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2日,王皓和史策第一次见面,想看看要不要和对方搭档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当天晚上,王皓发微信给史策,问她是否一起组队,如果不组队,提前说一下,大家就去找其他搭档,「但是你慢慢考虑」。半年多后,他们成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舞台上最受观众喜爱的组合,网友们还借用「好事成双」的谐音,将他们称为「皓史成双」。
文|刘与
编辑|金石
「歪打正着」
很多网友将「皓史成双」的作品当成了「浪漫爱情电视连续剧」,他们号称在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下简称《喜剧大赛》)的过程中见证了作品中的「史策」和「王皓」从相识、相恋到结婚、婚后的整个过程。其实这个连续剧来得偶然。用王皓的话说,是「歪打正着」。
「史策」和「王皓」在初舞台的《世上最美的女人》里相识,但按两位主创的理解,这只是一个都市温情故事。他们想演的只是一个失恋的女孩在伤心的时候收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个温情故事在播出之后,被观众解读成了爱情故事。这期节目播出的时候,他们已经录完了后面主题创意赛中的《爱人错过》和《走花路》——它们的确是爱情主题,但前者的爱情主题是分到的,后者原本没有他们,他俩是在正式演出前十几个小时被临时换上的。
「我的妈呀,那这后面不连成线了嘛。」史策回忆,这之后,他们才有意识地将爱情作为主打方向。后面几个作品中,他们沿着此前无意间连成的线,接着从婚后生活中的浪漫问题、与现任一起遇到前任、唤醒失忆伴侣的记忆几个角度继续创作。
作为男女组合,两个人在比赛一开始的确想过「打一点爱情的东西」,但最终都被他们放弃了。《爱人错过》其实是初舞台就有的剧本,但因为「没有《世上最美的女人》好」,就被搁置了。在创作《世上最美的女人》的时候,他们和导演组又都觉得,不往爱情上演更符合生活的逻辑,「你刚失恋,在一个车上怎么可能突然就发生爱情呢?」
是观众重新诠释了剧本,他们从中看见了「爱情」。而这份被看见的「爱情」,让两个「脚踝部演员」开始被更多的观众看见。
《世上最美的女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初衷也正在于此。正如主持人马东在第一期节目开头所说的那样,这个节目「是给新新喜剧人办的比赛」,「他们是新人,你还不认识,但是我保证,他们极有天赋,特别需要一个舞台」。
这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的舞台。《喜剧大赛》几乎囊括了除脱口秀以外的所有喜剧形式,而且,很多选手也都不是专业的「喜剧演员」,他们像史策、王皓一样,只是喜欢喜剧的演员。史策和王皓的「生活流」表演尤其是这种包容性的体现——李诞调侃,他俩是难得一见的「正常人」的表演。
也许正因为此,《喜剧大赛》和史策、王皓这样的人气选手一起受到了更多观众的喜欢。
节目播出后,很多评论和私信史策都会看。有一天她看到一个留言,这位网友说,他在看了《爱人错过》后,主动给自己的另一半发了一条微信说对不起,然后另一半就回家了。她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还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更多的观众对她表达了真诚的关心和喜欢。这些都让她感动,甚至「重燃」了她——她以前总觉得没有人会对她有期待,甚至有一段时间她自己对自己都没了期待,但现在那么多的陌生人真心地希望她好,并在每个星期期待着他们的作品。
《爱人错过》
蜻蜓点水
《喜剧大赛》第11期半决赛作品《披星戴月的想你》中有一个细节,背景中夫妻俩的结婚照右下角写着:拍摄于2019年4月12日。这是两位主创的一点小心思:他们是在2021年4月12日第一次见面的。当时,王皓已经确定要参加《喜剧大赛》,但还缺一个搭档。因为都算话剧圈的演员,他之前听说有史策这么一个女演员,「戏好,节奏好」,这时便想到了她。他想着,「如果能跟这女孩搭档太好了」,正好有朋友认识她,就托朋友在中间牵了线。
他们约在了咖啡馆。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根据王皓的回忆是,史策迟到了快一个小时,「进来以后没有丝毫的愧疚,进来以后第一句话是,哎呀,这车太难停了」。然后史策开始聊她的工作。聊的过程中王皓确认了自己之前的印象,这是一个过于理想的搭档。好看,节奏感好,综合素质好,「这女孩太灵了」。
