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本科:中山大学B.S. in Marine Science (Physical Oceanography)
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M.S. in Civil Engineeri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GPA:BSc-3.6/5.0;MSc-4.1/5.0
IELTS:7.0,GRE低分
申请结果:土木与环境工程PhD - UIUC(全奖),University of Florida (全奖),Texas A&M University (TA), HKUST(全奖)
选择去向: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PhD
前言
这个申请季的结果对我来说还算合格,最终拿到的UIUC的offer以及导师的方向也是我满意的。我自认为我是没有资格给后辈传授什么很好的指导经验,因为我认识太多非常优秀的前辈和同辈,他们也已经分享过很多很多很有用的信息。所以在这里我仅仅分享一下从个人的申请经历而来的一些小见解,望诸君共勉。
我的专业背景情况
我本科是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下的物理海洋专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刚刚读完土木工程授课型硕士。我是一直都热爱数理学科,在本科时渐渐对流体力学及其应用产生了兴趣,因此想继续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此外,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崇拜钱老先生等老几辈的海归学者,在父母的支持下,我逐渐坚定了留美求学的念头。但在本科时,我是一直在工作与科研之间纠结,因此本科毕业后我甚至去新国大读了个授课型硕士。虽然说在读授课型硕士期间我认识到了不少很好的教授,拿到了教授的推荐信,也熟悉了海外高校的教学模式,但我还是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尽早确定自己的大方向(工作or科研),如果希望在专业领域内深造的话,那就不要犹豫,坚定地申请PhD或者研究型硕士。
在申请PhD时,我确定了自己申请的方向为流体力学,在诸多专业中它可能只属于一个很小的分支,可能会在土木与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或者海洋与海岸工程等系之下,因此在寻找合适的导师时确实花了不少功夫。除了上学校官网以外,同时我会时不时上各平台浏览PhD招生信息,例如在Google Groups上关注我专业方向的List,然后它几乎每天都会给我邮箱发送各种PhD、Postdoc等招聘信息,我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和自己曾经的研究相匹配的并记录下来,这会比茫茫人海中一个个导师去寻找更快捷,申请成功率也更大。
我的申请准备
我的科研经历主要是在本科阶段,我参与了一个国家级大创项目、一个与荷兰研究所合作的科研实习、以及本科毕设,一共产出了1篇一作以及2篇三作的SCI论文。此外在读授课硕期间我也跟随NUS的教授完成了一个小的科研项目。可以说,我的90%的科研经历都是我的老师给我的,因此我认为尽早跟随教授从事科研项目是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举我自己为例子,我大二的时候很有幸认识了两位非常友好的教授,并参与到了他们的科研项目中。在此期间我大大锻炼了自己的学术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各种数值模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可以说是从一个完完全全的科研小白,到有能力自己开展一项小的完整的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在他们指导下我确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坚定了自己从事科研的道路。直到现在,我还与教授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还继续在他们指导下进行新的科研工作。
尽早与教授熟识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利用他们的人脉关系,如果他们与你申请的导师有联络,例如一起开过学术会议、一起合作开展过科研项目、甚至是曾经的同事或师生关系,那么获得他们的推荐信将会大大提高我们的申请成功率。因此我认为,自身的科研水平以及导师之间的connection,是申请PhD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此外,我认为在申请PhD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文书是CV和Statement of Purpose,因为我自己在面试时,导师基本上就从这两个文书的内容中提问题。前者是客观上对自己各种科研经历和科研技能的罗列,后者就是从主观上表达自己为什么对该研究方向感兴趣以及自身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优势所在。
最后,语言成绩可以算是最不重要的一环,包括TOEFL/IELTS和GRE。我遇见过几个学校的导师跟我说有分数即可,并没有要求分数的高低,当然这也仅是基于我个人经历得到的结论。但总的来说,标化成绩只要达线即可。
关于世毕盟
很有幸能得到世毕盟培训师和来自MIT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博士Mentor的指导。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培训师在我整个申请的时间规划以及各种流程细节中给了我很多帮助,并且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参考资料。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则是我专业方向的大牛,在几次线上Meeting以及模拟面试期间给我很多学术上的建议,并且在我选择学校与导师时给我非常多的指导。可以说,有了他们的帮助,自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大大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一切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