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樟宜机场:如何通过高科技提高旅客体验

图:樟宜机场

民航资源网2018年6月11日消息:据Govinsider报道,小红点在智能手机上移动,就像排成一排的蚂蚁。樟宜机场首席信息官Steve Lee通过操作指示板来读取实时数据。事实上,这些红点代表了在樟宜机场上空飞行的飞机,通过传感器的追踪获取了相关飞行轨迹。

Steve表示,他们会测量所有数据:飞机起飞或着陆前的排队时间,飞机的滑行时间以及登机口的使用情况。

Steve称,人们习惯上认为,机场主要是用来运送旅客和货物的枢纽,但是它们的功能可不止这些。樟宜机场希望成为一个目的地,科技则成为改变旅客体验的关键因素。

对于机场而言 分秒必争

樟宜机场在2017年共接待的乘客为6220万人次,其航班起降数量为37万架次。如此庞大的规模意味着,即便是很小的延误也会造成运营成本的浪费。

人工智能,面部识别与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保持了樟宜机场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技术(AI),它帮助人们提前预测飞机着陆时间。目前的技术可以在飞机离港30到60分钟之间,预测着陆时间,但是Steve团队的目标是通过开发AI技术,做到提前两个小时预测。

飞机一旦着陆,地面上的各种队伍就会像时钟一样,迅速行动起来,为飞机和乘客提供各种服务。Steve说到:“整个过程取决于着陆时间,如果能提前预测出来,不是事半功倍吗?”

人工智能对计划到达时间,预测达到时间以及实际到达时间的预测是通过大量数据实现的。同时,它也考虑了天气,原点等其它因素。Steve称,AI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

机场正在使用的系统可以从dock和跑道上的传感器中获取数据,并与航空公司分享相关信息。“举例来说,我们能够将飞机起飞前滑行时间缩短90秒,这种方式就减少了燃油的消耗,机场运营效率也会提高”Steve如是说道。

无缝旅行

根据Steve的说法,乘客体验的其它方面也将进行大幅改变,这意味着效率会进一步全面提高。

例如,樟宜机场最新的第四航站楼安装了面部识别与指纹扫描设备,不用和任何人说话,乘客就能通过第四航站楼,省时省力。

完全自动化的设备使得“智能身份证”成为可能—未来常旅客的安检变得更为迅速高效。这也意味着,这些乘客可能不需要护照便可出行—“刷脸”就够了。

Steve表示,这些技术也算是为五号航站楼“试水”。据悉,樟宜机场五号航站楼计划于2030年前投入使用,届时每年将新增5000万名乘客。

保持创新

机场保持创新的一种方式就是,与初创企业在Steve所提出的“ops tech trials”上密切合作。例如,有一项实验旨在验证另一种检测行李装卸系统故障的方法是否可行。Steve指出:“与其把所有的传感器都装在机器上,为什么不把传感器单独包装,在放进机器里。”

机场与各种政府机构紧密合作。其中一个是与Infocomm 媒体发展管理局合作的数据沙箱项目。另一项是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的合作项目,该项目与飞机滑行数据相关。充足的滑行数据可以让机场准确地了解,在不同航站楼排队等待滑行的飞机的数量,以便更有效地使用航站楼。

对机场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在提高乘客体验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机场正在对员工进行“人工智能”与Watson有关项目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先进科技。

于初次到访的游客而言,机场是他们对某座城市的第一感受。如果机场方面在每个细节上都考虑周全,会给“初来乍到”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樟宜机场想做的就是,让乘客觉得机场像新加坡其它景点那样,是一个充满热情,活力同时也很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