当时史策刚收到节目组的邀约,但还没有下定决心参加比赛。她有兴趣,但又有一些胆怯。她有些怕输,「不太想跟别人去比较」,而且「别人」还有一半都是身边认识的人。时间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毕竟一旦参加,就要把一整年的时间都花在比赛上了。去见王皓的时候,她抱着观望的心态,能找到合适的搭档就参加,找不到就算了。
见面前听说对方是1996年的,比自己小三岁,史策心里有些犯嘀咕,「妈呀,比我小」,后来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先去看看啥样再说。见面后放下心来,「行行行,挺『沧桑』的」。她的标准不多,核心条件就两个:个子高,东北男性——王皓正好都符合。想找个男孩是因为如果两个女孩做搭档的话,一般会有固定搭配,一个「怪」一点,一个「直」一点,而她并不想把自己「框死」。找东北人是因为她自己也是东北人,她觉得东北人有一种独特的语言节奏,他们说话干脆利落,「『啪』一下戛然而止」。而且东北人天生有股幽默劲儿,他们不需要「搞笑」,「认真在说话,就非常好笑」。
他们聊了各自喜欢的风格,以及在这次比赛中想呈现什么样的风格,然后发现「我们两个的认知是一样的」。他们都偏爱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表演,「稍微蜻蜓点水一点的」;他们也都喜欢温暖的底色,想传达美好,「不想传(达)什么不好」。
史策觉得聊得挺好,但因为自己迟到了,所以直到两个人一起离开,她才看到他的身高,「哇噻,可高了,觉得还不错,挺好」。晚上回家,刷微博的时候第一条正好刷到王皓在《欢乐喜剧人》的表演,这时,王皓向她确认是否要一起组队,如果不组队,提前说一下,大家就去找其他搭档,「但是你慢慢考虑」。
「就组呗,能晋级就晋级,不能晋级就算了呗。」史策当时就答应了。
这次参加《喜剧大赛》,史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看能不能在三十之前让更多人看到自己,从而找到工作」——见组的时候顺利一些,能接到自己喜欢的戏。
史策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毕业后的最初两年倒是很顺,从大三的时候开始演话剧,毕业后接着演,邀约一部接一部,一点也不愁有空档。但她不愿意待在舒适圈。在只是一个话剧演员的时候,别人说起分镜、入画、出画这些影视业的专业名词,她都听不懂,她觉得这些词是一个演员应该听得懂的,所以她「应该去看看那是什么」。
但自从2016年将重心转向拍戏之后,她一直「不顺」,日常是反复见组,反复被拒的生活,有时已经几乎到手的角色临了还是被换掉了。最接近「成功」的时候是在2021年初大热的《你好,李焕英》和2018年的《无名之辈》中出镜,但都是「家人在电影院里看我,都得靠寻找」的戏份。也参加过几档喜剧综艺,像《今夜现场秀》《跨界喜剧王》,但都是助演的角色,「没有那么多的主动性」。
参加《喜剧大赛》之前的这几年,正是她职业生涯里的低谷期。在频繁的挫折之下,曾经要强的她开始变得「佛」起来,觉得好像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她也理解,觉得自己的长相可能确实不太适合拍戏。她一直对自己的长相缺乏自信,「长得好看的女孩太多了」,而且,她的长相正是她个人偏爱类型的反面——她喜欢的是那种大眼睛、高鼻子、小脸的长相。她甚至也想过三十岁之后的出路,如果一直这样,她可能要去考个研,然后转做导演之类的幕后工作。
这是王皓毕业后的第三年,他还没到经历低谷的时期,但经历与史策十分相仿。大四的时候做过《欢乐喜剧人》的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有时给自己写个助演的角色,毕业后一直在剧社做话剧演员。
2019年从沈阳音乐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因为沈阳缺乏做演员的机会,他开始「北漂」。刚到北京的时候,在接近东六环的通州土桥租了房子,晚上在小区门口遛弯,白天四处投简历。为了让家里人放心,话剧团、艺考培训机构……沾边的工作都投,「病急乱投医」。后来先收到offer的是几家艺考培训机构,在他打算入职的时候,冥冥之中有个暗示——不要去,要「坚持」一下,加上公司离住处距离遥远,他放弃了培训机构的offer,并在一两周后等到了剧社的面试机会。
作为有自知之明的nobody,参赛之初,王皓一点压力也没有,他想着不行的话就继续回剧社演戏。他参加比赛的想法也很朴素,就是希望「能留一个作品」,「如果要是能被播出的话就太好了,这样回去的话能谈谈价什么的」。但来了之后,竟全是惊喜。他一开始都不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海选,后来有机会参与节目录制了,他想的也是「这东西够呛能过」,也许第一轮就淘汰了。他有很多「没想到」:没想到自己能通过海选,没想到自己能一路晋级,没想到自己的东西能被这么多观众和自己仰慕的前辈喜欢……
