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马云承诺每年种1亿棵树,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些树成长到什么样了

我国自然地理类型复杂多样,植被分布有着较为显著的特征,同时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以及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西北地区植被愈加稀疏,有的地方已经变成大面积的荒漠。

因此我国开始倡导“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政策思想,恢复生态环境成为了近年来的重中之重。

在此期间,很多行业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也迅速加入植树造林的行列,这其中就有马云所带领的阿里巴巴。

2016年,支付宝推出了“蚂蚁森林”这一公益板块,其核心就是用户通过使用支付宝进行生活缴费、还信用卡、网络购票、计步等方式收集“能量”。

能量可以用来培育虚拟树木,用户在线上每栽种一棵树,阿里巴巴集团就会在线下种植一棵真树。

这一板块一经推出,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点燃了全民“种树”的热潮。

如今距离“蚂蚁森林”的推出已经过去了五年多的时间,这些树怎么样了呢?马云又是否兑现了每年种植一亿棵树的承诺?

阿里巴巴点燃“种树”热潮

2014年年末,阿里巴巴审时度势,迅速在互联网行业中崛起,成为龙头企业。

马云也在这一时期跻身优秀企业家的行列,人们纷纷亲切地称他为“马云爸爸”。

随着自身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逐渐趋于稳定,马云开始向更多的领域伸出触手,获得的成果则十分理想。

2016年,马云深知作为企业家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作为商人也应该以利益为前提,他开始筹谋一个二者可以兼得的项目。

最终把目光放在了建设生态工程这一领域,主要的治理对象为内蒙古、甘肃、陕西几个省份中的沙漠地区。

这时“蚂蚁森林”横空出世,正如我们片头介绍的一般,蚂蚁森林是支付宝软件中的一项功能。

用户通过使用支付宝来赚取“能量”,最终再用能量来种植树木。

而马云则承诺,只要大家在蚂蚁森林中种植一棵树木,沙漠地区也会有一棵小树苗应运而生,而他的目标是每年一亿棵。

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极为奏效,项目的推进不仅带动了全民公益的热情,还使支付宝的用户活跃度大幅提升。

用户通过缴费、还信用卡所支付的手续费,也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不菲的利润,而盈利则用来沙漠地区生态的建设,如此实为一举两得的好事。

一时间支付宝的下载量暴增,大家纷纷想要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除了正常缴费可以获取能量,积累步行也同样可以获得

很多人为了兑换能量,每天都会多走几公里,甚至有的人定下半夜的闹钟,目的是在夜里可以“偷”一点好友的能量。

除此之外,获得能量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低碳的出行方式,绿色医疗等等。

很多用户表示,自己不仅为中国的公益事业添砖加瓦,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了。

为了鼓励用户参与公益,用户每种植一棵树就会给其颁发一个“环保证书”。

其中的体验也十分多元化,支付宝添加了一个选择树苗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能量的数目,选择种植树苗的种类。

“蚂蚁森林”先后一共推出了17种树木,其中有梭梭树、柠条、侧柏、华山松等等。

很多用户因为种植数量和种类较多,获得了多个“环保证书”,这让用户们获得了大量的满足感和荣誉感。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树”的热潮没有丝毫退去的意思,在“蚂蚁森林”诞生的第三个年头,支付宝出具了一份名为《互联网平台背景喜爱公众低碳生活方式》的研究报告。

其中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已有5亿的用户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其中累计减少了792万吨的碳排放。

而这5亿的用户共同为我国西部地区种下了1.22亿棵树木,这一阶段性的胜利着实值得欣喜和骄傲。

一年之后,支付宝再次更新了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5月,“蚂蚁森林”的用户超过了5.5亿。

种植的真树超过两亿棵,种植面积超过了惊人的274万亩,这一数值是新加坡所有的树木总和的2.5倍。

“蚂蚁森林”推出四周年之际,这一数据被用户再一次刷新,根据报告显示,森林的建造面积达到了306万亩,树木的数量超过了2.23亿棵。

数字的公布代表着“蚂蚁森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绩斐然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网友的质疑,这些树木真的种下了吗?

“蚂蚁森林”中所提到的老河沟、五源河、嘉塘等保护地是否已经郁郁葱葱、欣欣向荣了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开始好奇,自己在手机里种植的虚拟树木在现实生活中怎样了,荒芜的沙漠也是否早已焕然一新了呢?

质疑不断,成果究竟如何

2021年,一篇名为《阿里巴巴只赚钱不种树》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的作者称自己也是“蚂蚁森林”的忠实用户,已经获得了很多环保证书。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她决定前往阿拉善盟保护地看一看。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到达保护地时,眼前的景象令其十分惊讶,远远望去,并没有茂盛的植被,而是一片荒漠。

只有一块“蚂蚁森林”的标识牌孤零零地伫立在沙漠中,上面写着“蚂蚁森林277号林,占地面积3334亩,共种植梭梭树15万棵,但现实却与辨识牌描述的并不相符。

看到这样的景象,想到自己几年来为积攒能量做出的努力,这名网友

觉得情感受到了伤害,义愤填膺的她回家后便撰写了这篇文章,其中还有多张图片作为佐证。

文章一经发布就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大家都觉得自己被骗了,纷纷表示对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很失望。

随后更多的网友为了一探究竟,也前往了保护地,发现有的地方即使有树木,也和阿里巴巴官方发出的图片完全不一样,还有的保护地仍旧是荒漠。

这一情况引起了群情激愤,其中一位网友在微博上@了阿里巴巴的官方账号并说道:

