生风平浪静,他从大学毕业起就一直呆在象牙塔里,是个典型的学术派创业者,而且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马克 · 雷波特从 1949 年出生起,一直都平稳的走在学霸的道路上。到 1977 年,28 岁的他取得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顶尖学府——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 之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又在卡内基 · 梅隆大学创立了 CMU Leg 实验室还担任了副教授,这时他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机器人的相关技术了。 之后他对机器人的热爱一路升温,随后的六年里,他将实验室又搬回了麻省理工学院,但他的机器人事业却从未停止。终于在 1992 年创办了他的“机器世界”—波士顿动力公司。至此马克 · 雷波特的“学霸”成名之路也在 Boston Dynamics 吹响了号角。 马克 · 雷波特在成立波士顿动力公司时,就为公司设下了一个关于实现“ AGI ”机器人的奋斗目标:“我们的长期目标,是要让机器人更有移动性、灵活性,在感知和智能上能和人类、动物相提并论,甚至超越他们。”这不仅是波士顿动力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机器人司令——马克 · 雷波特的梦想。 在马克 · 雷波特创立波士顿动力初,起初是为美国陆军提供机器人研究制造业的企业,也曾服务过像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这种大型的军方机构。 马克 · 雷波特是典型的技术极客,为了搞清动物和人类的运动方式,干过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比如,花大量时间、反复播放视频甚至放大图像一帧帧研究,为什么山羊可以在悬崖峭壁上稳健行走、为什么猎狗可以在崎岖山路上奔跑、豹子高速奔跑时的腿部有什么变化等等。 他还是特别“冷血”的父亲,故意将年幼的女儿推倒,观察她如何站起来、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后来回忆起来,马克 · 雷波特也很愧疚:“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手机上还保留着当时我把女儿推倒的视频,现在想想,真的对她感到愧疚。” 1986 年,马克 · 雷波特离开卡耐基梅隆到麻省理工任职,Leg Lab 也因此搬到了 MIT,6 年后,43 岁的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波士顿动力,担任 CEO。43 岁,早已不再年轻,用现在流行的话讲,是“前浪”没错了。但年纪没有限制他的才能与想象。 波士顿动力早期,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军方,技术主要也是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五角大楼工作,马克 · 雷波特和他的机器人“王国”如鱼得水,不用为钱考虑,波士顿动力的“七大金刚”组合初步成型。 到 2012 年,波士顿动力的发展遇到了一个转折点—收到来自谷歌的收购邀约。彼时,谷歌任命安卓的开发者安迪 · 鲁宾 ( Andy Rubin ) 建设机器人部门,命名为 Replicant,并一口气收购了 9 家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正是其中一家。 但是好景不长,先是 2014 年,安迪 · 鲁宾离职,Replicant 部门组建不到一年后陷入了群龙无首状态,紧接着另一位发起人 James Kuffner 也离开了谷歌。 至今这仍是一段悬案,没人知道为什么谷歌大手笔建立机器人部门的雄心壮志,才不到一年就危机重重。2016 年 3 月,谷歌计划解散机器人部门,波士顿动力成了谷歌亟待甩掉的包袱。据业内分析人士称,谷歌致力于做技术平台和生态体系,而波士顿动力一致以来潜心研发产品,两者的发展重心无法统一,此外,在被收购后的 4 年里,波士顿动力并未给谷歌带来可观的商用产品和财务回报。 经历了一年的出售风波,波士顿动力最终被软银 1 亿美金收购。软银一直长期看好智能机器人领域。 ▲马克 · 雷波特与孙正义 孙正义对波士顿动力的未来信心满满,“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信息革命下一阶段的关键驱动力,而马克 · 雷波特和他的团队显然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马克 · 雷波特说,孙正义和他都是“爱做梦”的人,不光在乎眼前利益,更愿意投资未来。软银是个不错的归宿,相比谷歌,波士顿动力在这里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会更大。 在 2019 年,波士顿动力再次从东家软银那里募得 3700 万美金投资,这次募集的资金,终于要用来加速公司的商业化进程了。 商业化前夕选择退居二线 机器狗 Spot 就是波士顿动力商业化的产品。 但马克 · 雷波特没按常理出牌,记者问他你觉得机器狗有哪些应用场景?他回答,我们也不知道,正想让用户告诉我们呢。 众所周知,寻找产品的 product-market-fit(市场定位)非常重要,这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对客户范围的圈定,甚至能决定一间公司的死亡。而马克 · 雷波特却如此佛系,并不打算给自家的产品设限。 他就不怕没客户吗? 只能说,马克 · 雷波特对自己一手打造的机器狗的技术有着异乎寻常的信心。他更愿意跟用户发展成合作伙伴,而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次性买卖。 通过与客户深入交谈,掌握他们的核心需求,波士顿动力会对机器狗 Spot 的功能做一些定制开发,以更好地适应客户的需求。同时,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合作伙伴可以在波士顿动力的产品中加上自己开发的应用。 所以马克 · 雷波特这样阐释波士顿动力的商业化前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机器人界的安卓”。 当然,马克 · 雷波特还留着一招后手。“成为机器人界的安卓”,一听就又是一个复杂、宏达、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愿景。可能吸取了之前被谷歌卖掉的教训,在第一梯队机器狗之外,波士顿动力还打算实现 Handle 的商业化。 相比 Spot,搬运机器人 Handle 的功能就简单粗暴多了,在仓库中搬运货物。两个轮子控制移动,头顶的吸盘能吸起至少 100 磅的货物,计算机视觉让 Handle 可以准确识别目标并完成全自动的搬运工作。 在商业化 Handle 的路上,波士顿动力目标明确,筛选起合作伙伴来也得心应手,Handle 已经在 Otto Motors 的仓库上岗了。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驶入商业化的快车道。马克 · 雷波特多年来的努力、付出、等待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可就在此时,马克 · 雷波特宣布辞职,将 CEO 职位交给另一位公司元老,曾任 COO 的罗伯特 · 普雷特尔。他在波士顿动力早期加入,见证了从谷歌到软银时代的全部变迁,是让马克 · 雷波特放心交棒的人选。 “我刚过完 70 岁生日,过去一年里我一直在思考公司的传承问题,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思考,自己想明白(是不是到了交棒的时间),跟软银讨论,得到他们的赞同。”言下之意,这是马克 · 雷波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古稀之年,爱穿花衬衫、散发着浓浓海滩度假风的马克 · 雷波特,有些与众不同。 对钱,他看得不重。他一直将波士顿动力当做一间 R&D 研发公司,而非产品公司。他的“至理名言”是:“没经历至少 25 年潜心研究的机器人产品,不足以商业化。” 对时间,不太敏感。年轻时埋首机器人研究,再抬头时一辈子居然就那么过去了。花了 28 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