倒是史策,尽管最初参加的时候是犹豫的,但她是那种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的性格,比赛之后她一度压力很大。她觉得他们的作品「太温」,「不会第一赛段就走了吧?要是没晋级可咋办呢?」她迫切地想晋级,迫切地想进到下一关,想一直留在舞台上。第一赛段过了之后压力才小了起来——节目本身的规则导致后面的比赛越来越不像比赛,更像是游戏了。
《披星戴月的想你》中,门上结婚照右下角的日期是两个人初见的日子
逗人笑
王皓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尤其小时候,「特别的自卑」。在家里,缺乏父母的肯定。传统的东北父母普遍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东北父母啊,特别是爸爸,对你最大的称赞就是『啥玩意儿』」。在学校,缺乏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时候身体瘦弱,还胆小,在同学中「属于谁路过你,『当』就给你一脑勺那种」。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还嘴贱,什么都要接一下茬,老师也不待见。别的同学打闹,老师批评两句;他打闹,非得把家长叫来。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成长环境,王皓很小就养成了爱逗人笑的习惯。那时,逗人笑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生存的技能。「我为什么喜欢逗人笑呢?如果在一个大环境下,我要不确定你是笑的,开心的,我就觉得我有危险,我就会觉得你是不是想我什么什么blabla,我要是把你逗笑了,我心里的安全感会增加很多。」王皓现在这么「瞎分析」自己的性格。
在《人物》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王皓的回答带来了很多笑声。当他说起当今社会人们在婚恋上与以前的不同时——「以前,老物件坏了总想修,现在是总想换」。《人物》作者问他对此现象怎么看,他还现场抖了一个包袱:「我在公众号上看——一个小幽默送给你——我怎么看?我就还行,我对爱情这个事没啥太大发现。但我是觉得谈恋爱还是要沟通嘛,好与不好都要说出来。」
直到现在,王皓依然是「社恐」性格——他自己称之为「外向型社恐」。他特别怕麻烦别人,比方坐在车上不太舒服,但是座椅自己又调不了,他不会去麻烦别人帮忙,而是想着「将就一会儿就好了」。一桌不太熟的人吃饭,简单的夹菜行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要是没人逼着我去夹菜或者怎么着,我可能不会夹,我就坐这儿,不敢动」。
在他接触了表演之后,「逗人笑」的生存技能化为成就感的来源和人生的「出口」。在进艺校的第一年,他很快意识到了一件事:有些事自己也能干好,表演就是其中一件。他生活中曾经缺失的东西——关注和肯定——在舞台上都被填补了。第一学期期末汇报演出,尽管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很紧张,但当自己讲的笑话收获了台下的反馈时,那一刻给他的自信是前所未有的。「我就觉得这个感觉真好。」他想,以后就可以干这个。
当初接触这个领域纯属偶然。初三的时候,他投奔身在新加坡的姐姐,在国外读了一年书,但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回国之后,他面临两个选择,是复读考高中,或者「学一个专门的技术」。他想自己的成绩不好,继续念高中,以后的人生也不会怎么样,于是选择了后者。艺校对他来说也属于「学技术」之列。摆在他面前的有几个专业:美术系,画画老难看了;舞蹈系,身体已经基本定型,来不及了;声乐系,小时候学过吉他,也在亲戚面前表演过,这个倒是感兴趣,但唱歌非常一般;最后还剩播音和表演,想想觉得播音自己也不太行,就只剩表演,当时觉得就它还有可能上。
王皓
史策学表演也有一些外在的偶然。按照父母给她的规划,小学毕业后,「应该来北京学习」,但她没有北京户口,要么上私立学校,要么上艺校,后来选择了艺校。为了上艺校,她专门学了舞蹈,然后考进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歌舞专业。专业课里有表演,接触了之后发现自己很喜欢。表演中是她生活中少有的高度专注、「不想任何事情」的时候,表演之外的生活,注意力日常是分散的。
