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柘沟土陶有遗响

来源:齐鲁晚报

柘沟镇位于泗水县西北部,这里陶土资源丰富,制陶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柘沟就是我国陶器的发祥地之一,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有贩运(陶器)到京师获利百倍者。”鼎盛年代,曾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而被誉为“千年古镇,魅力陶乡”。

柘沟土陶制作工艺复杂,成品质量独特。每一件陶器,需经过晒土、澄泥、制坯、弓削、晾晒、成形烧制、出窑等十余道工序,其中筛选陶土、揉拌陶泥需要力气,制作陶器需要耐心,烧制陶坯需要手巧。正因为如此,出窑的产品具有质细、耐酸、耐碱、不渗水、不起潮、耐撞力强等特点,非其他地方的陶器所能比拟。特别是烧制的大缸以原料独特、工艺精湛闻名遐迩,用这种大缸腌出的济宁玉堂酱菜清脆香甜,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且还连同柘沟大缸一起成批次销往国外。

柘沟土陶制作工艺和器形的逐步完善,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吕氏春秋》如是记述,“舜陶于河滨”,河滨就是古泗河之阳的柘沟一带。从考古发掘的器物来看,这时的制作还仅限于简便、实用,工艺也只是初步的摔打及堆塑。至龙山文化时期(距今三四千年),陶器的制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时,已由先条编、堆土造型、贴泥的制作方法,变为直接用泥捏制成型。同时,花色品种增多,已能制作灰陶瓶形器、橙黄色陶罐,也能制作磨光黑陶。

柘沟土陶制品种类繁多,行销大江南北。主要品种有缸、罐、甏、盆等60余个。这些产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销会,长年畅销鲁、冀、豫、苏、皖等8省110余县市。除了烧制大大小小的生活器具,柘沟土陶艺人还因土、因时、因需烧制一些文房用品。鲁柘澄泥砚便是跻身名砚行列的精品佳作。用这里的陶土烧制的澄泥砚,温润如玉,含津益墨,声若金石;其形制既传统又创新,不渍水、不损笔,具有古朴大方等特点,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政府首脑和联合国官员。

柘沟土陶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长盛不衰,关键还是与这里的陶土有关。柘沟陶土储量丰富,土质优良。以柘沟村为中心,北起郭家岭,南至朱家村,东自洛里村,西到董庄,面积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陶土储量高达12.2亿立方米。土层距地面0—6米,易于开采。柘沟陶土系单一五色(白、红、黄、灰、绿)陶土,化学元素齐全,比例适当,耐高温,非常适宜烧制陶器。当时窑口最多时达400余座。

如今,柘沟烧制的盆盆罐罐已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那些精湛的技艺也将成为历史的绝唱。但那些优质的陶土并未荒废,那些世世代代以此为业的匠人也在推陈出新。他们正拓宽视野,求精求新,逐步向系列化、艺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不仅制陶品种不断增加,而且还结合当地的旅游市场,相继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还在坚守的制陶艺人,紧紧围绕鲁柘砚、儒陶、鲁陶、泥香阁等系列,烧制出的雕花大缸、鱼缸、花盆、香炉、造像等陶品,不仅外形古朴大方,而且富有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