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而在造船工业日益发达的现实世界里,我们却一直以为现代战舰、民船已经早已走出了“泰坦尼克”(Titanic)号那个时代的阴影,直到近日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Moskv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击沉吨位最大的战舰后,有关万吨大舰为何说沉就沉的疑问又开始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而西方媒体更是对俄国这艘战舰的沉没进行了冷嘲热讽,极力渲染此事件对未来乌俄战事的影响。正所谓凡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艘被作为黑海舰队实力象征的巨舰,其葬身海底必有其客观原因。
随着俄罗斯国防部于4月22日正式发表公告,表示4月13日“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在一次火灾中因弹药爆炸而严重受损。船员们试图扑灭大火,但没有成功后,有关俄罗斯战舰沉没的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而这其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海战而去借鉴。
1、莫斯科号采用苏联早期舰船设计理念,暴露出许多潜在问题。
岁月是把杀猪刀,而如今宝刀未老的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也在岁月的摧残下成为当年强大的苏联海军主力舰,沦为了现代海战中的“老古董”。作为一艘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1164型巡洋舰首舰,“莫斯科”号于1976年11月5日动工,1979年7月27日下水,1983年1月30日服役,并在苏联宣布解体前不久的1990年9月退役。直到十年后的2000年4月,它才完成整修返队,取代了肯达级巡洋舰“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Admiral Gorshkov),作为俄军黑海舰队的旗舰。
自2014年后,“莫斯科”号就长期驻扎于克里米亚西南岸塞瓦斯托波尔,即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半岛之总部。虽然该舰舰龄相对较高,但俄军也曾在2016年起对其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代化改造,包括将两舷装备的16枚P-500导弹更换为P-1000火山导弹。2022年2月乌俄战争爆发前夕,黑海舰队司令伊戈尔·奥西波夫(Igor Osipov)海军上将还曾亲自检查“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的防空保护,并向媒体表示对阻截空袭的能力感到满意。
奥西波夫表示:“没有‘莫斯科’导弹巡洋舰,黑海舰队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我没有旗舰,我就不会成为舰队的指挥官。”同时,美国媒体也对该舰“大加赞赏”,称1164型使得俄罗斯成为世界上唯二操作巡洋舰的国家,效果上与美方提康德罗加级接近。尽管侦搜还需提升,但反舰火力强大,绝不可轻视。事实证明,“莫斯科”号的确有着不俗的战力,撑得起黑海舰队的门面,但这并不能改变其设计之初就固有的一些缺陷。
再强大的存在,都有着其鲜为人知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而“莫斯科”号在 苏联六一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之时,其将所有重型反舰导弹都放置于舰体两舷的设计,就成了其发生弹药架殉爆而最终沉没的直接原因。由于苏联研制的“航母杀手”弹体普遍较大,这使得垂直发射的设计方案很难成功容纳下这些“巨无霸”,迫使其采用了暴露在甲板上的斜置方案。一旦裸露在甲板上的P-1000火山导弹遭到攻击或发生火灾,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连环爆炸。依照美国防务新闻(Defense News)提供的说法,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反舰导弹都并不是彻底摧毁目标为目的,而是更倾向于让其丧失直接作战能力。“莫斯科”号并未被乌克兰发射的两枚海王星反舰导弹直接击沉,而是未能在第一时间做好损管工作,使得舰船沉没于火势蔓延引发导弹殉爆的二次伤害。
对此,美国海军退役舰长、印第安纳波利斯萨加莫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杰里·亨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表示:“我不认为我们可以低估斯拉瓦级、基洛夫级或当时出现的乌达洛伊级固有的糟糕设计,即使俄罗斯人或苏联投资的这种特殊的船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会导致级联故障。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在甲板下储存进攻性弹药,这意味着如果一场大火有可能开始‘烹饪’一枚导弹,那么机组人员可以在造成更多损害之前迅速将空间淹没。”显然,俄罗斯军方很清楚该型舰船设计理念的落后,但长期以来军事预算的缺乏,使得他们很难做到水面舰艇的换装更新,如何有效利用苏联时期的“老武器”依然是他们目前努力的目标。
2、俄方的“莫斯科”号最后影像,显示其并未对导弹实施拦截。
