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传统武术本就起源于古代战争中技击实战,而提到实战技击那便绕不开快、准和狠这3大技击要素了。不过,太极拳在众多传武拳种流派中却一直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太极拳术的主要特点非但连绵如水运行和缓,同时其技击原则更是讲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引进落空、避实击虚和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
正因为太极拳与绝大多数传统拳种的风格截然相反,以至于许多人都对其技击实用性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怀疑。就拿杨式太极拳一门主张的“松柔”练法来说,从表面看起来其似乎只适合强身健体,如果放到技击实战中根本没有任何实用性。
杨露禅
那么我国历史上曾在北京城赢得“杨无敌”美誉的杨露禅先生,以及杨健侯、杨班侯、杨少候和杨澄甫等这么多杨式太极拳宗师,他们所练的实战太极拳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陈龙骧
关于杨式太极拳门中的诸多前辈高人,我们今天先暂且撇开不论(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有数篇有关杨式太极拳门名家巨手的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前面翻阅一下)。接下来小编就以陈龙骧先生这位杨式太极拳门中著名的近现代武术家为例来给大家剖析一下,杨式太极拳的“松柔”练法究竟在实战中有何妙用?
首先,从陈龙骧的学武履历来看。
陈龙骧先生于1948年1月在四川成都出生,他从8岁时起便正式拜入了杨式太极拳大家李雅轩先生门下,并开始刻苦修习杨式太极拳功夫。
李雅轩
值得一提的是,陈龙骧的父亲本就与李雅轩先生十分交好,再加上他又是李老的嫡传弟子(其长大后还成了李雅轩先生的女婿)。这一系列的亲疏关系加在一起,可以肯定陈龙骧和李雅轩先生必然是要比其他师兄弟更为亲近许多。换句话说,李雅轩先生当年在教陈龙骧太极拳术时必定是倾囊相授。
其次,从陈龙骧的拳术造诣来看。
李雅轩先生在其所著的《太极拳随笔》中就曾说过“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而陈龙骧先生对太极拳“大松大软”的“松柔”练法同样有着非常深的理解。
陈龙骧
他认为太极拳“大松大软”的练法主要是为了培养练拳者极度敏锐的神明感应,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便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样的境界。当习武者将这种神明感应练到极度敏锐的程度时,这样才能在技击中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并能随时应付来自不同方位的突然袭击。而推手比试中老前辈们常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稍动我先动,我意在先”这句话,事实上说的正是习武者极度敏锐的神明感应。
陈龙骧
当然,前面所提到的这种实战感应极度敏锐的境界,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刻苦练习和师父的悉心传授示范根本不可能做到。陈龙骧先生长期以来正是一直遵循着“大松大软”的练习方法,并练到了双臂松沉如绵裹铁的程度,其内劲亦随之自然增长(发劲击中对手能伤人内脏)。
陈龙骧
陈龙骧先生在1986年时还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过雄师奖的荣誉,其功夫实力更是达到了国术7段的超高级别。
陈龙骧
除此之外,他还常在《武林》、《武魂》、《精武》、台湾《太极拳》和新加坡《武坛》等著名武术刊物上发表过很多的文章。其笔下更是有《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杨氏太极剑法精解》、《杨氏太极刀法精解》、《三才剑法精解》、《武当剑法精解》和《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真》等众多武学著作流传于后世。
陈龙骧
最后,关于陈龙骧先生杨式太极拳功夫的实战话题,咱们今天就先暂且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杨式太极拳功夫是否经得起实战考验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见解和观点!
(了解更多有料的历史话题,欢迎关注“南山论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