史策看上去更成熟、自信,但她觉得,其实她与王皓两个人性格很像。家庭环境也是。他们都是两个孩子的家庭,按照她的理解,二孩家庭的老二普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更会察言观色,更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会去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去做决定」。
而且,她也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自信果决。她「贼敏感多虑」,从小就老是觉得自己是错的,因此养成了随时审视自己的习惯,话刚说出口就会在心里想刚刚说的话对不对。容貌也是。参加《喜剧大赛》最大的意外倒不是收获那么多的喜欢,而是第一次知道——史策是个美女。
「不来参加这节目,我从来都不知道史策是挺好看的。我见组什么都是说我丑,我都疯了,我参加节目我怎么变成个美女。我真的很意外,非常非常意外,颠覆了我整个的人生观你知道吗?」史策向《人物》感叹。
她觉得自己与王皓的区别更多的是展现出来的一面,内心的一面他们有很多相像的地方。而至于外在一面,她将这理解为人生阶段的不同。「再过三年吧,像现在我这个年龄,他就不社恐了。他是能强迫自己不社恐的人,他一定可以。他只是现在刚出来,他没有我工作的时间长。工作时间长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变化了其实,会因为工作经历而变化。」
王皓觉得自己在比赛中的很大一部分自信源于史策。作为搭档,她让他有安全感;而私下,她又会开导他,帮助他调整心态。在他眼中,史策是心态更好的那个,他会在台上担心演砸了怎么办,下了台又去想「刚才哪个地方没弄好」,史策会开导他,让他不要多想。
节目播出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他会在意网络上不好的评论,但史策和他说,「你总是在意那些不在乎你的人的评价,你为什么不在意那些在乎你的人的评价?」说得跟绕口令似的,他琢磨了半天,好像确实是这样。
「我好像从小就有这个问题,我总爱去讨好那些对我特别凶的人,反而忽略了那些对我特别好的人,这是不对的。凭什么他跟你好,你就可以不在乎他的感受;他跟你不好,你反而怕他怎么怎么样你?这个是我来《喜剧大赛》收获最大的一个事。」王皓说。
史策
「哎呀真好」
史策觉得,王皓是她至今遇到过的最合拍的搭档。他们都是会在乎别人感受的性格,因此在舞台上就会很有默契。你抛过来的东西,我能接好;我抛过去的东西,你也能接好。偶尔出现小差错的时刻,这种默契尤其会表现出来。
在「皓史成双」的搭档关系中,史策更像是姐姐的角色。在剧本创作和排练过程中,他们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史策更擅长捋线,王皓更擅长加梗。他们一起写剧本有时会写哭,你一句我一句对台词,有时一句话说完,突然两个人都不说话了。
最触动王皓的是在《志胜一击》中,「史策」与现任「徐志胜」一起见到前任「王皓」时,这对昔日恋人之间的一个对话。「王皓」说:「你又不是别人。」史策回:「我现在就是别人。」「整个故事里面,这个台词显得十分合适,它就会触动我。」王皓告诉《人物》,这也是他自己最得意的一个「包袱」,「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把人物关系和这个(情感)全都交代清楚,观众也会有反应,那一刻就很有成就感」。他觉得,表演最核心的是共情(笑也是共情的一种),当你想表达的东西被观众接收到的时刻是「最抓人的」。
他开始摸到一些表演的门道是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他演一个30多岁的「土大款」,发现怎么演都演不好,浮于表面。他想了一下,之前演得好的都是贴合自己的角色,而现在「搞不定这个事,是因为我没经历过这个事,我再怎么想象力丰富,不是这个人,只能去『演』」。他意识到,「表演这个东西演到头了就是经历」。
他在这次比赛中演的也是那种贴合自己的角色:有点贫、有点「懵」的年轻人——当然,贴合并不意味着「一样」,而是能找到一个点,然后「握着这个点去放大」。
王皓总结「皓史成双」的作品,除了「没整好」的《我要当主唱》有讽刺意味之外,其他作品里「都是善良的人,都是好人」。这也是两位主创性格的体现。史策说,她「不希望有不可爱的人,哪怕是坏人」。在做演员的时候,她也会尽量把人物可爱的一面放大。她从小就是听话的孩子,从不叛逆,所以她不喜欢创作批判性和讽刺性强的作品,因为「你平时不这样」。具体到他们主打的爱情主题也是这样,她更愿意去呈现「爱情本质的样子」,她理解的爱情就是「美好」,而所有在现实中变了味的爱情最初也都是美好的,只是因为各种现实的问题,让感情变质了,「但是最初的你跟他在一起的那个(感情)是真的呀」。