俗话说十年陆军、百年海军,一个国家想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并非一朝一夕,因为这其中除了舰船的硬件更新,同时还有作战指挥体系的软件提升,只有当硬实力与软实力形成合力之时,海军才能从“大”变“强”。俄罗斯海军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漫长阵痛期后,虽然继承了大部分战舰、潜艇等硬件,但在作战指挥软件上的不足,也在乌克兰战场中得到了非常显著的体现。对于“莫斯科”号未能有效拦截乌克兰海王星反舰导弹一事,除了其舰载防空系统,根本不是为现代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弹道而设计之外,指挥系统执行效率不足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基层军官与水手并没有足够的权限自主决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依然要向高层逐级请示,最终延误了对导弹进行有效拦截的时机。
在俄国国防部发布的“莫斯科”号沉没前的最后一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位于舰体中后段的8座“雷声”SA-N-6导弹发射装置(S-300的舰载型),还是后方的2座双联SA-N-4“壁虎”导弹发射装置,其导弹舱均处于关闭状态,这可能是海王星反舰导弹紧贴海平面的巡航弹道,低于这些防空反导系统的有效拦截高度而导致武器失效,也有舰上人员在发现疑似导弹目标后,并未将情况有效上报给舰长而导致拦截工作被延误。
由于设置在舰艇前端的6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以及雷达预警之电子对抗系统被直接击中并浓烟笼罩,因此我们无法断定这最后一道防线有无在危机关头被启用。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莫斯科”号上的船员们确实在舰体被击中后积极参与了损管工作。依照英国路透社(Reuters)4月23日给出的说法,在扑灭舱室大火的过程中,有一名船员死亡,另有27名船员失踪。在船体左舷进水严重、火势失控后,剩余396名船员被其他船只成功营救。
说到这里,很多网友不禁要问了。为何俄罗斯要将“莫斯科”号孤零零的部署在乌克兰城市敖德萨以南60至65海里处的海面上呢?事实上,俄罗斯军方将其部署在这里并不是为了使用舰对地导弹对乌克兰沿海城市进行精确打击,而是侧重于向周边海域提供防空保障,以防止乌克兰军机和导弹袭扰该区域执行任务的其他舰艇。相较于其他俄海军这些现役舰艇,“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具备最为强悍的区域防空能力,其拥有三层防空防空体系可以做到远、中、近三层无缝衔接,相当于美军的宙斯盾舰。也正因为如此,乌克兰军方十分急切地想要削弱俄海军这一防空力量,来为乌克兰军机顺利升空、西方军机的武器输送做铺垫。
而之所以乌克兰能够准确定位并攻击到“莫斯科”号,一是由于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该舰已多次往返于该海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之间,在港内完成补给后很快便会回航,这种规律性已经被美国为首的北约及乌克兰军方掌握,二是以“莫斯科”号为首的黑海舰队此前并未收到乌克兰在海岸线部署陆基反舰导弹的情报,因此才会在毫无警戒的状态下驶入其海王星反舰导弹的射程范围内,这种种的不利因素加总在一起,才促成了俄罗斯万吨巨舰被乌克兰成功击沉的离奇事件。
对于这一悲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y University)研究员柯林·高(Collin Koh)指出:“这次事件让人们联想起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国被阿根廷发射的法国飞鱼导弹击沉的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Sheffield),并强化了一种观念,即在今天的海战中,较弱的一方仍然可以对较强的海军对手构成不对称威胁。”据悉,在4月14日“莫斯科”号因左舷侧倾严重沉没后,俄国防部已于4月16日通报称:“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上将(Nikolai Yevmenov)在塞瓦斯托波尔接见了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全体船员。这些军官、海军准尉和水手们将继续在海军服役,像海军由来已久的那样‘莫斯科’号近卫导弹巡洋舰的传统将继续精心保持并继续。”
俄方证实“莫斯科”号沉没伤亡情况,整个事件脉络逐渐浮出水面。此次事件虽然给予了俄罗斯黑海舰队不小的打击,但却并不能对陆战为主的乌克兰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沉没的时间恰逢即将到来的马岛战争40周年。在那场冲突中,也有两艘船只,一艘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与俄罗斯军舰发生的类似事件中被摧毁。这些都时刻提醒着我们现代战争是残酷的、瞬息万变的,以往通过吨位取胜的大炮巨舰时代早已离去,而水面舰艇也日益受到了越来越先进的反舰导弹、鱼雷的威胁。
与此同时,这也带给了我们升级强化海军舰艇、简化提升指挥作战系统的紧迫性,以及通过陆基反舰导弹精确打击美国近海舰队的战略战术的有效性。在未来亚太地区极有可能引发的海战中,我们只有同时拥有着最强的“矛”与“盾”,才能在应对美国第七舰队为首的海军力量中取得绝对性优势。