几年来我经常起早贪黑,目的都是为了积攒能量,如今已经获得了66个环保证书,难道这些都是假的吗?请阿里巴巴集团出面给广大用户一个说法。

随后不断有用户选择关闭了“蚂蚁森林”这项功能,甚至还有人卸载了支付宝。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调侃阿里巴巴集团的这种做法,像极了“卖家秀”和“买家秀”。

随着舆论的愈演愈烈,此事引起了红星新闻的注意,为了得到一个严谨、权威的答案,红星新闻决定协同验收机构,一同对“蚂蚁森林”的保护地进行实地勘察。

2021年,红星新闻外派的记者协同专业的验收人员,一同抵达了阿拉善盟地区,进入园区后记者看到的场景确与网友描述的别无二致。

记者决定先找到保护地的管理员,了解一下情况,随后管理员周师傅接受了采访。

他带着满脸的委屈和满腹的牢骚和记者说道:“我最近也看新闻了,说我们这里没有种树,都是骗人的,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树苗早就种下了,只是你们没有看见”。

原来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已经种植了15万棵梭梭树,但由于这里气候干旱,土壤中的养分也比较贫瘠,梭梭树种下后生长速度十分缓慢,甚至有的已经死了。

周师傅表示,当地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一年的降水量大约只有130毫米,这对树木的成长和存活十分不利。

加之此地放牧较多,因此梭梭树的生长速度要比大家想象的慢了许多,也许等到十年之后,这些小树苗也未必能长成参天大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的成长周期本就不短,加之此地积聚了多个不利条件,导致树木很难长高。

也正因为这里的梭梭树太小,远远望去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拍照更无法捕捉到任何植被的踪影。

在别的地区种植的梭梭树大约有1~9米高,而阿拉善盟这里最高的一棵仅有50厘米。

而绝大部分的树木只有20~30厘米高,并且长得歪七扭八,如同杂草一般。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了现场,他们也向记者证实了周师傅所说的话。

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提到:“我们已经习惯了低头看树,这都是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如此一来,此前网友的质疑实则是闹了乌龙,很多参与“蚂蚁森林”种树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很寒心。

他们长期驻守在这些十分荒凉的地区,有的地方只能使用3G网络,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呵护这些并不茁壮的树苗,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

经过验收人员的测算,277号林地的树木存活率为75%,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保证这么高的存活率,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不实的舆论确实给在此工作的师傅们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治沙植树,任重而道远

红星新闻的记者从阿拉善盟返回后,如实对保护地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经过这次乌龙事件,人们也慢慢了解了我国部分地区,治沙植树有多么困难,

阿拉善盟277号林地中的大部分梭梭树,都是2019年种植的,其长势虽然没办法和正常的梭梭树相比。

但在“蚂蚁森林”的所有林地中,它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这样生长良好的林地,还被网友误认为是荒地,其他林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这再次说明为西部地区重新建立生态系统,使沙漠变成绿洲,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陕西榆林有一片名为“毛乌素”的沙漠,榆林也因这片沙漠衍生出了一个别称“沙漠之城”。

“毛乌素”是蒙语,意思是“坏水”,1959年开始,我国决定对这一地区进行生态治理。

作业初期,毛乌素沙漠的植被覆盖率仅有0.9%,光秃秃的荒漠一眼望不到边。

据当地一些年龄稍长的老人回忆,那时的榆林周边都已经沙漠化,一阵风吹来时,经常是满口的黄沙,地里的庄稼也都被厚厚的沙土掩埋。

极端的自然环境让当地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听到政府要对榆树的沙漠进行治理,当地一些有志之士纷纷表示愿意成为志愿者,誓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变成绿洲

彼时在榆树市的个别乡镇还举办了动员大会,目的皆是让全民都参与到治沙植树的队伍中。

据一位老者回忆,当时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仅是我们这一辈,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要参与植树造林,总有一天榆树的沙漠会成为森林。”

凭借着榆树人民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了60年艰苦卓绝的生态治理,毛乌素沙漠已然变得欣欣向荣,再也没有漫天的飞沙和一望无际的荒漠。

这巨大的成果并不是几句只言片语就能概括的,在这几十年当中,为治沙植树所付出的精力、人力、财力是难以想象的。

治理其间的英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难以体会。

在治理毛乌素沙漠的初期,种下的植被大多都无法存活。

但经过合理的改良以及祖辈们的智慧和汗水,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树木的成活率已经可以达到90%,这再次证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如今治沙植树形成常态化,更是一件福泽子孙后代的事业,马云作为成功的商人,始终具备着社会责任感,牵头带领全民做公益,着实令人十分敬佩。

而当年所说的豪言壮语,在随后的日子里也尽可能地一一兑现,他抛出的善举在广大用户中传递,正如星星之火一般在人群中逐渐蔓延。

回忆2019年4月22日当天,马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感谢了所有“蚂蚁森林”的用户。

马云说:“能参与就意味着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的行为也会对我们的后代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终马云承诺,“蚂蚁森林”的沙漠治理工程会一直持续下去,以后的树木,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会越来越多。

截至2021年8月底,“蚂蚁森林”的用户已经达到了6.13亿人,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参与了低碳出行的活动,这足以说明“蚂蚁森林”的成功。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多个组织。

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11个省份43个地区种下了3.26亿棵树木,种植面积高达397万。

而这些被种植在土地里的,并不仅仅是植被,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防风治沙、植树造林在现在看来依旧任重而道远,但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这不仅仅需要更多的企业家站出来牵头,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提高环保意识。

积极参与类似的公益活动,相信不久之后,中国版图上的黄土地便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心中理想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