史策平时很喜欢看爱情电影,尽管知道电影里的一切都是假的,但看完之后会觉得「好美好啊」,「后劲非常的大」。《泰坦尼克号》她看了十几遍,逢看必哭。第一次看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她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看到沉船后杰克带着露丝游到浮在水中的板子前,让她一个人爬上那块可以救命的板子,她一下就哭了,一直在哭。那时候小,她还不太看得懂故事,但是能看懂「人跟人之间的情感」。
「我个人认为我是一个浪漫的人。我一直很希望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从小到大都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多好。但是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你就算轰轰烈烈,它只是一个时段,然后我们就希望带给观众一个喜剧,整个的剧情可能都是让你觉得『哎呀真好』。这种感觉可能也是喜剧。」史策说。
在创作《志胜一击》的时候,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婚姻故事》和几年前大热的《爱乐之城》都给了她灵感。「我觉得就是这种有感情的人的那种眼神,他们演得都非常的好,就能让我相信他们之间的关系。」
史策后来自己看了他们在节目中表演的视频,她开始理解观众的反应,确实「挺甜的」,如果她是一个普通的观众,她也会被「甜」到。她觉得观众之所以喜欢他们,除了匹配的身高差和作品中呈现的「年轻人的气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作品里没有「坏人」,也没有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区分——都是可爱的人,每一个角色观众都可以自由代入。
在创作中,史策会有意识地从女孩的角度帮王皓把关,她希望他「演的东西所有女孩都能喜欢」。原本在《浪漫泄漏》中有一个情节是,结婚纪念日,「王皓」给「史策」送了一个礼物,是恐龙架子,而且「王皓」在恐龙架子旁学了一下恐龙。她和王皓开玩笑说,这恐龙架子,「打开就是一下子」。谁纪念日送恐龙架子啊,没有女孩会高兴的。
王皓觉得几个月下来,他已经堪比情感节目导师了。除了搭档史策,节目制作方米未传媒的女孩们也都会给他反馈,「哪样是可爱,哪样是可以接受的」。「我对爱情之前真没什么理解,我是通过这个比赛,创作下来以后,感觉自己,现在对这个事实在太了解了,谁对谁错,应该怎么处理,太了解了。」
其中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知识点」出现在《爱人错过》中。就像作品中的人物一样,他一开始也不觉得「你不要走了」这句话需要说出来,但这个作品告诉他,有些事还是需要说出来,「没有人能时时刻刻都去猜你的想法,还是说出来好」。
史策觉得,这大半年时间里,王皓变得更开朗了。王皓自己也说起《喜剧大赛》带来的改变。在人际相处中,他也在学习「说出来」,「不舒服就要说出来」。在《喜剧大赛》的选手队伍中,他像是找到了同伴,大家平时互相鼓励,也会彼此交流自己的困扰。他也开始试着去「麻烦别人」了,他意识到,麻烦别人,也是一种增进情感的方式——朋友之间的情感,有时候就是在你帮我、我帮你之间发展的。
王皓觉得,史策这大半年更开心了。史策解释,她开心的原因是终于从这几年的麻木中走了出来。之前很多时候经常是「演完就完事了」,虽然自己有自己的理解,但别人也有别人的理解,互相说不着。这次在《喜剧大赛》中,大家都能开诚布公地聊,互相提意见,像是回到了以前上学的时候,「找回了童心」。
王皓自己也很开心,他觉得「老史」是他的贵人,遇见她是他2021年「很幸运的一个事」——比赛的惊喜接连到来的时候,他会问自己「凭什么」,他找到的答案是,「因为我的搭档很优秀」。他想,没有「老史」的话,他可能海选都过不了,也就没有如今这些「景」。
对这两位曾经的「无名之辈」来说,《喜剧大赛》当然算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他们都没有准备把自己「框」在喜剧门类里。史策仍然希望有更多的尝试,有喜剧演,或者在正戏里演有喜剧感的人物当然好,但她也愿意「正常地去演戏」。未来她所求不多,「有工作能够运转开来,然后生活美满,孝顺父母」,这就是她的理想生活。王皓也是。他不太区分演员和喜剧演员,他觉得喜剧只是表演的一个分支。关于未来,他觉得,所有的机会,对现在的他来说,能得到都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